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策略研究

2014-08-15 00:43肖贺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管理

肖贺飞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继续教育作为面向学校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①继续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从狭义上说的是从人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针对从事某一工作的社会的人员,当他们在接受学校的连续教育之后,对他们再一次进行的教育活动。目前,各大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都提出了相关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也逐渐成为一所高校综合考查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所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纷纷爆出由于某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失职严重影响了该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各大高校也试图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脱岗脱产学习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结果大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在岗的继续教育就变成一条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也试图通过这样的培训对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在岗的继续教育。

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数量逐年增加,高校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充,很多高校与海外的一些学校频繁地进行学术上交流,比如我校刚刚邀请了英国的多名博导、教授进行学术探讨,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学术交流会议。可见高校间的教育综合化趋势愈加明显,国际间的这种学术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自从1978年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在改革步伐加快进行的过程中,再加上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很多的教育困惑,不断地挑战着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与该校办学的质量和综合发展速度紧密配合,教学管理的地位不可替代。也就是说,首先要使管理者转变管理思维,更新管理者的知识体系,树立积极的服务意识。新时期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先从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建设入手,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现在,继续教育已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不断深化,继续教育的内容也不断丰富,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学科领域;其形式日益多元化,出现了各种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其成效越来越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参与进来,参与面越来越广。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高校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实施基地。目前的教学管理队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主管教学的校长、常务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各院系主任以及教学秘书等)在相应的教学岗位上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教师综合素养。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一直在对外扩招,而在扩招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在教务管理工作上出现了非正常化的特征,工作的性质变得更加精细化、繁杂化和琐碎化。这也对我们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以前的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完全没有接受相关系统的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甚至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教务管理岗位的培训。他们的思想过于保守,不能对外界的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业务素质很低,这样其本身的知识库就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缺乏基本的思维创新力,一直停留在原有的那种陈旧的管理经验之上。这必然导致高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新旧衔接不上,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和在岗管理能力素质低。在新时代教学管理工作上出现了不适应的“高原反应”。这就需要对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给相关的在岗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对内互相交流、对外互相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并且根据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各学科专业特点、新时代的知识更新系统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以求进一步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我们也提出相应的口号:“优先发展、适度超前”。这对作为高校一名教学管理者而言,有其存在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师比例偏高,迫使大多数教师不得不挑起学术发展和教学任务的双层任务。例如很多教授白天要去给本科生代课,晚上还要去辅导研究生完成自己的相关项目课题。现在很多院长也都是具体的相关项目负责人,再加上很多院长的年龄结构都偏向于老龄化,很大程度上难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以上是对我校教学管理人员结构所作的一个整体分析,也可以暴露目前高校存在的很多问题,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复杂、专业背景参差不齐、能力素质低等问题,呼吁对这些问题给予解决。

二、高校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993年,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在国务院在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被明确提出,紧接着党的十六大又一次强调要“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又对我国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标准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最终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也进一步提出全局性的纲领:直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也要努力进入世界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要基本实现现代化。

1、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继续教育要求我们转变陈旧观念,合理优化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是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③。继续教育又是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扩充、更新和扩展的教育,是一个推广新理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平台。继续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进入一个全民受教(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教育观念、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学科发展、教育方法与手段等),这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继续教育也为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提供了重要保障。

3、推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的很多方面(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程序、心理习惯等)都存在滞后性。从其个人出发,很多人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度都开始下滑。此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继续教育,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继续教育对于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相比很多职前培训来说,更显意义重大。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已经进入正常轨道,已经体现专业化发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反过来也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需要

当前,我国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不高、来源复杂和综合能力偏低等。当然也缺乏专门的学科培养体系去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一方面可能是教学管理人员忙于自己授课和行政管理,这样就无力去做好自己的学术;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岗位人员的晋升很难得,很多职位呈现“金字塔”现象。只有通过建立系统的、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才能有效地缓解当前的这种局面。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教学管理人员身处教学管理的第一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程度越来越深,教学管理工作的局面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各高校应该寻求好的建设契机以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为基准,以一些国内知名大学的建设为出发点,结合相关的建设内容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教学的相关管理人员熟悉和理解建设内容,对当前的社会局势进行严密分析,评估就业市场,充实新的管理理念,以求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个全新的预测。当然,要做一个全新的教育管理新人,适应新时代教学管理局势,不光要学习全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吸收全新的教育管理方法,掌握相关的教育政策及教育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高校建设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其次,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高校管理人员跟教师队伍不同,它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教学秩序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它更多要求具备的是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管理人员的基础素参差不齐。不少人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背景迥异,尤其是缺乏高校教学工作的经历,属于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很少。其次,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知识匮乏,做事墨守成规,照章办事,不懂得创新。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提升管理队伍层次、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

三、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首先,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策上大力支持,将其列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经费上也要大力支持。同时,根据自身需要,结合大学建设需求,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以求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知识、能力。其次,营造继续教育的文化氛围。高校要推进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交流专题讲座、集中讨论交流等多元继续教育形式,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创造一定的氛围。还应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训班,不定期举办各种短期培训,进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培训、教育管理专题培训。邀请各界教育专家和丰教务处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讲座。最后,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是继续教育成效的最显著成果。

高校首先应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做出改变,可以从文化知识教育入手,增加其现代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提高管理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其次,也应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及其方式适当的做出改变,比如增加校内外在岗人员的培训与交流机会;也可以通过把他们送出去,创造进修和学历提升的机会;最后在岗人员本身的自学是最重要的,只有他们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才有进步空间和进取的信心。当然,高校也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管理素质,从而提升力学质量④。总之,高校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采取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方式,不断激发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学校新时期发展的高校管理队伍。

注 释:

①④林华先.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7):11,21.

②③柳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9-20.

[1]林华先.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J].科学咨询,2013,(7).

[2]李岱峰.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

[3]柳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2).

[4]曹景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5]刘明伟,张蕙,颜金玲.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6]光艳良,王二才.略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