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2014-08-29 03:24王晓阳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性肺炎病房病原菌

王晓阳

·护理研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王晓阳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护理干预;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临床上采用机械通气措施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病情比较严重,而且难于治愈[1]。目前临床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现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吸机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旦发生,其治疗效果非常差,患者死亡率很高。这一状况引起了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不断积极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并取得了可观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以期为可能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需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60例,2组患者性别比与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2-4](1)实施插管措施时,48 h后患者出现发热、出现脓性痰液或者采集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图片观察,可发现细菌。(2)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数量增多,总数与之前相比增加25%。(3)肺泡的动脉血氧分压差上升。(4)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者正在发展的浸润灶。

1.3 方法 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均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包括控制病房的温度及干爽程度,保持病房的清洁,患者使用的物品都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及时给患者及病房的环境进行消毒和更换呼吸罩的装备等。观察组在实施临床常规的护理之外加用护理干预,主要干预方法如下:(1)严格控制患者病房的卫生环境,减少病房内无关人员的流动次数,以避免病菌的传入。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严格洗手、消毒,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下接触患者,避免患者感染外界病原菌。病房内的物品以及患者能触及到的物品都应经过严格消毒。(2)在没有明显禁忌症的前提下,患者尽量采取半仰卧位,抬高患者的床头,保持患者通气顺畅。(3)口咽部护理:尽早采用漱口水给患者擦拭口腔及近咽部的黏膜,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异物。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软件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第3、15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实施机械通气后第3天时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机械通气后第15天时,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第3、15天时各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n=6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种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36.33%)、肺炎克雷白杆菌(36.67%)为最常见,再者为大肠杆菌(21.67%)。见表2。

表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种类

3 讨论

由于当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机械通气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并给临床治疗带了相当大的疗效。但是其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上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旦发生,其治疗非常棘手而且死亡率很高,而且会延长通气的时间,若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导致通气治疗失败。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前尚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依靠平时积累的经验,这给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5-8]。在临床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下[9],发现了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及减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发展。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经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在实施机械通气后第3天时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机械通气后第15天时,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严格控制病房的清洁,控制病房内人员的流动,医护人员接触患者严格洗手消毒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经常改变患者的体位,采用半卧位姿势,可有效减少患者肺部分泌物的潴留,也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加强患者口咽部的护理,及时清除口腔的分泌物,可避免误吸,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6.33%)、肺炎克雷白杆菌(36.67%),再者为大肠杆菌(21.67%)。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对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控制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的繁殖,对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也有积极的作用。另外注重患者的营养吸收情况,做好口咽部的护理工作,保持患者胃肠道的健康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

对本次研究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看出,患者只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8.33%,患者加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0.83%。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有效的预防及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负担[10]。通过整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次可见预防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不困难,需要广大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配合与努力。

1 Tolentino-DelosReyes AF, Ruppert SD,Shiao SY.Evidence-based practice: use of the ventilator bundle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m J Crit Care,2007,16:20-27.

2 De Leyn P, Bedert L,Delcroix M,et al.Tracheotomy: clinical review and guidelines.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7,32:412-421.

3 裴霞,鲁厚清,潘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798-3800.

4 续红梅,王军民,郄国玲,等.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与病原菌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94-496.

5 范书山,吕昭举,李春英,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55-1857.

6 卢建华,黄国孟,李淑霞,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54-656.

7 顾月群,金伟娟,殷雅琴,等.改良式体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90-1691.

8 吴陈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086.

9 刁红英.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调查与护理干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52-253.

10 程春华,徐延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调查及治疗与护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5-197.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69

214400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脑科ICU

R 473.5

A

1002-7386(2014)03-0469-02

2013-07-11)

猜你喜欢
性肺炎病房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