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馆子

2014-08-27 09:13刘铮
焦点 2014年7期
关键词:馆子厨艺餐馆

刘铮

美食之都这个称号,让成都人有了吃的理由,隔三差五“杀馆子”,造就了成都餐饮的繁华。喜欢“杀馆子”的成都人,更多的讲究味美价廉,这其间当然也有喧闹,有的餐馆在刚开业时会打出一些概念,但吃饭不是吃概念,因之这样的餐馆开不多久就有关门的危险。成都人对美食的理解,更多的是经济实惠,味道又好。舍此别无他法,这就使得在成都开餐馆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生存下去。倘若不常换口味,也就无法满足好吃嘴们的尝鲜心理。

成都这个城市因是移民城市,所以在生活、文化上所呈现出来的姿态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可能跟其环境地理有关,不过,我倒觉得这从某种角度反映出了成都人的生活态度。2010年2月,成都市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不少人对此觉得有疑问,那么多热爱美食的城市为何是成都是美食之都呢?

细究起来,成都人的饮食美学或许在今天所反映的尤为突出吧。比如餐馆的种类,据说有三万家,这其中的类别既有西餐中餐之分,也有国内的各大菜系的区别,哪怕是一种菜,在成都也有不同的做法和吃法,这就满足了不同人的喜好。比如烧烤,就有不同地方的风味,让人可以尽情选择。

至于平时的饮食,除了火锅之外,大都会选择川菜,但像淮扬菜、粤菜、徽菜、东北菜等等,也都有自己的市场。成都的饮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那就是美食一条街,在成都的城区这样的街区有一二十条,在短短的街上聚集着这样那样的饮食,火锅、串串香之类的且不说,就是其他风味的餐馆也有一些,这种选择的增加,让人有了热爱美食的冲动。

成都人对美食的热爱,还反映在排队上,好的餐馆需要排队就餐,饥肠辘辘地坐在餐馆门口,拿着一个号牌,等着服务员喊号,这样的事总会在不同的街区出现,大众餐馆、小吃店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场面,你可以想见餐馆生意的火爆,好吃嘴的热情。

爱吃会吃,让成都人都变成了生活家。在家吃饭,做出一桌子美味的大有人在。女性的好吃,男性的会做,配合得相当好。假若一家男主人不会做一两个拿手好菜,那是没脸面的事。要知道,成都人的聚会除了在餐馆之外,还经常选择家庭聚会,这就可显示出厨艺的好坏。厨艺差的话,大伙吃过一次,怕就没勇气来第二次了。与下午茶相比,这聚会更有人情味一些。

在成都生活久了,你会发现成都人的饮食美学,就是讲求味道的好坏,至于是哪一种菜系,似乎并不要紧。饮食就像一个实验室,对我们的胃进行检验的同时,也在促进饮食的多元化。不仅如此,大多数人也热衷于尝试不同的美食,由此出发,就有可能打通不同的饮食风格,再创新出新的菜式。这一种创新,常常我们称之为融合,但这种在地感让饮食更具有特色。

不过,好吃嘴的挑剔几乎无所不在。单就服务来说,成都的许多小餐馆采取的是星级服务,你刚跨进店,端茶倒水就罢了,还热情地询问口味,以便搭配合理的饮食,这饮食既要价格合适又要味道地道,哪怕其中点的菜有冲突的,服务员也会善意地提醒;你多点几个菜,冒充“土豪金”,她也会指出这会“浪费”了。为顾客着想,才能赢得口碑。这是经营之道,也是餐馆的人情味。试想,你每次去餐馆,都有这样的服务,贴心又暖心,自然会多去几回了。

你看,在成都能享受到的不仅仅是风花雪月,就是饮食也有许多花样。所以许多外地的朋友来成都,首先是想着吃喝。因为在这当中既能体验出成都的饮食文化,也能感受到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生活气息,让人多了一种开心与自在。

饮食之于成都人,如同茶馆一般,既讲究章法,又能显示出品位。在我的印象中,作为一个标准的成都人,都有自己的一份美食地图,不管是去哪儿吃或是吃什么,都能快速找到合适又好吃的馆子。这绝不是一天两天就练成的功夫,而是长年累月对成都饮食的熟悉程度。说到底,在成都,做个吃货,也是蛮幸福的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馆子厨艺餐馆
2020年的意外收获——厨艺
要求太多的餐馆
不长厨艺只长肉
苍蝇馆子
小小厨艺大师
我在国庆炫厨艺
苍蝇馆子
不是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