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4-08-31 02:27汪曼君叶志弘
护理与康复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护条目维度

汪曼君,叶志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护理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结局有着重要影响。对护理工作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的评价,有助于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回顾文献[1-2],国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主要从患者及护士层面出发,探讨护理工作中可改进的空间,但作为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却少有报导。国外学者针对医生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护合作方面[3-4],并多从护士角度入手探讨医护关系[5],缺乏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因此,本研究从临床医生角度出发,了解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2013年9月,笔者对本院临床医生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在调查科室工作1周以上;临床医生(包括本院医生、进修医生及临床实习医学生)。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9个病区(排除急诊、ICU)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临床医生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科室、在本科室工作时间、职称、职务等。

1.2.1.2 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此问卷在医院护士绩效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3-6],形成初稿,经6位护士长共同修改后,邀请6位临床医生(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对问卷内容作效度检验,根据Lynn[7]给出的内容效度指数(CVI)判断标准,对CVI小于0.78的5个条目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版问卷。问卷包含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发展、病房管理、医护合作5个维度,共24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一般”计3分、“不满意”计2分、“非常不满意”计1分,为确保评价客观,每条目都设置未观察选项,未观察选项不计入总分。维度得分为本维度各条目总分除以条目数,总分为24条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说明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对20名临床医生进行预调查,测得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58,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90~0.881。6名临床医生复评内容效度,问卷整体CVI为0.98,各条目CVI为0.83~1.00。

1.2.2 资料收集 各病区晨会时由病房护士长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在统一指导语下,研究对象独立填写问卷,整个问卷填写过程在5~10 min内完成。所有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2 结 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8%。

2.2 临床医生一般资料及不同特征的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临床医生一般资料及不同特征的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比较

2.3 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 398名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3.72~5.00分,平均(4.874±0.24)分。其中专业素质维度得分平均(4.880±0.25)分,居各维度之首,专业技能维度得分平均(4.876±0.26)分,居第3位,专业发展维度得分平均(4.824±0.33)分,居第4位,病房管理维度得分平均(4.814±0.35)分,居第5位,医护合作维度得分平均(4.878±0.29)分,居第2位。

2.4 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条目评分 见表2。

表2 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条目评分(n=398) 分

表2(续)

3 讨 论

3.1 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 临床医生是护士工作中最密切也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有着很强的参考性,对于完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特征的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基本无差异,临床医生对护士专业素质维度满意度在各维度排序中处于最高,这与刘凯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各医院重视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其成果也得到了医生的认可;专业发展及病房管理维度得分相对较低,提示这两方面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今后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提高病房管理能力。

3.2 对策

3.2.1 注重临床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临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从护士核心能力出发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发展三个维度中,专业发展维度得分最低,尤其体现在“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知识、新技能”这一条目中,这可能与临床工作中更重视护士素质和护理技能培养,而对护士专业发展重视不够,以及护士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精力不够有关。管理者应加强护士专科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临床护士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循证能力,将护理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

3.2.2 加强病房管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认为病房管理是护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满意度较低,“护理人员配置能满足医疗需求”条目得分最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一直是各医院面临的难题,护理人员不足会影响护理服务的连贯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患者疾病转归[6],管理者应调查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情况,按照科室性质、工作量、专科护理内容及重症率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其次,临床医生对病区安静程度的满意度也较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及对医护人员的专心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医院应不断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及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行为干预,调整空间布局、诊疗流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与休养环境[9]。此外,加强护士尤其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识别工作环节中的问题并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确保各项护理服务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3.2.3 促进医护合作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跨专业合作是加强卫生系统和提高人类健康的重要战略[10]。跨专业合作能从多方面促进医疗服务,包括改善患者结局[11]、提升员工满意度[12]、节省成本与提升效益[13]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生对医护合作处于较满意的状态,但在问卷最后建议栏中也有不少医生提到应加强医护合作,尤其是护理危重患者时,护士应更主动与医生交流。护理管理者可借鉴国外查房模式,推动医护共同查房,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时要经常向主管医生了解患者治疗进展,相互反馈信息,在护理疑难病例时邀请医生共同参与,在实践中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医护合作。此外,也可从文化建设入手,在“医生节”“护士节”时互相庆祝,加强医护非工作时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国内对于加强医护合作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借鉴提升护患关系满意度的方法,如品管圈活动[14],来加强医护合作关系,但其效果有待更多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经纬,李虹,王志农.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6):8-10.

[2] 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全国24个省市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293-295.

[3] Dougherty MB,Larson E.A review of instruments measuring nurse-physician collabor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05,35(5):244-253.

[4] Qolohle MD,Conradie HH,Ogunbanjo GA,et al.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offering primary health at KwaNobuhle (Uitenhage)[J].South African Family Practice,2006,48(1):17.

[5] Onishi M,Komi K,Kanda K.Physicians' perceptions of physician-nurse collaboration in Japan: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experience[J].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2013,27(3):231-237.

[6] 储静,杜萍.3 所军队医院医师对护理人员的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5):492-493.

[7] Lynn MR.Determ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ontent validity[J].Nursing research,1986,35(6):382-386.

[8] 刘凯,石红伟,许翠萍,等.临床医生对无陪护模式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C):1642-1644.

[9] 容根南,高显云,张黎珍,等.病房噪声的暴露现状及干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81-83.

[10] Malone D,Newton-Howes G,Simmonds S,et al.Community mental health teams (CMHTs)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es and disordered personality[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7,3:1-16.

[11] Baker PG.Framework for action on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practice[EB/OL].http://www.who.int/hrh/resources/framework_action/en/2010/2014-03-18.

[12] Chang WY,Ma JC,Chiu HT,et al.Job satisfaction and perceptions of quality of patient care,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in acute care hospital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9,65(9):1946-1955.

[13] Cowan MJ,Shapiro M,Hays RD,et al.The effec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hospitalist/physician and advanced practice nurse collaboration on hospital cost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06,36(2):79-85.

[14] 王瑞云,陈林,田云珍.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57-1159.

猜你喜欢
医护条目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光的维度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