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慢性阑尾炎确诊、治疗体会

2014-09-04 09:12曹越曹树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下腹管腔阑尾

曹越 曹树芝

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按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阑尾炎比较容易诊断, 而慢性阑尾炎由于患者症状、体征不甚明显或不典型, 导致在确诊方面明显存在一定困难, 导致延缓治疗或误诊误治。在慢性阑尾炎病例中, 主要致病因素为粪石阻塞阑尾腔及阑尾管腔狭窄,导致患者出现间断性右下腹疼痛不适, 甚至可引起急性阑尾炎改变。本文就慢性阑尾炎87例的诊疗情况, 进行分析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慢性阑尾炎患者87例, 年龄15~77岁, 其中男48例, 女39例,既往曾有急性阑尾炎病史39例、既往无急性阑尾炎病史48例;主诉间断出现右下腹疼痛3次以上者63例、2次者18例,右下腹疼痛1次者6例。87例右下腹麦氏点或其附近均有明显固定压痛, 不伴有反跳痛、肌紧张者83例, 伴有轻微反跳痛、肌紧张者4例。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者35例、阴性者52例, T:37.0℃以下者79例, 37.0~37.5℃ 者8例;血常规检验:79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基本正常, 8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轻度升高。腹部B超检查:未见阑尾形态、结构异常变化者80例;可见阑尾形态、结构显像轻度异常者7例。女性患者基本经过妇产科会诊检查, 排除盆腔、附件疾病;如患者伴有明显消瘦、大便习性改变、粪便性状改变等, 均需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排除回盲部结核、克隆氏病、慢性结肠炎、结肠肿瘤尤其是回盲部肿瘤等。77例患者行下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 87例造影结果显示阑尾管腔不规则、迂曲变细、部分显影或显影不全、不显影。

1.2 治疗方法 上述87例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 术前30 min常规预防性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行常规阑尾切除术82例,取麦氏切口者62例、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者20例;经腹腔镜手术5例。青少年病例采用腰麻, 中老年病例采用联合椎管内麻醉。其中6例老年病例采用全身麻醉, 术后予以动态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1~3 d。术后患者早期12~24 h内予以禁饮食、补液、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12~24 h后始进适量流质饮食, 老年病例则根据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适当推迟进流食时间, 在术后24~48 h, 可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直到胃肠功能明显恢复后, 再进食流质。尽量使患者术后8 h取半卧位, 16~24 h早期下床活动, 连续3~5 h, 以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阑尾切除后肉眼均可见阑尾腔内明显充有粪石、管腔狭窄, 多数病例阑尾壁增厚呈慢性炎症改变、浆膜层有轻、中度充血表现。83例阑尾标本病理回报为慢性阑尾炎, 4例回报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8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其中经腹腔镜阑尾切除5例者均术后2 d出院, 开腹常规阑尾切除术者术后1周基本出院, 有4例老年开腹手术者因术前合并心肺并发症, 术后行进一步会诊、治疗而于术后9~11 d出院。全部87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肠粘连、切口感染、腹腔积脓、阑尾残端感染等腹部并发症。

3 讨论

明确诊断慢性阑尾炎, 是诊治该病的关键所在。急性阑尾炎在诊断方面一般容易, 普外科医师绝大多数能熟练掌握。而慢性阑尾炎病例, 因其发病较缓、病程迁延较长, 症状、体征不典型, 血常规检验绝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并无明显升高甚至在正常范围内, 腹腔B超探查所有病例基本未见阑尾形态结构异常改变, 基本仅有右下腹压痛这一体征不足以明确, 所以在确诊方面有一定困难, 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治疗。通过上述87例慢性阑尾炎的诊治经过,作者认为明确诊断需根据以下几方面:①患者主诉间断出现右下腹疼痛不适, 可曾有急性阑尾炎病史;②右下腹麦氏点或其附近有明显固定压痛;③进行全消化道或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是重要的确诊手段[1], 造影显示阑尾管腔不规则、迂曲变细、部分显影或显影不全、不显影;④结肠充气试验可为阴性。这一现象是由于粪石阻塞阑尾管腔近端出口附近或粪便积聚于盲肠腔内, 结肠充气试验时压力不能传导至阑尾管腔内去冲击炎症状态的阑尾壁所致。慢性阑尾炎病例, 因阑尾形态、结构轻度异常, 腹部B超检查基本不能看到阑尾形态、结构变化, 故不能将腹部B超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仅作为一般鉴别、排除其他疾患的检查。有时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必要的, 如患者伴有明显消瘦、持续低热、大便习性改变、粪便性状改变等, 以除外合并回盲部结核、克隆氏病、慢性结肠炎、结肠肿瘤尤其回盲部肿瘤等。曾发生过普外科医师在阑尾切除术中同时发现有回盲部、升结肠肿瘤情况。慢性阑尾炎具备手术适应证[2], 确诊后应建议患者行阑尾切除术,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吴在德, 吴肇汗.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4.

[2]沈魁, 何三光.实用普通外科手术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363.

猜你喜欢
下腹管腔阑尾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