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4-08-15 00:47麦惠娟刘洪根李淑兰罗秀容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518109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肿肾病病情

麦惠娟,刘洪根,李淑兰,罗秀容(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 518109)

肾病综合征为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主要特征[1]。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各种感染而影响治疗效果。加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的综合护理,对于患儿预后意义重大[2]。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和护理体会做一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4±3.71)岁,男女比例为2∶1,所有患儿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的相关诊断标准[3]。实验室检查:24h内尿蛋白定量为3.6~12.4g,血浆清蛋白1.8~3.0g/L。肾炎性肾病14例,单纯性肾病22例。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呼吸系统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X胸片较入院前炎性病变加重或出现新的病变或伴有肺部干、湿啰音;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白细胞大于10×109/L;咽拭子培养出现相同的病原菌,连续2次以上者;以上2种且入院48h后出现,则为院内感染[4]。(2)消化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加重,经检查发现大便内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连续2次大便培养出现同一种病原菌。伴有以上一种情况,在入院48h后出现,则视为院内感染[5]。(3)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检查后,尿液培养出相同病原菌,连续2次以上。或者尿液所含白细胞每个高倍镜下升高10个。在入院48h后出现上述3种系统感染中任意1种者视为院内感染[6]。

1.3 护理对策

1.3.1 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并及时上报。(2)合理安排病房。按患儿病情轻重安置病房,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免疫功能低下及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收入保护隔离病区内,并加强对患儿的健康宣教,注意恢复期患儿不与新入院的患儿接触,避免病情加重。分开安置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加强对非感染区的消毒隔离,适当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交叉感染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3)针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年龄小,机体抵抗力差,住院时间长,易感染扩散等特点,积极给予治疗原发病,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4加强对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管理与应用,保护患儿体内微生态平衡,及时行病原学检查,减少盲目使用抗生素及预防耐药细菌的产生。(5)应把预防控制患儿院内感染的重点放在控制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方面,注意提高患儿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病室清洁,定时通风杀毒,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3.2 健康教育 对家长、患儿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病情相关知识。患儿病情感染后,会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或者反复发作,导致治疗难度加大,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家长们要注意,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在了解感染的因素与途径后,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

1.3.3 生活环境严格消毒 肾病患儿在入院期间要与感染其他疾病的患儿分房治疗。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清蛋白丢失,免疫球蛋白也随尿液排出,造成患儿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到其他疾病或病情加重。因此,患儿病房的安全消毒工作非常重要。除了每天对患儿病房内的地板、墙壁、门进行消毒外,还要对患儿所接触到的物品进行消毒。定时定期对室内环境做细菌学检测,当室内空气细菌数达到或超过200cfu/m3时,则表示空气消毒不合格,需立即进行消毒,直到细菌指标达到安全指标为止。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做到常消毒,常监督。做好卫生消毒工作[7]。

1.3.4 感染护理 (1)皮肤日常感染,由于水肿,皮肤张力增加,容易导致皮肤损伤,应给患儿穿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勤洗勤换床上用品,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患儿抓伤皮肤。用温水每天给患儿擦洗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同时当皮肤受损时,可在破损处涂聚维酮碘预防感染。(2)阴囊水肿无破损的患儿,在大小便后及时用柔软纸擦干,涂上滑石粉,保持干燥;如有破损者则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洁患处。(3)应用大量激素类药物后,患儿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要做好隔离工作,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同时要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8]。

1.3.5 水肿护理 眼睑及面部水肿患儿在休息时,头部应抬高;伴有胸腔积液的患儿应采用半卧位休息,缓解下肢组织内的压力,有助于水肿消退及缓解因腹部胸腔积水等导致的呼吸、活动困难。浮肿患儿应每天测血压、体质量、腹围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密切观察患儿的尿常规、血常规、血浆蛋白、电解质等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水肿减退后,可逐渐下床活动;病情转好稳定后,可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9]。

1.3.6 饮食护理 家长应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合理选择饮食。在低蛋白血症期间,应以无盐饮食为主,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鱼、蛋、瘦肉等,但每日蛋白摄入不超过30g;当患儿处在水肿少尿期时,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当利尿开始后,患儿可选择低盐饮食,如菜汤等含少量钠的食物,也可根据病情进行静脉补充营养素等;服用激素类食物时,应避免食用高热量食物,防止因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造成肝脏增大,体质量增加。

1.3.7 其他护理项目 (1)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感染。在隔离室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治疗,可以减少院内感染。(2)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病情稳定后可建立家庭病床,特别是住院时间大于13d的患儿,要加强病房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湿度为50%~60%。

1.4 疗效标准参考赵开明相关标准 即 经护理后 患儿水肿消失,尿量恢复正常,实验室辅助检查各项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尿蛋白阴转或微量,并维持3个月以上为显效;经护理后,患儿水肿显著好转,尿量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辅助检查各项生化指标有所好转,尿蛋白显著减少至+,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为有效;经护理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实验室辅助检查仍异常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院内感染情况肾病综合征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为18例,占总患病例数的50.00%;院内消化道感染的患儿为11例,占30.56%;院内泌尿道感染的患儿为7例,占19.44%。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例数显著高于消化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血浆清蛋白大于或等于20g/L的9例患儿中有1例感染,感染率为11.1%;血浆清蛋白小于20 g/L的27例患儿中有19例感染,感染率为70.4%。住院时间大于或等于30d的19例患儿中有16例感染,感染率为84.2%;住院时间小于30d的17例患儿中有4例感染,感染率为23.5%。IgA、IgG正常的21例患儿中有7例感染,感染率为33.3%;IgA、IgG降低的15例患儿中有13例感染,感染率为86.7%。各相关因素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及护理效果护理治疗结束后,对3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访观察1年。患儿中显效33例,占91.7%;有效3例,占8.3%;总有效率达100.0%。患儿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见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精神异常,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发生。

2.4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本组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家属中,有30例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2%。1例因对治疗效果不佳而对护理服务评价不满意,给予耐心解释患儿病情及相关救治措施后,获得患儿家属认可,无医患纠纷发生。

3 讨 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的发生与患儿住院时间、血浆清蛋白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等密切相关。发生原因可能与大量蛋白质丢失,患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院内病原微生物密度较外界环境高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数占院内总患儿数的50.00%,显著高于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P<0.05)。血浆清蛋白值小于20g/L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20g/L以上患儿。考虑清蛋白为血浆中主要蛋白质,可反映患儿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情况,即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不佳的患儿更易发生院内感染。IgG、IgA为体内对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主要抗体,抗体水平较低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住院时间越长,与院内病原微生物接触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也是病情较重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对本院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主张防治结合,在院内感染未发生时给予预防措施,发生院内感染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可达100.0%,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7.2%,提示护理干预对于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患儿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给予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多数患儿可获得满意预后,解除了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有效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钟旭,朱思莉.儿童肾病综合征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护理 体 会[J].临 床 和 实 验 医 学 杂 志,2010,9(11):879-880.

[2]Richardson MA.The many faces of 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an overview and case study[J].Nephrol Nurs J,2012,39(5):365-374.

[3]赵建红.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9):1100-1101.

[4]宋玉平,李景华,王丽娟.肾病综合征患儿26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5,11(10):955-956.

[5]Lawrence S.Nursing care of patient with nephrotic syndrome[J].Nurs J India,2007,98(3):66-68.

[6]朱佳瑞.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水肿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6):1329.

[7]闻锦琼,江晓倩.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58-60.

[8]Futamura A,Yoshida Y,Tani A.Chronic nephrotic syndrome as an example of nursing home care service[J].Gan To Kagaku Ryoho,2003,30(Suppl 1):157.

[9]詹小瞿.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4):3058-3059.

[10]赵开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0,10(12):555-558.

猜你喜欢
水肿肾病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重女轻男”的肾病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