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14-08-29 03:24李秋生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轻中度左旋苯磺酸

李秋生

·论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李秋生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98例患者通过8周治疗,显效39例,有效5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81%;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SBP与DBP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较基线时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作用平稳,且不良反应较少,较为轻微,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降压作用平稳,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轻中度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1],发病率高,据WHO统计,成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8%~18%,褚晓华[2]报道,近年来其发病率已经高达20%~30%。除发病率高外,高血压病还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本病可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血管壁改变,同时还是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视网膜病变的致病因素。美国Framingham研究中心报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血压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也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3],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十分重要,而使用相关降压药使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状态,可降低脑卒中、肾衰竭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降压作用较好。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9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4],均为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95 mm Hg(1 mm Hg=0.133 kPa)≤坐位舒张压BDP<110 mm Hg,坐位收缩压SDP<180 mm Hg][1],同时经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以下情况:(1)对二氢吡啶类过敏者;(2)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3)继发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4)6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以及心力衰竭者;(5)心绞痛、大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等情况者。(6)其他:如精神性疾病、肥胖等。治疗前,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法、目的等内容,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1周的观察,每天测量血压、心率,各1次,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基础血压和心率。所有患者进行低盐、低脂、低油饮食,禁烟酒,停用一切降压药及可能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经1~2周安慰剂治疗后(具体服用时间根据所服降压药物的半衰期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晨起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江西施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62),5 mg/次,1次/d,治疗周期为8周,每2周随访1次,每次随访时间为上午8∶00~10∶00。随访时测量患者同侧上肢血压3次,每次间隔时间5 min,取3次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3.1 门诊血压及心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时血压、心率的变化。

1.3.2 动态血压监测(ABPM):使用美国Space Labs 90207型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24 h、白天6∶00~22∶00、晚上22∶00~6∶00患者的SBP和DBP。

1.3.3 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5],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显效是指: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 mm Hg,但已经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10~19 mm Hg。无效: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达到上述指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动态血压的结果判定根据White等[6]提出的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通过8周的治疗,98例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5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81%。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2.2.1 患者治疗前后SBP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的S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SBP165±10142±10∗139±7∗136±6∗136±7∗t值-18.63517.15417.64721.47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2 患者治疗前后DBP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时的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DBP101±1092±6∗89±9∗88±8∗88±9∗t值-4.77215.7278.55821.88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3 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的心率较基线时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n=98,次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ABPM结果 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ABPM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作用平稳,治疗8周后患者SBP、DBP的T/P分别为0.8±0.3,0.8±0.5。见表4。

2.4 不良反应 本组98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但所出现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患者均可耐受,未经特殊处理后好转,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见表5。

时间SBPDBP白天20±1314±9夜间20±1214±8全天20±1214±8

表5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频率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肾脏、脑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迄今为止,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均尚未完全清楚,但本病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的病程越长,靶器官的损害越严重,因此,积极的治疗疾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终生服药,可尽量防止及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减少病死率,尤其对于轻度患者来说,经过适当综合治疗,可以治愈,同时大多数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经过合理用药,改变生活方式,也可改善症状,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很多,而钙离子拮抗剂(CCB)为其中重要的一类,此类药物的特点为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就属于此类药物,是第三代Ca+拮抗剂中的一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类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本药是氨氯地平的左旋体[7],是利用先进的手性分拆技术,从氨氯地平中拆分出来的药物,由于去掉了无生物活性且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右旋氨氯地平,因而降压作用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程远植等[8]报道,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良反应较少,曹伟钊等[4]报道,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98例患者中仅出现不良反应11例,发生率仅为10.20%,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在治疗8周后对患者血脂、血糖、尿酸、电解质等指标进行复查,与治疗前无较大差异,也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除上述特点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还具有水、脂双重溶解特性,生物利用度较高等特点,一般患者在服药1~2周开始起效,6~8周时降压作用最大。朱虹等[9]报道,通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8周时降压作用最强。在本文中,患者SBP在2周、4周、6周、8周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在治疗8周后,差异最为明显(t=21.470,P<0.05);BDP在2周、4周、6周、8周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8周后,差异最为明显(t=21.887,P<0.05),与上述研究一致。褚晓华[2]报道,治疗后心率较基线时慢,本文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治疗2周、4周、6周、8周时,心率均较基线时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研究一致。

同时,朱虹等[9]研究还表明,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作用平稳,在本文中通过对患者白天、夜间及全天的血压均值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血压下降也较为平稳,治疗效果较好。9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5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81%,与顾建斌[3]报道接近,也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10,11]。

总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12],降压作用平稳,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可靠的降压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慧敏,黄建凤,吴海英,等.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48-652.

2 褚晓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药房,2010,21:4175-4176.

3 顾建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723-1724.

4 曹伟钊,李志存.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7-118.

5 位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8,6:484-485.

6 White WB,Morganroth J.Usefulness of 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in assess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Am J Cardiol,1989,63: 94-98.

7 胡大一,赵秀丽,何欣,等.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剂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00,2:1.

8 程远植,吴锡桂,陈晓英.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02,4:198-200.

9 朱虹,李东野,夏勇,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858-860.

10 邹燕,谭成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5.

11 易洪刚,黄高忠,刘关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08,8:543-550.

12 赵素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38:23-24.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22

056300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R 544.11

A

1002-7386(2014)03-0374-03

2013-07-06)

猜你喜欢
轻中度左旋苯磺酸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左旋的柳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