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2014-08-29 03:24石静崔凤珍张哲曹江欣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骨膜病理性征象

石静 崔凤珍 张哲 曹江欣

·临床研究·

颅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石静 崔凤珍 张哲 曹江欣

病理性骨折;外伤骨折;良恶性骨肿瘤;感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颅面骨病变包括创伤、肿瘤、骨病和先天发育畸形等疾病,颅面骨骨折也不少见,外伤性骨折及各类骨病导致的骨折临床上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颅面骨骨折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1]。本研究收集107例颅面骨骨折病例,分析各种颅面骨骨折的不同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颅面骨病理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2例;平均年龄(21±5)岁。收集其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因行X线检查的病例较少,所以未进性分析)及临床资料。临床表现有颜面不对称、肿胀,颌部活动障碍,牙齿松动等。同时收集50例颅面骨外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照,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2±2)岁。

1.2 检查方法 CT采用东芝Activion16排螺旋CT机或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MR采用鑫高益OPER-0.5T 磁共振扫描仪或1.5T Siemens Symphony MR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1.3 分析方法 分析颅面骨各种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同时比较CT、MRI显示病理骨折的各种影像学征象有无差异。并且比较病理性骨折的各种影像学征象对鉴别良恶性病理性骨折的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CT、MRI显示病理性骨折各征象及对良恶性病理性骨折不同征象进行比较分析。1<理论值<5时,用校正公式进行χ2检验,理论值<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伤骨折 50例外伤骨折中,暴力骨折20例,直接骨折17例,复合骨折13例。骨折部位包括下颌骨体部7例,上颌骨2例,鼻骨12例,颧骨和颧弓2例,颅骨6例,颅面骨多发骨折21例。CT对外伤性骨折诊断多较明确,MRI显示骨挫伤及软组织病变较明显。鼻骨骨折4例,CT横断面未发现明显骨折线,冠扫后显示鼻骨骨折。

2.2 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其中良性骨肿瘤26例,包括骨巨细胞瘤4例、含牙囊肿2例、骨囊肿7例、嗜酸细胞瘤1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8例、畸形性骨炎2例、造釉细胞瘤2例;恶性骨肿瘤23例,包括骨肉瘤2例、鳞癌3例、腺癌3例、转移瘤9例、黑色素瘤1例、骨髓瘤5例。见表1。

表1 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布 例

2.2.1 骨折部位:上颌骨31例、下颌骨13例、颅骨16例。

2.2.2 影像学特征:①颅面骨良性病理性骨折共26例,3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发现骨质破坏24例。骨皮质断裂处锐利,较规则;恶性病理性骨折23例,骨折断裂骨皮质形态不规则,呈碎片状,伴有软组织肿块12例,MRI均显示骨质破坏。②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中,2例颅骨病变表现呈 “磨玻璃样”密度,略膨胀,骨质形态增粗,CT显示病变钙化。6例颌骨病变主要以硬化为主,骨质密度增高。③9颌面骨囊肿中,含牙囊肿5例,CT及MRI表现较典型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壁薄。3例CT呈低密度类圆形病变,2例呈等密度。其内可见残留的牙根或牙齿,可见间隔。周围软组织内可见膨胀。④2例造釉细胞瘤为多房呈皂泡状,1例囊性,MRI呈长T1长T2信号,1例囊实混合性,MRI信号不均匀。2例均有膨胀性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⑤颅面骨恶性肿瘤较少见。多见溶骨性骨质破常伴有骨皮质缺损,病变多不规则,范围较广泛,界模糊不清,瘤周大多有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描肿块可见不同程度强化。根据骨质破坏征象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定性一般不难,但进一步型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等资料。本组病例显示颅面骨恶性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其次为骨髓瘤。

2.3 感染性病变 化脓性骨髓炎5例、骨结核3例。8例患者均显示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3例化脓性骨髓炎发现骨膜反应,骨质硬化。结合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较易作出诊断。

2.4 CT、MRI显示病理性骨折各征象比较分析 MRI显示软组织肿胀/肿块、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MRI显示软组织肿胀/肿块、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较CT有优势,二者显示骨质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影像学方法显示病理性骨折各征象比较分析 n=49,例(%)

2.5 良恶性病理性骨折不同征象比较 良性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胀/肿块、骨膜反应与恶性病理性骨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良恶性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征象比较 例(%)

3 讨论

颅面骨外伤骨折CT较容易诊断,MRI可以进一步显示骨髓水肿情况。颅面骨骨折CT扫描方法对诊断非常重要。本研究4例鼻骨骨折患者,横断面未发现骨折,而冠状位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研究表明鼻骨CT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可以提高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2]。此外2D及3D重建不仅可直观显示骨折部位及与邻近组织关系,并且可以从任意角度,任意方向观察骨折情况,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3]。尤其对颞颌关节脱位的空间关系显示直观,结合曲面重建显示更佳。

颅面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以良性肿瘤多见,其中以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多,本组26例中良性肿瘤中,骨纤最多(8例,占3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颅面部常见的骨肿瘤样病变,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好发部位为下颌骨、颞骨及枕骨[4]。本研究8例患者病史均较长,位于下颌骨6例,CT表现呈毛玻璃样膨胀性改变,可见骨质致密性改变。患者颜面部改变较明显,2例较重者呈骨性狮面。

含牙囊肿多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壁薄。本研究中CT呈低密度类圆形病变3例,呈等密度2例。其内可见残留的牙根或牙齿,可见间隔。周围软组织内可见膨胀[5]。2例无外伤史,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3例有轻微外伤史。本病较难与造釉细胞瘤鉴别。造釉细胞瘤是颌骨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约占59.3%,但本研究中仅发现2例。1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呈囊性低密度,与病变成份的不同有关。

有关文献指出造釉细胞瘤为一种生长缓慢,属局部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也有认为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临界肿瘤,术后易复发。造釉细胞瘤多为囊实混合性,不规则厚壁,膨胀性骨破坏,多房者常呈皂泡状或蜂窝状,其穿破骨皮质可形成软组织肿块,齿根吸收多呈截断状或锯齿状,有助于与含牙囊肿鉴别[6]。

颅面骨感染性病变所致骨折以化脓性骨髓炎多见,本研究中5例患者CT上都显示骨质破坏,该骨质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周围骨质硬化,有死骨形成4例,出现层状骨膜反应3例。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块影。该类病变结合其病史容易与肿瘤区别。

颌骨恶性肿瘤多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常伴有骨皮质缺损,病变多不规则,范围较广泛,界模糊不清,瘤周大多有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肿块可见不同程度强化[7]。本研究中病例显示颅面骨性肿瘤以转移瘤最多,可能与颅面骨原发恶性肿瘤较少有关。

良恶性病理骨折影像学征象鉴别: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对鉴别良恶性骨折有重要意义,原因可能是恶性骨肿瘤生长较快,侵袭性较强,容易形成软组织肿块,并且骨膜受侵犯形成骨膜反应;但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鉴别良恶性骨折无显著意义,可能与所选病例骨质破坏都比较明显有关。颅面骨外伤性骨折较多见,通过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等影像学表现较容易与病理性骨折鉴别。

本研究发现MRI显示软组织肿胀/肿块、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较CT有优势,两者显示骨质硬化无明显差异。MRI是显示早期骨膜改变的敏感方法[8],MRI对早期骨膜病变如水肿等有较高的敏感性[9]。并且MRI可以显示骨质破坏程度,尤其对骨髓改变,及区分骨与周围软组织病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颅面骨各种肿瘤及感染性病变所致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有其差异,通过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及密度改变、病变的范围及邻近结构的变化,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1 Theodorou DJ,Theodorou SJ.Primary non-odontogenic tumors of the jaw bones:an oveiview of esential radiographic.Clin Imaging,2003,27:59-70.

2 范跃星,高丽萍,吉琳.鼻骨冠状位CT扫描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放射学实践,2004,19:562-563.

3 梁国民,孙巧黎,宋立军,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946-947.

4 Lerda W,Magnano M,Ferraris R,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fibro-os-seons lesions of facial bones:report of a case of ossifying fibroma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02,22:295-300.

5 Yoshiura K,Arak K,Kawazu T,et al.Morphologic analysis of odontogenic cysts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Oral Surg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3:712-716.

6 皮厚山,董其龙,陈代文.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实用医学杂志,2008,24:3720-3721.

7 董其龙,吴振沏,丁跃军,等.恶性颌骨肿瘤x线、CT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54-55.

8 Westhovens R,Dequeker J.Musculoskeletal manifestation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bone.Curr Opin Rheumatol,2003,15:70-75.

9 Arnold RT,van Holsbeeck MT,Mayer TG,et al.Best cases from the AFIP:Necrotic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manifesting with pathologic fracture.Radiographics,2011,31:93-98.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35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R445

A

1002-7386(2014)03-0401-03

2013-07-17)

猜你喜欢
骨膜病理性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