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经桡动脉建立轨道的VSD介入封堵术

2014-09-03 10:53尚小珂肖书娜卢蓉刘洋龙恺王利军张刚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室间隔右心室桡动脉

尚小珂 肖书娜 卢蓉 刘洋 龙恺 王利军 张刚成

病例讨论

国内首例经桡动脉建立轨道的VSD介入封堵术

尚小珂 肖书娜 卢蓉 刘洋 龙恺 王利军 张刚成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桡动脉;建立轨道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ntervention;Occlusion;Radial artery;The establishment of track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6岁,无业。因“心慌、胸闷、气短2年,加重10天”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胸骨左缘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 68 次/min,律齐,A2

2 讨论

桡动脉由肱动脉移行发出,与尺动脉主支交汇,还发出多个分支交汇形成侧支循环。桡动脉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桡动脉下段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同时该处无重要的神经组织,是临床穿刺的部位。中国人桡动脉的平均直径为2.39 mm,内径与6 F指引导管相当,万一桡动脉发生阻塞,手掌部依然有侧支循环供血[1],所以桡动脉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理想穿刺部位。但至今还没有见到VSD介入封堵经桡动脉途径建立轨道成功的报道。

本例经桡动脉建立轨道成功,顺利完成VSD介入封堵手术。我们认为意义有以下几点:①首次评价VSD介入封堵术经桡动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的难易度。因为我中心一直使用的是目前国内较为主流的“漂导丝技术”[2],导管停留于主动脉弓处即可漂入导丝直达肺动脉,这一步也是建立轨道的关键之处。本研究没有观察到与股动脉途径建立轨道的本质区别,因此初步评价基本等同股动-静脉建立轨道的难易度。②桡动脉位置浅表、内径细,穿刺术后容易找准动脉破口压迫止血;股动脉属于人体大动脉,位置较深,而且股动脉、股静脉及迷走神经相伴行,难于准确定位[3]。因此桡动脉穿刺可降低穿刺点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近几年经桡动脉穿刺能够减少穿刺并发症已经得到了证实[4,5]。③可减少穿刺导致的严重出血事件。指南建议VSD介入封堵术后患者均应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6]。应用这些药物会使术后出血风险显著增高,穿刺引起的局部出血可能因为药物的作用而加重。我们现在已有的相似研究结论是,Doyle等[7]的研究中,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比较,前者可以减少严重出血事件率,该差异主要来源于穿刺点严重出血事件率的差异。因此从减少严重出血并发症方面考虑,应当首选经桡动脉建立轨道。④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随意下地活动,只需加压固定3~6 h,减轻患者痛苦[8]。

在使用桡动脉建立轨道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桡动脉管径较细,易痉挛。虽然有报道认为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达30%[9],但可能更多的是与术者对插管相关的解剖结构了解不深有关,因此需要对穿刺的位置、进针角度以及导管的选择、导管进入室间隔缺损入口的要点正确掌握。②遇到不规则形室间隔缺损(如菜花型、囊代形),导丝穿过室间隔缺损的出口本身就有困难,即便穿过VSD也容易绕进右心室腱索,因此这类VSD建议仍然从股静脉建立轨道。③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上肢动脉的变异、扭曲、环路或桡动脉痉挛,影响导丝的通过。

综上所述,VSD介入封堵术经桡动脉建立动-静脉轨道可行,与股动脉穿刺建立轨道相比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穿刺并发症方面可能意义较大。但是否值得推广我们仍持谨慎态度。

图1 猪尾巴导管经桡动脉至左室造影,见造影剂经室间隔缺损分流至右心室,室缺为膜部瘤(菜花状),测量左室面基底径10 mm,距主动脉瓣下5 mm,右室面3处破口,分流束分别指向12点、9点、6点方向,每个破口径2~3 mm

图2 经桡动脉送入切割猪尾巴导管和0.032 in 260 cm超滑泥鳅导丝,使用“漂导丝技术”送导丝过9点方向的室间隔缺损出口,经右心室到达左肺动脉

图3 建立轨道钢丝后在X线监测下将7 F长鞘经室缺导入升主动脉

图4 成功封堵后释放封堵器,封堵器腰征良好

[1]何培源,杨跃进.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0-82.

[2]尚小珂,张刚成,沈群山,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改良漂导丝技术.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358-361.

[3]赵渊,杨松生,陈宗宁,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165例临床体会.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931-932.

[4]Agostoni P,Biondi-Zoccai GG,de Benedictis ML,et al.Radialversus femoral approach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Systematic over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 Am Coll Cardiol,2004,44:349-356.

[5]Jolly SS,Amlani S,Haman M,et al.Radial versus femoral acces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or intervention and the impact on major bleeding and ischemic ev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Am Heart J,2009,157:132-140.

[6]中华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87-92.

[7] Doyle BJ,Rihal CS,Gastineau DA,et al.Bleeding,blood transfusion,and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practice.J Am Coll Cardiol,2009,53:2019-2027.

[8]张正海,张学坤,李怀东,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232例临床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417-419.

[9]Goldbery SL,Renslo R,Sinow R,et al.Learning cufve in the use of the radial artery asvascular&ccess in the perform anee of pecutaneous trana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98,44:142-152.

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X13C47)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

张刚成,E-mail:Zhanggangchen@medmail.com.cn

R654.2

B

1672-5301(2014)10-0956-02

2014-07-28)

10.3969/j.issn.1672-5301.2014.10.026

猜你喜欢
室间隔右心室桡动脉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超声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