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4-08-31 07:01哈海枫青海省交通医院心内科青海西宁810001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病死率心绞痛心肌梗死

哈海枫 (青海省交通医院心内科,青海 西宁 810001)

·临床与转化医学·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哈海枫 (青海省交通医院心内科,青海 西宁 81000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 2012-01/2013-12期间收治的 54例 AMI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梗死范围大小、并发症情况和心肌酶谱峰值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都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除心绞痛之外,其心率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衰、心源性疾病和再梗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所有症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评估 AMI患者的病情、预后和用药等具有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预适应;急性心肌梗死;对比

0 引言

心肌缺血预适应(IP)是指人体出现暂时的心肌缺血后,而心肌对其长期缺血产生的适应现象[1-2].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出现多次不稳定的心绞痛,被认为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缺血预适应,对人体心脏能够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对收治的 54例AMI患者 IP的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2012-01/2013-12期间在心内科抽取54例 AMI患者,将其在 AMI前是否出现心绞痛史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7例.观察组患者均在AMI前具有心绞痛发作史,其男女比例分布为 18∶9,年龄35~85(平均62.3±12.3)岁;对照组均无心绞痛发作史及心肌缺血 ECG证据,其中男21例,女 6例.年龄32~71(平均61.9±11.8)岁.两组患者都经过WHO诊断标准纳入,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安排住入 CCU病房,均以常规药物进行冠状动脉的扩张、对脂代谢稳定斑块进行调节、抗凝等治疗,如无禁忌证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而对于具有适应证、无禁忌证和病人同意可进行静脉溶栓,药物为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替普酶 rt-PA,本次研究共19例患者接受溶栓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梗死范围大小、并发症情况和心肌酶谱峰值.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数据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同时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心肌酶谱峰值 患者治疗后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酸磷酸激酶 (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1550±506,2065±500)、(552±170,685±188)和(261±91、412±93)U/L,经过 t检验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心脏情况分析 观察组除心绞痛之外,其心率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衰、心源性疾病和再梗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所有症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及病死率分析 [n=27,n(%)]

3 讨论

多次短暂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增强心肌对长时间持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是人体组织细胞中的一种抗损伤能力.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心肌梗死前会发生多次不稳定的心绞痛现象,而这可使人体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AMI是中老年人患者出现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而IP因其可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张从而对 AMI患者产生了保护[3].但是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能是对照组的发病年龄偏高,多数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症状,且与闭塞性血栓自溶后形成不稳定的闭塞性血栓及侧支循环锐减而使冠脉供血间歇变少,从而导致梗死后心绞痛.

人类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机制尚待研究,通常认为与下列因素相关:①腺苷受体激活:人体在心肌缺血时会产生一定腺苷,并通过对心肌细胞膜上腺苷受体进行激活,造成环腺苷酸的增加,从而引起冠脉舒张;②ATP敏感性 K通道激活:心肌缺血会导致K通道的开放,且会缩短动作电位的时程,减少并延缓人体能量代谢和细胞死亡;③蛋白激酶C (PKC)增加:PKC是人体细胞调控的重要因子,控制着细胞的众多活动.多次反复的心肌缺血能够使患者再次出现缺血而降低危害,使心肌梗死的范围缩短,并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综上所述,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可有助于通过预处理的新方式促使人体心肌细胞产生内在保护作用,对评估AMI患者的病情、预后和用药等具有临床意义.

[1]武玉洁,方莲花,杜冠华.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药学学报,2013,48(7):965-970.

[2]洪小剑,寇俊杰,傅世英,等.不同时期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 (1):76-78.

[3]刘学辉,洪素洁.3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43,48.

2095-6894(2014)05-075-02

R542.2

A

2014-08-12;接受日期:2014-08-30

哈海枫.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西药药理.Tel:0971-8081535 E-mail:yongcao@163.com

猜你喜欢
病死率心绞痛心肌梗死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