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虎力散治疗痛性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2014-08-23 06:32张欣泰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舟骨红肿发作

张欣泰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60)

外敷虎力散治疗痛性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张欣泰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60)

目的 评价外敷虎力散治疗痛性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痛性足副舟骨急性发作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虎力散组和消炎痛组,治疗1周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药物副作用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后,虎力散组完成疗程者患足红肿痛症状完全缓解、无药物副作用发生,半年后随访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达90.00%;消炎痛组8例有效,12例红肿消退不明显、足功能恢复差且有3例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1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半年后随访有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25.00%。经比较,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外敷虎力散治疗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避免了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消化道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虎力散 消炎痛 痛性足副舟骨 急性发作

足副舟骨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外伤、劳损后急性疼痛发作就诊,经X线片检查确诊。笔者将活血通络类中成药虎力散外敷治疗足副舟骨急性疼痛发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足副舟骨急性疼痛发作患者40例,年龄42~56岁,平均45.1岁;病程2 d至1周,平均3.4 d;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足内侧疼痛和触痛,查体可见足舟骨内侧红肿、压痛等临床表现;均接受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风湿4项、X线摄片等检查,除外风湿性、感染性、痛风性疾病;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无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史,无虎力散、消炎痛使用禁忌;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并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在采取穿宽松舒适鞋子、理疗等一致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0例予虎力散(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粒0.3 g。成分:制草乌、白云参、三七、断节参)外敷患足,每次2.4 g,隔日换药1次,3~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20例予消炎痛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粒25 mg)口服,每次25 mg,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 两组于治疗前后观测疼痛评分、局部红肿情况、功能情况、药物不良反应[1]。临床疗效评估如下。有效:治疗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足功能恢复,药物副作用小;无效:治疗前后疼痛、红肿、足功能恢复无明显改变,或因出现药物副作用而退出治疗。复发:有效病例在治疗后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之一。以无复发的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2 结 果

用药1周后,治疗组20例中1例因敷贴皮肤有不适感退出疗程为无效。其余19例治疗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足功能恢复,无药物毒副作用发生。半年后随访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有8例疼痛缓解、红肿消退、足功能恢复,12例红肿消退不明显、足功能恢复差;后12例中7例疼痛减轻,5例疼痛感无明显变化;3例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1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半年后随访有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25.00%。由表1可知,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因样本量不足,未进行统计学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足副舟骨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足副舟骨急性发作患者最常见主诉为中足内侧疼痛和触痛、行走受限,查体可见足舟骨内侧肿胀、压痛等。部分患者因外伤、劳损后疼痛,红肿加重。出现疼痛的患者需要治疗,并应与引起足部疼痛的其他疾病如隐性骨折、痛风、退行性骨关节炎等进行鉴别诊断。对足副舟骨急性发作患者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穿宽松舒适鞋子、理疗、口服药物等),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且效果不理想、症状未明显缓解者再采用手术治疗[2]。

虎力散是云南著名的活血通络类中成药,以制草乌、白云参、三七、断节参为主要成分,有驱风除湿、舒筋活络、行瘀、消肿定痛的功能,可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创伤流血等症。“虎力散”名称的由来并非处方中有虎骨,而是据其方中主药植物形状和该药疗效所得:方中主药大草乌以根茎入药,其根茎头部一般有七个小点,酷似虎的爪子;该药系针对个旧地区气候潮湿、下坑工人多、易患风湿关节疼痛及四肢外伤出血等情况,采用彝族民间习用药配制而成。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开展,虎力散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也表明其用于治疗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的疗效优于消炎痛,且避免了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消化道副作用。

综上所述,外敷虎力散治疗足副舟骨急性发作是临床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作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医保品种,虎力散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07.

[2]张存,俞光荣.痛性足副舟骨诊断和进展[J].国 际骨科学杂志,2011,32(6):360-363.

R274

B

1004-745X(2014)07-137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71

2013-03-12)

猜你喜欢
舟骨红肿发作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足部疼痛患者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及其解剖变异类型的 X 线片表现
躲避蚊子有方法
应用SPECT-CT指导痛性Ⅱ型副舟骨的手术治疗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