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保元汤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2014-08-23 06:29刘良丽狐启贵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清肺革兰血常规

亓 晓 刘良丽 狐启贵△

(1.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清肺保元汤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亓 晓1刘良丽2狐启贵2△

(1.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目的 观察清肺保元汤治疗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保元汤,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IL-6、CRP、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CRP、PCT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变化更明显。结论 清肺保元汤能显著减轻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部炎症反应。

革兰阴性杆菌 清肺保元汤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细菌,可引起免疫系统多方面复杂变化,而免疫反应对感染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临床上对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清肺保元汤在临床治疗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取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的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 18~80 岁,平均(53.25±9.20)岁;大肠埃希菌 32例,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18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其他6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 22~79 岁,平均(54.10±8.94)岁;大肠埃希菌 30 例,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18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其他1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符合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断者纳入观察。按照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执行,包括痰涂片发现大量带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2次以上痰培养获革兰阴性杆菌,即可确诊。符合标准中任意1条即可诊断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关内容,辨证属风温肺热。除外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及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给以止咳、化痰、降压、扩管等对症及并发症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肺保元汤:百部 15 g,蒲公英 12 g,紫花地丁 12 g,桑白皮 12 g,浙贝母 9 g,桔梗 6 g,杏仁 6 g,茯苓 6 g,法半夏 6 g,黄芪6 g,甘草3 g。水煎取汁,每日1剂,每日3次,14 d为1疗程,药物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血常规、血清中白介素 (IL)-6、C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PCT)水平。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相关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相关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病情加重或死亡。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常规结果相近(P>0.05);经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及中心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更为明显(均P<0.05)。

表2 两组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WBC N治疗组 治疗前 14.22±2.49 78.22±13.39(n=60) 治疗后 5.18±1.36*△ 51.93±10.36*△对照组 治疗前 14.17±2.86 75.35±12.86(n=60) 治疗后 6.00±1.29* 61.92±10.29*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6、CRP、PCT水平比较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CRP、PCT水平相近(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PCT变化更为明显(均P<0.01)。

表3 两组肺炎患者治疗前后IL-6、CRP、PCT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肺炎患者治疗前后IL-6、CRP、PCT水平比较(±s)

组 别IL-6(ng/L) CRP(mL)PCT(ng/mL)治疗组 治疗前 3.53±0.43(n=60) 治疗后 0.29±0.42*对照组 治疗前 3.87±2.13 20.87±4.38 45.52±13.42 5.64±1.25*△ 9.29±2.43*△22.11±4.53 50.87±12.03(n=30) 治疗后 0.79±0.71*8.31±1.66* 8.79±1.70*

3 讨 论

中医认为治疗肺部感染可从“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着手。中药可直接抑制和杀灭细菌[2],中药复方则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来达到治疗效果[3],所以大多数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和防御功能,降低细菌毒力以及减轻对细胞组织的破坏作用,从而间接达到抗菌的目的[4-8]。

清肺保元汤组方中既含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药物,亦含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外邪侵袭,影响肺的宣肃功能和津液的输布,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引发咳嗽;肺津不布,凝而为痰。痰浊阻塞气道,不但可以损伤正气,还可以助邪为患,加重肺宣降失调,近而咳嗽、咯痰加重。多种原因导致痰生,痰又作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不仅可以助邪为患加重病情,而且可以损伤正气、消耗气血,导致正气内虚,邪气留恋,使肺炎迁延难愈或引发新的外邪感染。本方以百部为君,润肺止咳、开泄降气;配以浙贝母加强开郁散结之功,减少咳嗽、咯痰症状;桔梗与杏仁增强贝母的化痰止咳效果,使气利痰清,喘咳自宁;茯苓与半夏燥湿除痰;黄芪补肺气、益卫气,减少外邪侵袭,加强扶正之功。

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细菌。现代医学认为急性感染的特征是白细胞计数增多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及引起免疫系统多方面复杂变化,免疫反应对感染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如IL-6是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促炎因子,促进炎症的发生。CRP是反映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这两个指标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10]。PCT也已被广泛认可为细菌感染的标记物,在肺部感染早期即可用以鉴别细菌性肺炎和非细菌性肺炎,同时可以作为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表明,清肺保元汤可以明显降低血清PC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有降低白细胞计数、IL-6和CRP的趋势,说明该方具有减轻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部炎症反应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3.

[2]陈美娟,葛李,顾立,等.银黄注射液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77-378.

[3]陈林娜,周立勤,王汉敏,等.中药对临床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8-120.

[4]边才苗,杨云斌,费杰,等.五味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122-123.

[5]刘平,叶惠芬,陈惠玲,等.5种中药对产酶菌的抑菌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1):39-40.

[6]覃容贵,罗忠圣.九头狮子草醇提物药效学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9):961-963.

[7]刘雪萍,蒋伟哲,黄兴振,等.芒果叶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9):12-13.

[8]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等.乌梅对308株临床菌株的抑菌效果[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1):41-42.

[9]钟南山.现代呼吸病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66.

[10]丁莹.C-反应蛋白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1):49-50.

Clinical Effects of Qingfeibaoyuan Decoction on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acillary Pneumonia

QI Xiao1,LI Liangli2,HU Qigui2.1TCM Hospital of Yantai City,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Yantai264000,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zhou,Guiyang550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Qingfeibaoyuan Decoctionon the peripheral blood levels of IL-6,CRP and PCT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acillary pneumonia.Methods: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Qingfeibaoyuan Decoctionfor 14 days.Some indic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wo groups including the lung function,the peripheral blood levels of IL-6,CRP and PCT.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markable declin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following indices such as IL-6,CRP,PCT.However,PCT was declin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who were added withQingfeibaoyuan Decoction(P<0.01).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acillary pneumonia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Gram-negative bacillary;Qingfeibaoyuan Decoction;WBC;N;IL-6;CRP;PCT

R563.1

B

1004-745X(2014)07-132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45

贵阳中医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ZYYCX12008)

△通信作者

2014-03-14)

猜你喜欢
清肺革兰血常规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翘芩清肺剂对卵清蛋白致大鼠哮喘的防治作用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清肺化痰汤治疗肺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