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皖北农村产业规划的几点思考
——基于宿州市光明村和费村产业规划的分析

2014-08-16 09:10柳建国邵长夫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宿州市宿州皖北

柳建国,邵长夫,周 澍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安徽宿州,234101;2.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安徽宿州,234100; 3.宿州市美好乡村办公室,安徽宿州,234100

关于皖北农村产业规划的几点思考
——基于宿州市光明村和费村产业规划的分析

柳建国1,邵长夫2,周 澍3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安徽宿州,234101;2.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安徽宿州,234100; 3.宿州市美好乡村办公室,安徽宿州,234100

基于皖北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区域这一基本现实,认为皖北农村产业规划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为补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同时,要把农村产业规划纳入皖北区域整体发展规划和附近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定位不准确和规划设计主体错位两大问题,造成产业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缺失或重要性没有充分体现。为此,通过以宿州市光明村和费村两个省级示范村的产业规划为例,分析皖北农村产业规划的特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认为皖北地区农村产业规划,一要城乡一体,产业统筹规划;二要发掘区域产业特色;三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产业规划;可操作性;城乡一体;产业特色

皖北地区包括六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五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寿县、霍邱县),土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2010年末总人口3 633.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8%和53.5%[1],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皖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 391元,超过全省2 230元;江淮之间为7 478元,超过全省317元;皖北地区为6 584元,低于全省577元[2]。皖北地区经济欠发达,产业无优势,且自然环境较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皖北共有行政村6 053个,《安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目标到2020年中心村(行政村)缩减到4 590个,减少463个,农村布局及发展规划将面临新一轮调整和完善。因此,研究农村产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产业规划在美好乡村规划中的地位

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根据相关理论,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构成、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协调与区域整合、产业规模和内容等[3]。

在皖北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越来越关注规划的作用,但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规划设计定位不准确。以为规划就是建房修路,重点放在中心村庄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上,忽略了产业规划;有的产业规划盲目追求“特色”,夸大农村对某些产业的接受能力,忽略了皖北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这一基本现状,最终导致规划与实际相脱节,增加了新农村规划启动的难度[4-5]。二是规划设计主体错位。农村建设规划是个总体规划,涉及到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规划。人们为了追求美观和投资,往往聘请城市规划设计师按城市规划设计样式来作农村建设规划,这种做法不符合皖北农村的实际,尤其忽视了产业规划在美好乡村规划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村域产业规划是美好乡村规划中重要的一个方面[6]。

2 产业规划案例分析

农村产业规划的任务就是依据规划基础理论对农村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第一、二、三产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及时空规划。宿州市是皖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市,拥有光明村和费村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以下运用规划理论对这两个村的产业规划成果进行分析,以供皖北地区其他乡村参考。

2.1 光明村产业规划

2.1.1 光明村概况

2.1.2 光明村产业规划

2012年,桃园镇政府及光明村两委委托宿州农业博士工作站和南京规划设计公司对光明村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如图1所示。规划设计单位根据皖北农村的实际,结合光明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把整个村域划分为九大功能区,即标准高产农田、家庭农场示范区、农民创业园区、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农家乐、养殖区、新村居住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和墓地区,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凸显光明村经济基础好、离城近、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优势。

图1 光明村产业规划图

光明村的产业规划包括种植业规划、养殖业规划、蔬菜产业规划、工业规划和文化产业规划五个部分,其中前四个属于物质板块的规划,最后一个文化产业规划属于精神板块的规划,二者相辅相成。基于宿州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特色,规划了444.5 hm2的高标准良田和一个中型养殖场,养殖场整合了现有年出栏万只蛋鸡和年出栏1 000头猪的两个养殖场。

监督难度增大。当前,农商行正处于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复杂性在增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光明村处于市郊区,又拥有省级龙头企业百亩良园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宿州城市居民蔬菜需求市场,规划占地130 hm2的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生产加工的蔬菜已供应宿州区域各大超市,并在区域内设置了10多家专营店。工业园区规划依据村域的四家工业企业,按照集中用地原则,规划农民创业园区,把分散的工业集中起来,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或返乡创业。另外,文化产业规划包括农民提升培训、精神文明创建、民主管理、商业贸易、乡村旅游、农民墓园共六大板块。

2.2 费村产业规划

2.2.1 费村概况

宿州市萧县白土镇费村距萧县县城15千米,距国家森林公园黄藏峪5千米,距天门寺景区2千米,是安徽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国家农技推广项目“丰韵良种繁育”实验基地,曾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巾帼示范村”、全省“平安家庭”先进示范社区、安徽省旅游局“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殊荣。白土镇地区地下富有耐火粘土矿,并出露于青龙山西坡,可采储量28.43万吨,矿山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4.74年。倒流河发源于濉溪县的南庄,向北经亦庄、白采山西,通过皇藏峪、花甲寺,于孤山湖短期滞洪后,至冯山头西入闸河,因其流向由南向北,与闸河流向相反,故称倒流河。倒流河全长22.5千米(流经费村3 000米),高差50多米。

2.2.2 费村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的定位是充分利用紧邻国家森林公园皇藏峪风景区和自身优势,以生态创品牌,以产品带旅游,以文化创特色,以加工谋升值,以旅游拓市场,以市场拉动经济,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费村产业规划如图2所示。

图2 费村产业规划图

农业以种植业为基础,林果业为辅助,良种繁育为突破口,发展服务都市农业为主导,以突出特色和改善质量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推行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工业发展以开发耐火粘土矿为主。

第三产业规划目标是打造4A级农业旅游景区,游客进入景区后可观五园、赏桃花、玩漂流、尝农趣,主要项目如下。

(1)碳歌园。碳歌园位于西山风景区的北部,占地面积约2 hm2,主要建设项目有纪念塔、烧炭博物馆、苏东坡雕像。此园的建立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苏东坡曾在此烧过碳。

(2)奇石园。奇石园位于西山风景区北部的山脚下,占地面积1.5 hm2。西山盛产奇石,因此在西山脚下修建一奇石园,为村民再增加一个休闲活动场所,此园收集的奇石本着来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宗旨,并依其天然造型进行整体布局,主要景点包括奇石展览厅、奇石售卖点、盆景展示馆等。

(3)采摘园。采摘园位于费村南、倒流河西,占地面积约50 hm2。依据园区土地基础条件,合理搭配,种植梨、桃、杏、李、葡萄、草莓等。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采用设施农业技术,根据季节搭配品种,做到四季瓜果不断,鲜花常开,精心打造“农家乐”风格,将旅游与休闲紧密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游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租用、认养、托管、采摘等活动形式,充分体验农事耕作过程,采摘、品尝农家果品,享受农作乐趣。

(4)桃岛园。桃岛园位于费村中心部位、倒流河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7 hm2,主要建设项目有休闲会所、生态餐厅、度假屋、会议中心及棋牌室、台球、乒乓球室、健身房等设施。

(5)菜园。菜园位于费村东部,占地面积约2 hm2,重点建设项目为农耕园、开心农场、农乐园和农趣园。

(6)激荡漂流。倒流河是费村的母亲河,流经村落的河长近3 000 m,水面近15 000 cm2,全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激荡漂流总行程为2 000 m,以土产的竹筏为工具,乘竹筏顺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险滩,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碧水、蓝天、远山让游客品味到似水柔情般的逍遥温馨和两岸奇趣横生的田园景色。

3 皖北农村产业规划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光明村和费村两个村产业规划均进入实施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规划的特征就是,合理利用了项目区地理位置和自身资源的优势,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依托现有的或者未来可利用的资源发展第二、三产业,充分体现基础理论对产业规划的指导性。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根据皖北农村发展实际,在对农村产业规划设计时,重点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3.1 城乡一体,统一规划

对于皖北地区农村的产业规划,要充分发挥阜阳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北市四个中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整体规划中心村的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农民创业园,适当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等第三产业,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合作社用地、第三产业用地规划纳入村发展规划,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生产力的重要作用[7]。

3.2 突显产业特色与品牌

本着“开发特色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原则,对皖北农村产业进行规划。皖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产业定位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以农业为特色,各市县之间、村与村之间如何求同存异、形成发展合力,值得研究。

2013年3月,笔者曾就皖北地区产业结构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51%的人认为“产品雷同,特色产品少”是皖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这说明发展“产业特色或特色产品”是未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产业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主要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比如亳州中药材,与宿州、阜阳相比,就是区域特有的优势,各村镇产业规划可以依托这一独特优势,发展不同的中药材。“人有我优”主要依托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比如宿州市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各村镇农业产业规划要在种什么、怎么种及如何加工上面做文章,特别是在品种和品质上。产业规划要注意区域品牌的策划和打造,在区域内避免同质竞争。

3.3 规划可行性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意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协调,即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发展导向,村庄规划为布局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规模控制。皖北地区经济欠发达,规划时尤其要注意资金和人才两个关键因素的可使用量。很多规划都是高起点、大手笔,一个村发展规划,动辄需要上亿或者几亿资金,发展资金哪里来?没有资金,产业规划的内容还是无法落实。

总之,皖北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区域,农村产业规划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为补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同时,要把农村产业规划纳入皖北区域整体发展规划和附近城市发展规划之中。

[1]皖北概况[EB/OL].[2014-04-15].http://app2.ah.gov.cn/showcontent.aspnewsid={EAF575FC-38A2-43F4-A8E3-6F2E6D83C270}

[2]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统计年鉴[M].合肥:安徽年鉴出版社,2013:87

[3]吴扬,王振波,徐建刚.我国产业规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8(1):6-11

[4]杨泽,朴佳子,等.北京新农村特色产业规划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7):19-21

[5]单正英,李何超.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与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研究[J].土壤,2013,45(2):361-365

[6]庞丽,谢宝元,张春平,等.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农村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507-508

[7]高洁,卢立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村发展规划编制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45-46

[8]穆志勇,奎晓亮.论新农村产业规划与增加农民收入[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25-26

(责任编辑:周博)

2014-04-18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江淮平原农牧复合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14B13);宿州产业创新团队项目“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20100611)。

柳建国(1962-),安徽宿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和区域经济。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7.003

F327

A

1673-2006(2014)07-0008-04

猜你喜欢
宿州市宿州皖北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摄影·美好安徽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拼 搏
揽 月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