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问题行为学生的主要因素与解决对策

2014-08-15 00:43刘晶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孩子

刘晶晶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及其类型

问题学生指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是非观念和法治观念薄弱、不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同时在行为和心理等各方面存在各种偏差或不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过各种处分的学生①②。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问题学生并不包括有犯罪经历或有精神疾病需要特殊治疗才能进行正常学习活动的个体。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生的、不可矫正的缺陷,而仅仅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受种种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问题③。

问题学生一般被分为三类:一是学习类问题学生。其表现为学习不好,学习能力差,基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学习跟不上且低效。二是行为类问题学生。其表现为不能遵守校纪校规,行为偏激,爱走极端,迟到,早退,逃学,打架斗殴等。三是心理类问题学生。该类型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为自信心较差,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如自卑、自闭、偏激、猜疑等④。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因素。首先,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唯利是图的本质以及其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万能等观念对当代的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些学生觉得学习无用,成才无门,对现实充满了不满和愤怒。其次,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容易盲目追求及时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丧失了理性的批评,缺乏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再次,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腐败的官僚队伍,贿赂,滥用权力和权钱交易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受互联网络的影响。电脑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发达,使许多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沉浸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不能自拔,甚至有些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处事态度极其消极。

2、学校方面的因素。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每年升学率的提高已成为一些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的教育体制,一直都是由考试来选拔人才,这是造成一届届问题学生的根源。如果对学生不予关心,反而视而不见,任其发展,甚至讽刺、挖苦,或者体罚、变相体罚等。问题学生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严重的会叛逆的更厉害,做出各种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违法的事情。二是需要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的增强。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孩子出一点小事就找学校领导或媒体,给学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一些教师无法管理甚至不敢管问题学生,对他们产生了畏惧心理。有的老师威信不高,处理不当,经常追究于学校,以至于学生们对他们失去了信任和理解。第三,一些教师丧失了他们的基本道德贞操。只把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缺乏耐心和责任感。甚至一些教师对后进生讽刺挖苦,经常责骂,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导致后进生对自己失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虽然有激情和热情,但恨铁不成钢,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3、家庭方面的因素。首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对孩子只爱不管,对孩子过分地溺爱,百依百顺,把孩子当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他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对于孩子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即使孩子做错了什么,一小部分家长也不愿意承认,更有甚者辩解包庇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孩子们只会傲慢,任性,自负。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只管不爱。就是一味的简单粗暴,没有说服教育。孩子稍有差错,就拳脚相加,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中的怨恨越积越深。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不爱不管,即撒手不管。尽管孩子出现了问题也听之任之,这样的教育方式极容易把没有基本判断力的孩子引向歪路邪路。其次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教育水平,对儿童的影响是最直接和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无知,粗鲁,道德水平不高,狭隘的眼光,甚至迷信赌博,这对他们的孩子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第三是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孩子便会缺乏家庭温暖。破碎的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性格比较扭曲、偏激。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看法也是带有成见的。

4、自身方面的因素。学生自身的智力、性别、性格,年龄、心理因素和生理状况。在青春期阶段,无论是自律能力或意志力,都是相对薄弱的,缺乏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的学生还缺乏正确的荣辱观,有时甚至会颠倒是非。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这也是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最后,不正当交友是一些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教育并转化问题学生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的依据。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人类可以在后天习得行为。人们可以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也可以消除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扬、鼓励、奖励等积极的正强化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同样,也可以使用批评,纪律处分等负强化手段,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⑤。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无限的潜力,要相信人的潜力,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以达到合理的期望和目标。这一理论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就提倡我们使用赞扬、鼓励、肯定、认同、信任等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逐步树立信心,慢慢地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这些理论和观点特别适合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

2、正、负激励原则。正激励原则就是为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推动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不断地称赞、表扬学生所做的事情。负激励原则就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缺点给予惩罚和批评。对其消极的,错误的行为予以否定的负面激励⑥。在未来教育中,正激励和负激励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达到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结果。但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还应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四、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的策略

根据现状分析出问题学生的成因后,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改正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教育。社会对青少年存在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事物总是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青少年能够有效地学习,各级文化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和监督部门应联合在一起加强管理文化市场。加大力度整治文化市场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严格规范经营者的营业行为,努力消除尚未根除的精神和文化糟粕,从而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建立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迪厅等场所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教育。学校是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因此,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端正办学方向,落实教育政策,实行素质教育。要努力改革应试教育,不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教师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教育。首先,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应给予耐心的关注、关心、以及爱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而质朴的情感,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能够帮助师生建立起情感沟通的连接点。一般情况下,问题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错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教师的教导太教条刻板没新意,并与自己的价值观难以苟同。即便当他们意识到其实教师很关心他们、爱他们、为他们着想时,他们也不愿意摘下不信任的面具,努力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尺度,对问题学生不迁就、不放任。教师对问题学生的爱,是结合了智慧与严厉的爱。同时应当明确,问题学生的改变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二,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正视问题学生,给他们特殊的教育。教师不能总是抱怨问题学生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问题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面审视问题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就是给他们以不同的欣赏和期待。有的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学生分散开来,分散到不同的班级,控制他们相互接触和影响。用平等、民主的校园环境氛围来让他们融合到普通学生群体中。依靠群体合作的力量,逐步软化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第三,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可能是解决问题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如果学校管理模式进行一些人性化的转变,让问题学生融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和自我磨砺,也许会对问题学生的转变及其以后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力整合社会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共同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在面对问题学生犯错的问题上,要坚决杜绝粗暴或过激的惩罚行为。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法律为准绳,采取灵活多样的惩罚措施。对于消极冷漠、脱离集体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主动亲近他们,主动了解他们,拉近与他们的关系;对于因无知而犯错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对于意志薄弱从而屡次犯错的学生,应当给予其机会提高自控力;对于调皮捣蛋却有实际能力的学生,应当为其安排具体的事务,从而在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又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3、家庭教育。话说成功的父母、幸福的家庭往往造就成功的孩子。自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担任了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职责。家长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家庭担负着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家长应该尊重并配合老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老师的工作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也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在网络媒体上曝光老师和学校。给学校, 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此外,家长应与孩子可以真诚沟通,成为知心朋友。如果孩子取得了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赞誉,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然而,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不能放弃教育,要对自己的孩子更耐心更细心,无微不至的教育和感化他们。切记避免棍棒教育。

4、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不管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他们的正向发展。否则,再大的外界刺激也不会对主体造成任何影响。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自始至终是一种生命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我们只能引导和帮助问题学生发现这种联系,最终能战胜困难的还是要依靠问题学生自己。尽管有的教师在教育和感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所以问题学生要想解决自身的问题,还是要依靠他们自身的转变。

注 释:

①梁利.切实加强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②薛浩.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5,(3).

③黄家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3).

④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⑤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版,2005,(4)

⑥魏彩虹.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9).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