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集体教育模式改进的效果研究

2014-08-31 02:28王宏虹任蔚虹慎建玉叶小云
护理与康复 2014年11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知晓率集体

王宏虹,任蔚虹,慎建玉,叶小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1]。科学的工作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集体健康教育是住院患者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2],借助生动的多媒体,以小讲课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3]。结合住院日不断缩短的趋势,本院开展院前集体健康教育,但实践发现,院前患者和住院患者在需求和心态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完全按照住院患者集体健康教育的模式开展院前健康教育,并不能达到患者的“高”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高”效果。为此,根据接受过院前教育的住院患者反馈和院前流程特点,不断探索,提出一套院前“类集体”教育模式,其主要先进之处在于,无人数限制、无固定时间限制,现对集体教育与“类集体”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标准:首次入住本院;意识清楚,听力和视力均正常,可以正常交流;知情同意。根据偶遇抽样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7月期间办理入院患者参与研究。6月期间办理入院的患者94 例为对照组,7月期间办理入院的患者9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3例,女51例;年龄11~73岁,平均43.64岁;职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6例,普通办事职员29例,农民14例,学生11例,退休人员17例,其他7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8例,初高中、中专37例,大专及以上29例;有其他医院住院经历的患者37例;婚姻状况:未婚13例,已婚79例,离异或失偶2例;本次住院是否医保:是86例,否8例。观察组:男46例,女51例;年龄9~68岁,平均45.23岁;职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8例,普通办事职员27例,农民15例,学生10例,退休人员19例,其他职业8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5例,初高中、中专39例,大专及以上33例;有其他医院住院经历的患者36例;婚姻状况:未婚15例,已婚81例,离异或失偶1例;本次住院是否医保:是85例,否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院前教育方法 院前教育中心教室设立2名护士,以维持教学秩序,向患者讲解一些相应流程和事项,解答患者咨询的问题。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集体教育流程,即体检完毕等待入院的患者,集中于院前教育中心教室;每天8∶00开始每隔30 min播放时长15 min院前教育视频,持续至当日不再有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院前教育(期间30 min内无患者需要接受院前教育,不播放视频)。院前教育视频内容包括:医院环境、缴费流程、住院流程、安全指引、饮食介绍、请假制度、陪护探视制度、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病房的环境和注意事项、医院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视频播放结束后由现场护士进行疑问解答。

1.2.2 观察组 实施“类集体”教育流程,即院前教育视频循环播放,不受患者人数限制和时间间隔限制。凡体检完毕等待入院的患者进入院前教育中心教室,就为其播放院前教育视频(视频内容同对照组)。下一位进入教室的患者可从视频中间任何部分开始观看视频,未看部分由马上开始的下一轮视频弥补。

1.3 评价工具与方法

1.3.1 评价工具

1.3.1.1 院前教育满意度及知晓率问卷 由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和护师2名组成研究小组三轮讨论修改,自行设计院前教育满意度及知晓率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患者院前教育满意度和患者院前教育内容知晓率3部分,其中患者基本信息7条目;患者院前教育满意度5条目(认为教育是否有帮助、是否自愿接受教育、认为教育持续时间是否合适、认为教育时机是否合适、对教育形式是否满意);患者院前教育内容知晓率10条目(医院环境、缴费流程、住院流程、安全指引、饮食介绍、请假制度、陪护探视制度、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病房的环境和注意事项、医院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每条目均能复述要点视为知晓。经预试验,患者院前教育内容知晓率维度、患者院前教育满意度维度和整体Cronbach’sα分别为0.873、0.766、0.854,符合信效度标准。

1.3.1.2 院前教育效率 院前教育的效率可以通过为1例患者完成教育需要的时间长短即患者人均教育时间来体现。人均教育时间=(视频长度×视频播放次数+患者等待总时间+疑问解答时间)÷教育总人数。其中视频长度:院前教育视频的持续时间,固定为15 min;视频播放次数:实验当月院前教育视频播放的总次数;患者等待总时间:实验当月所有患者进入院前教育中心教室 到开始观看视频之间的时间;疑问解答时间:教育视频观看结束后护士回答患者问题的时间;教育总人数:实验当月接受院前教育的总人数。

1.3.2 评价方法

1.3.2.1 发放问卷 视频观看完毕,向两组患者发放问卷,由患者完成问卷的“患者基本信息”和“患者院前教育满意度”两部分;患者进入病房后,当日由相应照护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完成问卷“患者院前教育内容知晓率”部分。共发放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2 统计时间和教育效率 统计两组视频播放次数、教育总人数、患者等待总时间、疑问解答时间。根据教育效率公式计算人均教育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检错;应用描述统计方法,包括频数、百分数等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应用SPSS 17.0系统进行x2检验,对两组资料的对比项目进行两两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院前教育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院前教育满意度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院前教育内容知晓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院前教育内容知晓率比较 例(%)

2.3 两组院前教育效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院前教育效率 min

3 讨 论

3.1 院前集体教育模式改进效果分析

3.1.1 患者拥有良好的情绪基础 目前国内各二、三级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三长一短”现象[4-6],其中的“三长”就包括候诊时间长。本院上午9∶00以后患者陆续检查完毕等待住院,然而住院部最早10∶30开始安排患者住院。生物学家研究指出:人体每天9∶00~11∶00为精神性提高的时间区之一,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7]。而良好的情感可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所谓高效率学习就是个体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的学习[8]。在集体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实施“类集体”教育模式后,患者更愿意接受院前教育,拥有良好的情绪基础。故本院利用检查完毕进入病房前的等待时间进行院前集体教育,既缩短了入院前的等待时间,又充分利用了人体的精神性提高时间区。

3.1.2 缩短了教育等待时间 常规集体教育是每隔30 min播放1次15 min教育视频,视频开始播放前,患者存在长短不一的教育等待时间,尤其做完院前检查时恰巧教育视频刚刚开始,也只能等待下一次教育视频的播放。患者普遍入院心切,院前教育的等待时间使得整个入院过程有“被割断”的错误感觉,不易被患者接受。而“类集体”教育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只要患者进入院前教育中心教室就播放教育内容,不受患者人数和时间限制,完全省去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使每例患者都有被尊重的感觉。

3.1.3 提高了教育效果 虽然教育视频持续时间、教育时机和教育形式并未做出调整,但是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等待时间的调整,使得患者更易于接受院前教育,从而患者在“自愿接受教育”“教育时间合适”“教育时机恰当”“教育形式”方面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另外,实施“类集体”教育后,患者在“缴费流程”“安全指引”“陪护探视制度”“病房的环境和注意事项”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原因如下:缴费是每位患者必须做到的事项,患者本身存在很强的学习积极性,“陪护探视制度”同样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缴费流程”和“陪护探视制度”方面的教育效果都很好;而“安全指引”和“病房的环境和注意事项”是病房工作的重点,医护人员对这两方面的反复宣教和重点监督,使两组患者同样取得了较高的知晓率。教育内容里的其他方面,如“医院环境”“住院流程”“饮食介绍”“请假制度”“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医院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这六个方面是患者非常有必要知道但往往不重视,而病房医护人员由于时间紧张也疏于反复宣教和监督。研究结果也证实,患者接受“类集体”院前教育后,在对院前教育的“高”满意度基础上,对这六个方面的知晓率均得到了提高。同时,“类集体”教育模式下,患者的总等待时间、疑问解答时间及人均教育时间减少,院前教育效果提高。

3.2 建议 本研究提出的“类集体”教育模式,仅是在教育时间和人数上的改进。为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还需要丰富健康教育形式,如在传播媒介中,文字资料是常用的宣传媒介之一,文字资料与现代化的音像资料可以强化口头教育的效果,便于对教育内容的巩固、理解和保存[9]。郭俐宏等[10]使用健康教育卡在颈肩腰腿痛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患者在反馈中也提到,希望将院前教育视频的内容同时制作出文字版,视频观看结束发放给每例患者,以巩固效果。周君军等[11]在对门诊克罗恩病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中,采用了小讲座、教育手册、QQ群、病友会的形式,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形式在本研究中未涉及,还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促进院前教育持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

[2] 杨丽黎,叶志弘,冯金娥,等.设立各种集体教育项目深化住院病人教育[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1):72-73.

[3] 丁爱红,唐爱红,刘风华,等.集体教育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326-328.

[4] 梁颖,鲍勇.上海市居民就医等待时间调查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32(10):1368-1372.

[5] 候冷晨,金逸,徐英,等.综合性医院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机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5):48-51.

[6] 刘雅,田玉兔.影响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的原因调查及对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3):288.

[7] 王晓平.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86-4087.

[8] 崔文娟.中职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09.

[9] 符彩艳,何先弟.入院宣教方式对重症监护治疗患者配偶焦虑抑郁与满意度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2):221-224.

[10] 郭俐宏,黄燕,陈德森.健康教育卡用于颈肩腰腿痛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84-86.

[11] 周君军,王华芬,陈焰.多形式健康教育对门诊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1):8-9.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知晓率集体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我为集体献一计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警犬集体过生日
意大利:反腐败没有等待时间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