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核心理念

2014-09-04 00:33刘金梁袁天凤
四川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环境规划核心理念人居

刘金梁,袁天凤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0)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建设阶段,迫切需要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上,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有着自身固有的肌理特征和发展要求,须谨慎对待。

国内外已有的乡村人居环境理论和实践带有“城市主义”倾向,缺乏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全局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把握,缺乏对规划工作坚持的核心理念的研究。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建立新型现代化的乡村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城乡整体的协调发展”[2]必须规划先行,而科学合理地开展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要研究这项工作应秉持什么样的核心理念。因此,探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核心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要概念释义

1.1 乡村

对乡村的定义,学术界虽有不同的见解,但总的来说,乡村又称农村,与行政区划不同,“乡村”是一个区别于“城市”的地理学概念。乡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乡村指城镇以外的所有区域;狭义的乡村是对应城镇的村庄,也叫农村居民点[3]。本研究是基于广义上的乡村概念。

1.2 乡村人居环境

目前虽有众多学科涉足乡村人居环境研究领域,但对概念的理解也各有其侧重点、各取所需。例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个地球表层空间,城市人居环境是其研究重心,乡村人居环境是其研究视野的区域拓展。环境学和生态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主体,以人地关系和谐、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巨型复杂生态系统,强调环境和生态在这个系统中的作用。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乡村人居环境可以理解为:以乡村居民为主的人群,在乡村范围内进行居住、耕作、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在凭借一定条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物质和非物质相结合的有机体[4]。

2 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分析

我国乡村地区覆盖面大,占国土总面积的99%左右[3],不同地区差异性较大,经济水平普遍落后。要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切忌使用城市规划的套路。而理清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是明确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核心理念的源泉,这二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

首先要清楚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其根源在于乡村与城市的背景和组成要素不同。通过对一定数量乡村的考察和分析结果,并结合叶齐茂院士归纳的乡村的九大形体特征,笔者认为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还应当包括以下三点:(1)人的空间行为习惯与乡村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2)乡村居民之间的交往重情感,甚至能影响某些活动的进行;(3)地域等差异导致“乡土味”浓郁。

这些特征使乡村与城市的人居环境有不同的背景和物质景观、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人地关系。因此,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必须要有自己应当坚持的核心理念,才能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才能正确指导规划建设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否则,硬把城市规划的内容、思路套用到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去,必然导致乡村人居环境失去自己生存所应有的物质基础,而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就会流于形式,成了实现不了的蓝图,不被村民接受[5]。

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秉持的核心理念

3.1 秉持的原则

3.1.1 独特性原则

由于乡村的特殊性及其界定的不同,其存在形式多元化,沿袭的人文风俗千姿百态,依附的自然肌理也有所差别,而规划本身却要直接面对这种特定环境和村民。因此,乡村人居环境的这些个性特征导致其规划的内容不一,也没有完全可套用的图纸;乡村人居环境是在己有的“自然进化的要素”背景上做规划设计,从规划理论、设计思想和规划手法均不同于城市,所以不能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应结合乡村人居环境的具体情况予以借鉴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复制。

3.1 .2 微观性原则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是直接面对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性、经济运转方式、民俗风情、色彩喜恶、住宅构建要求、域内优劣势情况、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以及村域内的生态环境等微观琐碎却又实际的关键要素。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乡村,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乡村敏锐洞察出乡村人居环境五大系统中的细微末节,全面而深入地调研现有和将要实施的规划对乡村这个有机体的影响,以此来创作特定地域环境下理想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方案[2]。另外,就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直面细微琐碎的事物,涉及若干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各学科领域的技术力量,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两大方面。

3.1 .3 和谐永续性原则

这里的和谐永续性强调的是,乡村的各类居住环境系统及活动体的运作与发展要追求在同一世代中和世代间发展的公平性、共同性、互助合作性[6]。它是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本质要求。我们规划设计的是若干个活生生的过程,既要满足目前村民自身的需要,又要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同时不能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客观生存规律,以规划手段使乡村的人居环境具有舒适宜人和永续发展的功效。

3.2 应秉持的两个核心理念

由上述分析可知:个性和绿色应是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秉持的两个核心理念,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挖掘个性需要尊重绿色的基本要求,而发展绿色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突出乡村的个性。

3.2.1 个性

3.2.1.1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以乡土特色为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整合地域人文特色和地域资源优势形成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特殊整体,这个整体还必须符合绿色要求。它是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核心思想之一。

与城市人造的、千篇一律的建筑景观不同,乡村聚落环境存在明显的乡土差异性,存在多元的地域文化与道德伦理,主要表现在聚落的结构形式、规模密度、住宅布局形式、农业生产等方面。面对我国城市快速化和乡村人居环境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出现“舶来品”泛滥、城村面貌趋同的状况,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需要挖掘乡村的个性,走“特色”品牌路线,这是继承和发扬乡村本质及优质的最有效途径。

3.2.1.2 个性包含的主要指标

根据上述个性的内涵,参考有关个性和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我国乡村的实际,提取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个性理念的主要指标(表1),这些指标可为探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提供感性引导。

表1 个性包含的主要指标表

3.2.2 绿色

3.2.2.1 绿色的内涵

这里的绿色是指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要以绿色的理念贯穿始终,发展绿色化的乡村人居环境,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村民为中心,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乡村的人居环境[7];二是,绿色的乡村人居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组成的有机地域综合体,它是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8];三是,充分体现和谐永续发展原则,以3R(Reuse,Reduce,Recycle)为目标,采取可持续的能源资源消耗与消费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与资源循环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乡村的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等问题。

3.2.2.2 绿色包含的主要指标

参考国际上有关的标准和绿色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提取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规划 绿色理念的主要指标(表2)。这些指标多为定性指标,而对指标阀值的确定并无统一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的方法有:(1)尽量采用国家标准已规定的指标值;(2)参考国外成功案例的取值标准;(3)结合国内乡村的现状值推导以确定标准值;(4)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指标值;(5)对缺乏参考指标值和相关指标统计数据,但在指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可暂以类似指标替代[10]。

4 结束语

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了乡村和乡村人居环境两个重要概念的内容,简要分析了我国乡村人居环境的特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应当秉持个性和绿色两个核心理念,同时提炼出坚持核心理念的三大原则,分析和梳理了核心理念的构成指标。由于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加之自身学术水平的限制和规划建设乡村环境条件的制约,文中的某些构想可能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以努力。

表2 绿色包含的主要指标表[9][10]

[1] 常昊,王昊辰,田亚平.低碳化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24

[2] 叶齐茂.发达国家乡村建设考察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浦善新.新农村建设导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 汪琴.当代城市化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5] 张小林.乡村规划:理想与行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永续发展[EB/OL].http://baike. baidu. com/link?url=JiIuvSvN4n9CKwrH9ipNQk6gKC5BzRZ5PyeNdKOAsQdieuAtlvwqp XFdnL6ZgkbiUKEkhXvFRDAbb7lPMuCNT_

[7] 于晓森.浅谈绿色人居与城市绿化的关系[J].河北林业科技,2007,(10):40

[8] 罗琳.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环境(城镇)科学体系研究[J].华中建筑,2011,(1):43-44

[9] 张燕文.绿色住区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6,(9):62-63

[10] 邢昊.人居环境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环境规划核心理念人居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汽车造型设计师工作环境规划概要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浅析国内环境规划发展趋势研究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丘陵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规划探讨——以栖霞古镇都村为例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六个核心理念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常见误区及核心理念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