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的临床因素分析

2014-08-29 03:24于彩霞王建明胡哲英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供血者抗人微柱

于彩霞 王建明 胡哲英

·输血研究·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的临床因素分析

于彩霞 王建明 胡哲英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次侧凝集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是近年来各医院输血科普遍使用的一项免疫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检出IgM类血型抗体,也可检出IgG类不完全抗体,极大降低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1]。它充分利用了分子筛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其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在输血界已逐渐作为常规应用[2],但该方法在配血过程中常出现次侧凝集的阳性结果,若不能快速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则会影响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通过对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过程中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发生可能与受血者本身的疾病情况有一定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申请输注悬浮红细胞的2 580例中,筛选出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病例42例。

1.2 试剂与仪器

1.2.1 试剂:微柱凝胶试剂卡、ABO反定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ⅠⅡⅢ)均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2 仪器: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TD-3A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均由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标本处理 献血员抗凝血标本及受血者常规EDTA抗凝血标本3 ml(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2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红细胞与血浆,并制备0.5%~0.8%红细胞悬液,同时标本不能溶血。

1.4 方法

1.4.1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所有受血者、供血者交叉配血前均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血型复检,受血者血浆常规作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次侧出现凝集者加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对供血者血浆作不规则抗体筛查。所有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和《输血技术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2 交叉配血试验:标记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卡,制备受、供血者血浆和0.5%~0.8%的红细胞悬液。主侧加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和受血者血浆各50 μl,次侧加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和供血者血浆各50 μl。在免疫微柱孵育器内孵育15 min,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离心5 min (900 r/min,2 min;1 500 r/min,3 min)。取出肉眼观察结果,红细胞均匀沉于管底部者为阴性,悬浮于微柱凝胶表面或凝胶中层者为阳性(±~4+)。

2 结果

在2 580例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中,检测出42例次侧有不同程度凝集的病例,对供血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对受血者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见表1。

表1 42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临床因素分析

3 讨论

微柱凝胶法是建立在抗人球蛋白基础上的一种新方法。此法是利用微柱凝胶的过滤作用和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反应,通过离心技术将发生凝集反应的红细胞阻滞于凝胶之内,未凝集的红细胞则通过微孔过滤到达微柱底部,从而区分有无凝集[3]。该实验方法除能避免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外,凡能引起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因素均能检出。因其特异性高,检测灵敏,结果可靠而被普遍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4]。但在实际操作中,微柱凝胶法也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导致次侧凝集,若不能快速准确的作出判断,会影响临床及时安全输血。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供血者体内存在抗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本文收集资料为次侧凝集而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这就排除了由供血者引起次侧凝集的可能性。

血浆蛋白含量增高影响配血结果。由于标本抗凝不充分,血浆中纤维蛋白会使红细胞形成大小不同的凝块,在配血时虽然没有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但离心时纤维蛋白阻碍红细胞沉降而浮于凝胶的不同层面。但这种凝集大多较弱,粘附少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一般聚集在凝胶的最上层,呈颜色较浅的环形,而大部分红细胞会沉到管底,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判断。另外,心肌梗死、外伤及肿瘤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传染病,肝病及骨髓瘤患者血浆中球蛋白升高,使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蛋白吸附。这些均可导致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对于这些非特异性次侧凝集病例,本文采用重新抽取患者血液后立即注入EDTA抗凝管,并充分混匀,以此排除纤维蛋白的影响后重新配血,输血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的影响。冷凝集素属IgM类自身免疫性非特异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低效价冷凝集素,一般不会对交叉配血试验产生影响。但在冷凝集素综合征、SLE、支原体肺炎、肿瘤等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它可结合于受检者红细胞上,使其发生自身凝集,从而影响配血结果的判定[5]。本文中将这3例患者的配血卡在37℃孵育器内孵育15 min后离心,凝集有不同程度减弱。采用自体吸收的方式除去冷抗体后,室温下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均未发现凝集现象,说明患者血清中确系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因此,这些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必须输血时,可输入同型洗涤红细胞,同时,应在室温放置复温后再缓慢输注,并密切观察输血过程[6]。

自身凝集造成微柱次侧凝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显示,次侧凝集主要发生在白血病和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肺部炎症、肾脏疾病、肝硬化、骨折等疾病中,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多因免疫功能低下,血型特异性物质含量高,输血可造成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抑制,导致输血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及时清除或长期使用化疗药物使得红细胞被吸附致敏导致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7]。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高滴度的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可与任何血型的红细胞作用,导致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交叉配血次侧的凝集反应。对于肺部炎症胸腔积液患者,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产生免疫球蛋白,然而反复感染可使抗体效价逐渐增高从而产生自身抗体[8],导致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肾脏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吸附改变了正常红细胞的表达,使得在交叉配血时与微柱凝胶中的抗IgG、C3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目前引起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药物日益增多。骨折患者可能是受某些大分子药物影响大剂量应用等[9],均可以使患者自身红细胞被致敏,如果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则可以输血。另外,非紧急情况下可通知临床停止该药物的使用后再重新配血。我们将患者红细胞做放散试验,均未发现特异性抗体,用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与供血者去白悬浮红细胞配血均相合,输血后未发现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新生儿用微柱凝胶法配血次侧凝集5例中,早产儿贫血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l例,感染性疾病1例。这5例次侧凝集的病例其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阳性。因此,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是引起次侧凝集的主要原因。本组次侧凝集多见于早产儿贫血,这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肝肾功能不全有关。本文中我们在排除供血者有不规则抗体后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其凝集强度均大于次侧凝集强度,则给予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未见输血不良反应。

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血液中经常含有大量异体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其非特异性地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患者红细胞被致敏,在抗人球蛋白的介导下与微柱凝胶中的抗IgG及C3的抗体结合,在体外发生凝集反应出现非特异性次侧凝集[10],大量输注血浆的患者更为常见。这些患者应尽量减少输血,本文中临床要求必须输血,我们采用多个供血者同时与患者交叉配血,取相对凝集较弱的给予洗涤后输注,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影响输血前交叉配血的因素很多。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要了解次侧凝集的原因,多与临床沟通,必要时做一些相关的补充试验,比如冷凝集素效价测定试验,自身凝集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等,有助于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措施,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1 张强.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敏感性分析.临床和实验室学杂志,2007,6:126.

2 AteE J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l test 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A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laboratory.Arch BPathol lab Med,1999,123:693-694.

3 武建,刘亚玲.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免疫学相关检测的应用进展.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1.

4 王葆昶.安全输血的几点体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71-73.

5 郝繁运,刘晶,董振芳.1例高效价冷凝集致配血不合及单一主侧管配血不合简析.中国输血杂志,2003,8:283-284.

6 王静,沈立松,沈霞.冷凝集素综合征引起交叉配血困难1例报告.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57.

7 张慧莲,杨婷,于洋.680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结果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5-1016.

8 姚秀俊,宋嘉,高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上海医药,2007,28:135-137.

9 蒋利星,药物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例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9:1971-1972.

10 蒯迪文,郭黠.81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的临床因素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6:564-565.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58

072750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

R446.11

A

1002-7386(2014)03-0445-03

2013-09-28)

猜你喜欢
供血者抗人微柱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采用超疏水微柱阵列模板法制备多糖凝胶微米颗粒
青岛地区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22例胎胎输血新生儿的临床观察研究
独角莲软胶囊抗人肝癌Hep-2荷瘤裸鼠移植瘤作用及对p53表达的影响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分析
遵义市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