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初探

2014-08-23 05:56李文一朱托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昼间子午流间歇

李文一 朱托弟 管 琳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房颤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初探

李文一1朱托弟1管 琳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昼夜节律与中医子午流注学说时辰规律的关系。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患者昼夜平均心室率、平均最快心室率、平均最慢心室率及R-R间歇>1.5 s者发生的阵次、时间,结合中医子午流注学说探讨房颤患者心室率及长R-R间歇出现的昼夜规律。结果 房颤患者昼间平均心室率、平均最快心室率、平均最慢心室均高于夜间,夜间长R-R间歇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昼间。结论 房颤昼夜节律变化符合“天人相应”理论,与中医“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理论认识基本一致。

24 h动态心电图 房颤 子午流注 心室率 长R-R间歇

中医时间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医学体系。子午流注学说是时间医学中揭示时辰规律的一种学说,它将时间因素与生物节律性结合起来,以指导疾病的诊治。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笔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研究房颤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结合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探讨房颤患者昼夜节律变化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从宏观角度探讨房颤节律变化,为房颤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房颤患者60例,排除合并心衰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所有病例均来自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50~94岁;病程 2~32 年。

1.2 研究方法 采用北京世纪金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时间不低于22 h,嘱患者在检测期间遵守检测要求并记录生活情况及症状。监测患者24 h心率变化及不同时间、不同症状时长R-R间歇的发生频率及程度。昼夜节律采用24 h计时法,子午流注时辰规律参照《子午流注说奥》[1]。

2 结 果

见表1。60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昼间(辰时-酉时)平均心室率、平均最快心室率、平均最慢心室率均高于夜间(戌时-卯时)。长间歇出现次数以1~730次不等,共3355阵,其中1200阵出现在昼间,占35.8%;2155阵出现在夜间,占64.2%。昼间以午时出现次数最多,为395阵;夜间以寅时出现次数最多,为582阵。长间歇时限1.5~3.8 s不等,以2~3 s最多见,最长间歇为3.8 s,出现于寅时。

表1 心室率与长间歇昼夜变化表(次/min,±s)

时间 平均心室率 平均最快心室率 平均最慢心室率 长间歇阵次(n)长间歇最长时限(s)昼间(7-19)辰时(7-9) 86.6±18.4 119.4±37.2 74.1±27.3 42 1.7巳时(9-11) 76.8±11.3 96.5±22.7 66.6±17.4 126 2.1午时(11-13) 74.9±13.5 93.7±34.3 65.4±15.8 395 2.7未时(13-15) 76.2±10.4 94.6±20.9 67.8±20.3 196 2.2申时(15-17) 75.1±13.9 94.2±16.6 66.5±19.9 206 2.8酉时(17-19) 78.5±12.5 96.0±21.2 67.3±15.3 235 2.4夜间(19-7)戌时(19-21) 69.3±5.4 92.8±14.7 64.1±15.6 270 2.5亥时(21-23) 70.2±8.2 86.3±13.9 62.6±10.4 246 2.8子时(23-1) 69.5±7.7 85.6±18.1 61.7±16.2 417 3.0丑时(1-3) 69.7±9.4 86.4±27.2 60.8±14.4 445 3.2寅时(3-5) 68.7±9.4 85.7±30.5 60.3±12.7 582 3.8卯时(5-7) 75.6±14.5 99.6±24.1 62.6±15.9 195 2.9

表2 心室率与长间歇昼夜对比表(次/min,±s)

表2 心室率与长间歇昼夜对比表(次/min,±s)

时间 平均心室率 平均最快心室率 平均最慢心室率 长间歇阵次(n)长间歇发生率(%)昼间 77.9±14.5 99.1±26.3 67.8±20.3 1200 35.77夜间 70.2±8.8 90.1±19.4 62.2±14.2 2155 64.23

图1 长R-R间歇昼夜变化趋势图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房颤是一种心室率绝对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支配。迷走神经多分布在窦房结,其次为房室结,而交感神经二者分布差异性不大。房颤时心室率的不规则性依赖于房室结的不应期和传导特性、隐匿性传导的程度、心房冲动的频率等。近来有学者认为自主神经通过影响这些因素来调节房颤的心室反应性,尤其是对房室结的作用,使房颤心室率出现类似窦律的周期变化[2]。本研究显示房颤平均心室率、最快心室率、最慢心室率的昼夜变化规律符合窦律以昼间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夜间以迷走兴奋为主的特点。房颤患者长R-R间歇多发生在夜间,患者并无明显自觉症状。过长的R-R间歇多发生在深度睡眠时段,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兴奋和隐匿性传导增加有关。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时,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延长,快速的心房率在房室结形成的隐匿性传导增加,R-R间期延长,心室率减慢。研究发现房颤患者迷走神经张力病理性增高,造成昼夜节律变化大,房颤患者大部分都有长R-R间歇,且与夜间睡眠有显著相关性,主要与自主神经失衡,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3]。

中医时间医学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人体生理病理昼夜节律的论述。《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认为人处在天地之中,受大自然的影响,阴阳气血的盛衰,随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与日月(时间)存在着同步节律变化。子午流注学说发端于“天人相应”理论,从时间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揭示人体气血盛衰的流注规律。子午是指时间而言,代表十二地支,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子时阴最胜,阴极则阳生;午时阳极胜,阳极则阴生。本研究显示昼夜平均心室率、平均最快心室率、平均最慢心室率均表现为昼间快于夜间,呈明显节律变化。昼间生活、劳作,生命活动频繁,心率较快;夜间入睡新陈代谢减少,心率变慢。这与子午流注理论不谋而合。

房颤时心室率绝对不规则,若心室率过慢,R-R间歇过长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者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房颤属中医学“心悸”、“怔忡”,为心病范畴。中医学认为,心病的发作或加重存在昼夜节律性。本研究发现房颤长间歇发生率昼间为35.8%,夜间为64.2%,夜间长间歇明显增多。辰时心室率最快,长间歇发生次数42次,为全天最少;白昼随着活动量增大、心室率增快,长间歇减少变短;傍晚酉时,室率开始减慢,长间歇逐渐增多;寅时为全天室率最慢时段,此时段长间歇发生次数为582次,为全天最多。这符合“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消长而有盛衰变化,昼间人体气血旺盛,脏腑功能最强,心病当不易发生,R-R长间歇出现较少;夜间阳气入里,阴气较盛,故容易发病R-R长间歇发生频繁。过长的R-R间歇(>3.0s)只发生在夜眠中,最长的R-R间歇发生在寅时,达3.8 s,相当于15次/min作用的心率。本研究中,午时(11时~13时)室率为昼间最低,长间歇的发生为395次,为昼间最多,这与“日中慧”看似不符,可能是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习惯与古人不同,现代人大部分有午休的习惯,午睡时心率变慢,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隐匿性传导增加,造成长R-R间歇增多,高于昼间其他时段。

子午流注法与现代的时间医学有许多相似之处,本研究将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结合,发现房颤昼夜规律与上述中医时间医学理论较吻合。中医在辨证论治房颤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长间歇的频率、时限,睡前服药,避免过长间歇与停搏的发生。本研究是回顾性资料分析,有待今后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为子午流注在房颤方面的应用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1]陈述堂.子午流注说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

[2]Khand,Rankin AC,Cleland JG,et al.The assessment of autonomic in function in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description of an on-invasive technique based on circadian rhythm of atrioventricular nodal functional refractory periods[J].Europace,2006,8(11):927.

[3]李宏松,石来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与脑钠尿肽的关系[J].心脏杂志,2012,24(4):178.

R541.7+5

A

1004-745X(2014)07-129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33

2014-02-11)

猜你喜欢
昼间子午流间歇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
昼间行车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昼间行驶灯集成在前照灯内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谈昼间行驶灯的设计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