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6例

2014-08-31 07:00吴兴辉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粉碎性固定架前臂

吴兴辉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临床与转化医学·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6例

吴兴辉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通过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法,并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据 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其中术后优 10例,良12例,可4例,差 0例,优良率84.6%.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简单易行、复位效果好、固定性好、调整方法简单、容易拆除、见效快,患者能够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因此治疗方法可靠、有效、理想.

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0 引言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是距桡骨远端骨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其发病率约为急诊骨折的 17%[1].随着建筑业以及交通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并且发病趋势年轻化.对于这类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不稳定性,而且整复难度较大,固定不够牢靠,保守性治疗容易对关节炎造成创伤,使腕关节活动受到局限,疼痛等并发症加重,对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而且随着社会进步,患者及其家属对腕关节功能要求进一步提高,复位标准更加严格,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国内外广泛使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由于其易于操作,而且创伤面积小,固定效果好,同时利于处理软组织损伤,而且骨折后恢复时间短,因此治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2].我院 2011-01/2013-01治疗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这些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诊疗效果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左侧11例,右侧15例.致伤原因:跌伤9例,车祸伤 12例,挤压伤 2例,砸伤 3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4例.按 AO分类:C1型3例收稿日期:2014-08-21;接受日期:2014-09-02作者简介:吴兴辉.E-mail:ttbelwxh@126.com C2型8例,C3型15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多根克氏针固定治疗9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中段及第2掌骨近段切一较小口,使其与钝性骨面分离,将两枚外固定针拧入对侧皮质,在其外侧固定支架,初步整复骨折后助手保持其位置固定.在 C臂 X线透视下,进一步牵引复位桡腕关节,矫正骨折位置,撬拨复位关节面、掌倾角和尺偏角,观察复位情况,恢复桡骨高度,锁紧外面的固定架.术中采用C臂X线机观察,若发现不良症状,如复位不良,即刻给予切开复位,以便及时回复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并且使桡骨远端关节面保持平整的状态.通常对粉碎性骨块稳定性较差者采用多根克氏针或钢板固定.

术后注意事项:在手术后积极的通过手部活动恢复,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开始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功能锻炼,尤其是拇指的外展伸展练习,同时进行前臂旋前和旋后锻炼.4~8周解除外固定支架,并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拍 X线片复查骨折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估 拍摄双手正位以及侧位 X线片,在拍摄片上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评估双手尺偏、掌屈、桡偏、背伸、旋前、旋后活动区域.根据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的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及其相关的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以上所得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所有评估活动区域采用t检验配对,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将此26例随访18~24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与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掌屈、背伸和尺偏范围较于正常的腕关节差异略小,桡偏、旋前和旋后并无显著差异(表1);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与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差异不显著,掌倾角的差异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表2).依据Gartland-Werley功能标准评分,分析结果如下:术后优10例,良12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

表1 腕关节功能评估范围 (±s)

表1 腕关节功能评估范围 (±s)

aP<0.05 vs正常腕关节.

功能 术后腕关节(°) 正常腕关节(°)背伸 48.3±12.7a 83.5±9.3 84.2±11.1 61.7±15.1掌屈 52.1±13.2a 61.3±11.7桡偏 20.3±6.5 23.1±8.7尺偏 35.5±8.7a 42.7±7.3旋前 79.6±11.5 87.3±10.3旋后

表2 腕关节放射学评估 (±s)

表2 腕关节放射学评估 (±s)

aP<0.05 vs正常腕关节.

放射学指标 术后腕关节 正常腕关节桡骨高度(mm)21.3±3.7 22.1±2.7 11.3±2.1 11.6±1.3掌倾角度(°) 9.1±4.6a 11.9±3.4尺偏角度(°)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损伤严重,病理改变较复杂,对于这类不稳定性的粉碎性骨折复位难度大,固定也非常棘手.临床疗效与其治疗方式密切相关,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的正常解剖和功能度,这需要一种力学稳定并能提供持续牵引的方法.因不能持久对抗前臂肌肉的牵拉收缩力,传统的手法 -复位石膏外固定易发生再移位,造成腕关节功能障 碍[3].

外固定支架达到了力学稳定的要求,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在国内外已广泛认可.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主要运用“关节韧带牵伸术”以及凭借外固定器自身的生物力学特性复位骨折.外固定支架利用韧带的牵拉复位作用,能提供纵向牵拉力,抵消前臂肌肉产生的牵引,有效维持桡骨高度[4].

通过外固定器的持续牵引,腕关节周围韧带和屈伸肌腱拉力增大,牵拉骨折聚拢块的拉力增大从而达到骨折复位,恢复腕关节.外固定器复位良好,调整方便,能持续维持牵引,固定牢靠,直到骨折愈合,改善了骨折端对合及碎骨片相互挤压引起关节面移位或不平,从而有效地防止骨折移位及畸形的发生[5].外固定架操作方便,固定拆除简单,不需再次住院拆除,减少患者的痛苦及费用.且该方法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尽可能地保护骨折端的局部血运,尽量避免骨折端软组织及对骨膜的损伤.能提早开展手指和前臂功能锻炼,避免肌腱黏连,对于恢复手和前臂功能的恢复提供便利.

固定好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器后,尽可能避免用此手提拉重物,同时不要用骨折手掌支撑,以免骨折再次易位.本组中有一例由于使用固定后的手提拉重物,导致骨折再次移位,但重新调整外固定器后,再次复位.本组所有病例治疗以后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良率达84.6%,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访表明骨折愈合良好,病人术后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错.

综上所述,总结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调整方便、拆除简单、疗效确切,并且使患者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可靠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

[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Wrist fractures[J].Orthop Clin North Am,2002,33(1):35-37.

[2]姜保国.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 (3):236-239.

[3]沈忆新,郑福根,周晓中,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器与石膏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 (3):174-176.

[4]尹志江,成 才,徐夏平.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3):168-170.

[5]夏和桃,刘 沂,张晓林,等.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0):591-593.

2095-6894(2014)05-116-02

R493

A

猜你喜欢
粉碎性固定架前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
无天于上2035(一)
棉桶更换机器人前臂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三七化瘀口服液对外伤性股骨干闭合粉碎性骨折高危人群围术期的影响
KD407: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