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及Ang-2的影响

2014-08-23 05:56符琼方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程度脑梗死

符琼方 罗 杰

(1.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2.广东省梅州市残联康复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及Ang-2的影响

符琼方1罗 杰2

(1.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2.广东省梅州市残联康复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影响。方法 将54例A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予中药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NSE、Ang-2水平的变化。结果 共有48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临床疗效为87.50%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Ang-2水平升高(P<0.01),NSE水平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改善脑血流循环、保护脑神经组织,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SE和升高Ang-2水平实现的。

急性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促血管生成素-2

急性脑梗死(ACI)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脑血管疾病70~80%,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1]。有研究报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脑神经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而血管生成素(Ang)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3]。本文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NSE和Ang-2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患者54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同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大面积梗死、复发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及意识障碍。接受激素治疗和有活动性出血疾病者。1月内有外伤、手术史。有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因病情变化需退出研究者。依从性差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7例,男性 17例,女性 10例;年龄 51~70岁,平均(61.5±4.3)岁;发病时间 2~24 h,平均(7.3±2.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9.1±3.7)分;脑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2例,脑叶8例,丘脑4例,内囊2例,外囊1例。对照组27例,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50~68岁,平均(60.9±4.2)岁;发病时间 3~23 h,平均(7.2±2.5)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8.9±3.6)分;脑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1例,脑叶8例,丘脑4例,内囊3例,外囊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一般治疗:予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褥疮等。(2)抗血栓治疗:包括抗凝、降纤及抗血小板治疗。(3)对症治疗:降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4)预防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衰竭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化瘀涤痰汤治疗,组成:黄芪 20 g,茯苓 15 g,法半夏 10 g,陈皮 5 g,竹茹 10 g,枳壳 10 g,当归 10 g,赤芍 10 g,丹参10 g,地龙 15 g,石菖蒲 10 g,郁金 10 g,甘草 5 g。 随症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5 g;头痛者加钩藤10 g,牛膝 15 g,天麻 10 g;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 15 g;阴虚者加麦冬15 g,沙参15 g。每日1剂,水煎至200~300 mL,分2次早晚温服或鼻饲。2组疗程均为4周。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判定 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3.2 血Ang-2和NSE的水平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SIA)检测血清Ang-2和NSE水平。试剂盒分别由美国RayBiotech公司和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检测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3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行心电图、胸片、脑电图等检查,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对照组各有3例因病情变化、无法坚持治疗退出研究。治疗组临床疗效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因样本量不足,未作统计学处理。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Ang-2、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表3。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Ang-2水平升高(P<0.01),NSE 水平降低(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1。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4 22.08±3.71 11.21±1.83*△对照组 24 21.88±3.62 14.29±2.0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Ang-2和NSE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Ang-2和NSE水平比较(±s)

组 别 Ang-2(ng/L) NSE(μg/L)治疗组 治疗前 21.79±2.58 27.88±2.97(n=24) 治疗后 36.71±3.51*△ 12.50±2.40*△对照组 治疗前 22.00±2.70 28.00±2.91(n=24) 治疗后 33.42±2.92* 16.08±2.68*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未出现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异常及消化道症状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ACI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灵枢·刺节真邪论》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指出中风发生与气虚、血瘀有关。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发病与风、火、痰、瘀、气、虚6个因素有关,为本虚(气虚)标实(痰浊、瘀血等)之证。本观察以益气化痰,逐瘀通络为法治疗ACI气虚痰瘀阻络证。方中黄芪健脾益气为君药,配以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以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菖蒲、郁金化浊醒脾、祛痰解郁,当归、赤芍、丹参、地龙以活血化瘀通络,竹茹清热化痰,枳壳行气宽胸、化痰除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改善微循环,通过扩张血管作用而降压;当归、赤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量、改善缺血组织中血液供应等作用;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改善微循环[5-6]。

NSE是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分泌细胞一种标志酶,当脑细胞损伤后,NSE迅速从细胞漏出进入血循环,血浓度升高,被认为是脑组织损伤后的特异性蛋白,可反应脑组织损伤程度[7]。国外研究表明,脑梗死急性期血清NSE水平升高,其升高幅度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将NSE水平作为ACI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8]。Ang-2是一种分泌型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在脑梗死后期的血管重建、促进成熟、有空间结构的血管网及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9]。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升高,血NSE升高和Ang-2降低(P<0.01),说明了NSE升高可反映有脑细胞受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血NSE降低和Ang-2升高(P<0.01),提示患者神经细胞功能有所恢复,病情得以改善。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NSE和Ang-2改变幅度优于对照组,说明了中药配合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ACI的疗效显著,能改善脑血流循环、保护脑神经组织,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SE和升高Ang-2水平实现的。ACI患者血清NSE、Ang-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杨志立,黎利芬,杨小恒,等.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 316 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3-14.

[2]刘振华,张清华,崔元孝,等.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NSE及S-100蛋白动态变化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8):751-755.

[3]Mogi M,Horiuchi M.Effects of 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s on dementia[J].Hypertens Res,2009,32(9):738-740.

[4]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9(6):379.

[5]陈振念.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研究 [J].中医学报,2011,26(7):861-863.

[6]史跃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7):559-561.

[7]杨云龙,周伟宏,柳荫,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NSE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2,25(2):210-212.

[8]Celtik C,Acunas B,Oner N,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as a marker of the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Brain Dev,2004,26(6):398-402.

[9]吴远华,曹丽平,朱广旗,等.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 VEGF、Ang-2 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202-2203.

R743.9

B

1004-745X(2014)07-1370-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70

2013-12-05)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程度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