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

2014-08-29 03:24高志华张良顺杨永胜王万鹏吴秉伦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乡级沧州市预防接种

高志华 张良顺 杨永胜 王万鹏 吴秉伦

·信息与管理·

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

高志华 张良顺 杨永胜 王万鹏 吴秉伦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评估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至2006年选取了全国6个省、12个市开展试点工作[1],我市2006年被选为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信息系统持续运行,我市在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国家信息系统提出了很多的改进建议。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被暂停使用,使我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之后,经过我们多方努力,2008年我市首创了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2009年、2010年在我市黄骅市开展试点运行,以期通过试点摸索经验,规范门诊运行流程,改进和完善系统,为全市推广打好基础为全面评价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试点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10年6月对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黄骅市的试点进行了全面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1.1 组成与网络架构: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由网页式管理平台,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库和短信息管理数据库组成,采用Client/Browser (客户/浏览器)网络架构,适用于目前所有计算机系统平台,无需其他软件支持,可独立运行。市级、县级疾控机构和乡级卫生院预防接种单位、产科医院接种单位分别使用专有级别账户登录网页数据管理平台。产科医院接种单位将新生儿信息通过网页浏览器录入平台,乡级卫生院预防接种单位通过同一平台收集和管理预防接种信息,并可在平台上给儿童家长免费发送接种预约短信息;市级、县级疾控机构通过高级权限在同一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利用。管理平台信息直接与数据库进行实时交流。

1.1.2 信息收集与识别:产科医院接种单位收集新生儿信息,登录系统平台网站,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录入信息,完成儿童建档、建卡;乡级卫生院预防接种单位登录系统平台网站,进行儿童信息完善,疫苗登记,绑定家长手机号码,发送接种短信息预约,接种信息录入,流动儿童接种信息录入,个案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生成接种监测报表以及打印等预防接种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接种个案信息采集以儿童18位数唯一编码为基本方式,与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粘贴的ID卡条码绑定,作为儿童唯一识别介质采集识别数据。

1.1.3 信息管理与数据交换:市级、县级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接种单位通过系统平台网站,完成辖区儿童个案的查询、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报告质量分析和接种监测报表的生成,对系统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数据库利用专有数据转换工具将系统数据导入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由该软件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上传和下载功能。

1.2 系统试点和评估

1.2.1 对象:选择我市黄骅市CDC,14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23个预防接种单位和3个产科医院接种单位为试点地区,涵盖总人口469 088人;试点对象为200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试点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2010年6月对全部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在评估的试点单位中,县级CDC 1个,占3.7%,乡级预防接种单位23个,占85.19%,产科医院3个,11.11%。

1.2.2 内容:系统试点和评估内容包括系统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流动儿童的异地接种数据交换;数据报告形成报表的完整性、一致性与准确性;系统试点的模式、经验与问题;系统在全市推广的可行性。

1.2.3 方法:评估采取专题培训、研讨会、调查问卷、现场调查等方法,由沧州市CDC按照评估方案组织实施,对全部27个试点单位进行审核评估,所有数据由沧州市CDC采用Office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汇总。采用描述性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投入信息化硬件、经费和人员状况 在27个试点单位中,全部配备计算机、打印机、扫描枪等设备,并全部开通网络宽带。

2.1.1 计算机状况:在配备的32台计算机中,上级下发的15台,占46.88%,试点自购的17台,占53.12%;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28个,占87.5%,Windows 2000系统的2个,占6.25%,Windows Vista 系统的2个,占6.25%。计算机主频>2.0 GHz、内存>512 M的试点单位有30个,占93.75%。全部计算机均安装了可自动升级的杀毒软件。

2.1.2 打印机、扫描枪状况:在配备的30台打印机中,针式打印机1台,占3.33%,激光打印机21台,占70%,喷墨打印机7台,占26.67%。27个试点单位均配备了扫描枪,共配备了28个。

2.1.3 网络条件:试点单位均具备了宽带上网条件,在27个单位中,拨号上网的5个,占18.52%,ADSL上网的20个,占74.07%,光纤上网的2个,占7.41%。

2.1.4 投入经费:系统试点工作,市级、县级和乡镇级配套投入经费共计265 320元,其中市级投入10万元,占37.69%,县级投入8万元,占30.15%,乡级自筹投入85 320元,占32.16%。

2.1.5 人员状况:27个试点单位中,参与系统试点运行的共计66人。其中参与人员最多的单位是黄骅市CDC,为6人,参与人员最少的是周青庄卫生院、李村接种门诊、羊三木卫生院、杨庄接种门诊、许官接种门诊、岐口接种门诊,为1人。所有66人中,中级职称14人,占21.21%,初级职称50人,占75.76%,其他人员2人,占3.03%。所有66人中,计算机水平高级6人,占9.09%,中级25人,占37.88%,初级34人,占51.52%,不会1人,占1.52%。见表1。

2.2 系统实施后效果

2.2.1 门诊的接种流程模式:信息化试点单位根据信息化系统的特点,改变了原先的门诊接诊流程,接种前预约由原来的接种时告知家长、接种证上填写等转变为短信息预约和电话联系加村医入户相结合的方式;接种时计算疫苗免疫程序和间隔由原来的根据接种证手算转变为信息系统根据接种记录自动算出;接种后记录接种信息由原来的手工记录转变为信息系统打印接种单时自动记录;接种后汇总接种报表由原来的手工计算转变为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并可导出来。通过调查,信息系统试点前后,接种前预约、接种时计算、接种后记录和接种后汇总报表所用时间差别较大。见表2。

表1 信息化试点单位投入情况统计表

2.2.2 在卡儿童数:试点单位开展信息系统试点工作之后,儿童数据由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为基础导入系统数据库中,同时进行了多次儿童信息的摸底调查,以完善儿童的基础数据。通过调查,2002至2009年在卡儿童数由之前的42 239人增加为45 357人,补录进系统3 118人,增加了7.38%。

2010年,3所产科医院接种单位试点开通信息系统后,儿童建卡方式发生了改变,新生儿在医院分娩后,由出生医院产科为其注射卡介苗和首针乙肝疫苗,同时进行信息登记并按照住址录入系统中,建立电子卡,信息可以全市共享。

到评估时止,2010年上半年在卡儿童20 680人,其中由出生医院录入的有19 646人,占95%。黄骅市目前的新生儿入院分娩率并未达到100%[2],对于这些儿童以及在辖区外出生的当地儿童,由儿童所属地的乡级接种单位补录进信息系统,保证纳入免疫规划管理的儿童数完整、准确。2010年上半年共补录1 034人,占5%。

2.3 短信服务 系统中的儿童家长手机号码与该儿童绑定,系统根据儿童月龄、国家疫苗免疫程序和既往接种记录为儿童家长提供疫苗接种短信息预约、接种后短信息确认、接种后短信息查询等服务,并为家长定期免费发送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接种单位和疾控机构可以给家长手机发送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或应急接种提醒短信息。2002至2009年,该系统试点前接种单位共登记家长手机号码7 466个,系统试点开通后攻击登记家长手机号码30 389个,增加了22 923个,增加了307.03%。短信息服务率达到了67%。

2.4 ID卡绑定 试点接种单位为儿童建立电子卡,办理预防接种证,同时在证上粘贴ID卡条形码,并通过扫描枪与系统儿童绑定,形成唯一的识别关系。绑定ID卡在门诊接种和异地接种时作用很大。2002至2009年,系统试点前,尚未开展ID卡条码绑定工作,试点开始后,共计绑定ID卡条码34 925个,绑定率77%。见表3。

表3 信息化试点效果情况汇总表

2.5 培训与督导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疾控中心2008年11月在黄骅市召开了现场启动会,并举办了师资培训班。针对信息系统的工作要求、系统建设的硬件配置、资金投入和系统的操作、门诊流程、数据统计分析等内容,对试点单位的参与人员进行了培训,共培训了师资32人,其中产科医院3人,疾控机构6人,试点接种单位23人。2009年1月前,完成了对所有参加试点人员的培训工作,共计66人。所有培训人员均经过了笔试和上机操作考核。试点启动后,各级共开展督导工作17次,其中市级5次,县级12次。

2.6 用户对系统功能的评价 试点的乡级操作人员和县级疾控机构管理人员对系统的功能操作进行了评价,在66个调查者中,认为系统操作简单的31人,占46.97%,认为还可以的35人,占53.03%,没有人认为系统操作是复杂的。所有人员还对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进行了评价,认为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52人,占78.79%,认为基本满足的10人,占15.15%,认为不能的4人,占6.06%。

2.7 系统技术支持 在产科医院和乡级接种单位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的平均次数为2.3次,因建立了服务热线电话和QQ交流群,所有问题都可以在10 min内进行答复,78%的问题能在10 min内及时答复,19%的问题在讨论后于1 h内答复,有3%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后改进系统后答复。

各级试点人员共为系统改进提出建议541条,其中关于系统功能的255条,占47.13%,关于疫苗接种的105条,占19.40%,关于儿童信息的181条,占33.46%。其中共计采纳了415条,占76.71%。

3 讨论

我们自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免疫规划的深入开展,免疫规划信息管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国家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以来,我市2006年成为国家中部省份的试点单位之一,经过2年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基础已初步奠定,但因国家信息化网络等问题,2008年5月份以后陷入停滞。

为继续开展信息化建设,我市疾控中心与河北世窗科技公司、河北移动沧州市分公司联合研发了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并选择我市的黄骅市疾控中心,14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23个预防接种门诊和3所产科医院开展了系统试点工作。

3.1 试点效果评估 试点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信息化建设试点,各级在原来信息化设备、人员的基础上,又根据新的要求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各个试点单位达到了信息化系统运行的条件,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枪、开通网络、ID卡条码和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等。

信息系统采用Client/Browser (客户/浏览器)网络架构,适用于目前所有计算机系统平台,无需其他软件支持,可独立运行。通过网页式管理平台,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库和短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了儿童信息的建档、疫苗登记、接种信息自动录入、接种短信息预约、个案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打印等预防接种的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并可与国家儿童预防接种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交换。

该系统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了预防接种单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试点运行,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转变了预防接种工作的传统模式,采取产科医院直接将儿童信息录入系统,预防接种单位建证时粘贴ID卡条码和家长手机号码与儿童个案绑定等办法,使得漏卡儿童大幅减少,系统中在卡儿童的完整性得到了保障,儿童个案与绑定的ID卡条码、家长手机号码形成唯一关联关系,保证了儿童信息的准确性,发送短信息进行接种预约、接种后短信息确认能够有效提高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保证了家长的知情权和防止接种信息造假行为。应用信息系统后门诊模式的转变也在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上作用明显,调查显示,接种前预约、接种时计算、接种后记录和接种后汇总报表等工作,所用时间和投入精力均明显减少,而工作质量却有稳定的保证。

评估结果还显示,通过多次的知识培训和工作督导,参与试点的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对于系统的熟练程度和系统的运转状况有很大关系。所有人员均认为系统使用较好,没有人感觉系统运行复杂,并且超过90%的人员认为系统可以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

3.2 试点经验和主要问题 本次试点为该系统在我市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工作经验:(1)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是该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必须要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才能搞好[3]。(2)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和任务,将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纳入规范化门诊验收考核,使之成为一项年度工作指标。(3)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配备足够的软硬件设施和人员,保证前期经费和后期维护经费的投入。(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疾控机构、产科医院和乡级人员的培训,人员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与系统正常运转关系密切[4]。

试点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村级接种单位尚不适宜开通系统,大规模强化免疫等儿童接种信息需要由乡级卫生院接种门诊录入,所需时间较长;(2)网页化操作模式网络条件的要求较高,网速慢、服务器超负荷、断网、停电等因素对于门诊正常运转影响较大;(3)产科医院和乡级接种单位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对于信息管理安全意识淡薄,少数人员不具备对计算机的维护能力;(4)网络使用费用和运转维持费用无持续保障。

总之,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具备了推广使用的条件。试点结果表明,各级疾控机构、产科医院和乡级接种单位实施系统的基本条件为:(1)1台计算机;(2)1台打印机;(3)保障宽带网络接入和维持运转;(4)一个扫描枪;(5)2名以上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人员。

1 刘大卫,曹玲生,曹雷,等.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中国计划免疫,2007,13:341-347.

2 冯海哲,鲜义辉,张谊,等.贵州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873-4875.

3 曹玲生,刘大卫,郭飚,等.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展.中国计划免疫,2008,14:158-161.

4 曹雷,刘大卫,戚晓鹏,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试点地区免疫规划管理者认知和态度调查.中国计划免疫,2006,12:306-309.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60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志华、杨永胜、王万鹏、吴秉伦);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张良顺)

R197.32

A

1002-7386(2014)03-0449-04

2012-10-17)

猜你喜欢
乡级沧州市预防接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县乡级公路路基设计探析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探析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