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设计

2014-09-04 00:33庄代文
四川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横断面交叉口检修

庄代文,彭 洪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四川成都610081)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交通日益拥堵,城市交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道路节点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路交通瓶颈,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线路乃至整个路网交通功能的发挥。为疏解交通拥堵,在城市干道节点上越来越多地采用立体交通形式,因下穿隧道具有对城市景观和噪音干扰小的等特点,近年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逐渐增多。

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一般由两侧敞口段和隧道框架段组成,敞口段两侧设置辅道及慢行系统与被交道路平面交叉。一般来说,设计工作主要包括总体、平纵横、结构、基坑、排水、交通、装饰、机电等专业。

2 前期调查工作

目前大多数城市下穿隧道为既有道路改建,因此受现状道路、用地红线、管线、景观等诸多因素限制。设计工作开始前,需收集现状交通流量以及路网规划,以支撑断面设计以及制定临时交通组织方案。同时,除进行地质勘察、测量外,还应对区域内现状管线作充分调查,除查询相关资料外,还需通过现场物探等措施,尽量保证调查成果的可靠性,在设计前拟定妥善的避让、改迁方案,保证设计的合理。

2 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设计要点

2.1 横断面设计

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一般采用矩形横断面,主要由边墙、中墙、车行道、检修道、路缘带、余宽、排水边沟、装修层等组成。隧道内横断面布置不仅应满足道路建筑限界要求,还应满足机动车道的行驶的安全、舒适和防灾等要求。

2.1.1 车行道、路缘带宽度

车行道数应根据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交通量预测、道路红线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结合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应速度、标准选取,并与路段一致。

2.1.2 检修道

仅布置机动车道的隧道,应在右侧设置检修道,宽度宜为0.5~0.75 m,并结合隧道装修设置。当单孔机动车道小于4条时,左侧可不设置检修道,但应设置0.25 m余宽(护轮带),否则左侧也应设置检修道。一般对于短隧道,为检修道可取0.5 m,对于特长、长及中隧道,在保证一定车速安全通行的同时,还需考虑消除或减少隧道边墙给驾驶员带来“恐之冲撞”的心里影响(“侧墙效应”),检修道宽度应取0.75 m。检修道及余宽高度宜按速度、隧道长短等因素选取,见表1。

表1 检修道及余宽高度设置表 cm

2.1.3 隧道净高

规范要求机动车道最小净高为4.5 m,但根据实际建设、使用经验,快速路、主干路以及重要的次干路隧道车行净空宜取5 m,次干路及支路宜取4.5 m。通常,还应考虑远期隧道路面加铺罩面,预留一定的余高,同时还应根据隧道设计标准,考虑照明、通风、消防、交通设施等空间。以下为成都市区某隧道工程,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速60 km/h,车行净高5 m,结构净高5.1 m。

敞口段横断面组成为:3.5 m(人)+10.25 m(辅)+0.5 m(护栏)+0.6 m(检、装)+11.5 m(机)+0.8 m(护栏)+11.5 m(机)+0.6 m(检、装)+0.5m(护栏)+10.25 m(辅)+3.5 m(人)=53.5 m,见图1。

图1 敞口段标准横断面设计(单位:cm)

框架段横断面组成为:0.8m(墙)+0.6m(检、装)+11.25m(机)+0.35m(余宽)+0.6m(墙)+0.35m(余宽)+11.25m(机)+0.6m(检、装)+0.8m(墙)=26.1m,见图2。

图2 框架段标准横断面设计(单位:cm)

2.2 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包括主线隧道和辅道,在实际设计中,往往重视主线隧道的平面线形而忽视地面辅道的平面交通组织,笔者认为辅道交通组织则更为重要。

通常辅道与被交道路平面交叉,交通组织方案关系整个隧道功能,也是隧道框架段长度控制性因素之一。设计时,需重点考虑:辅道调头车道、慢行系统、辅道左转车道、安全距离等因素。同时,必须考虑下穿隧道建设后,地面层信号灯通常由4相位调整为3相位,即减少了原隧道直行方向交通,辅道需同时左转,不仅要满足转弯半径、车道数,还需满足之间的安全距离。

如图3所示,为某典型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地面层交通组织,隧道框架段总长76 m,交叉口进口道均拓宽车道,车行及慢行系统有序,满足各个方向交通功能需求。

图3 平面交通组织

2.3 纵断面线形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主要涉及到隧道埋深、结构尺寸、行车净空、横过管线、覆土厚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在满足功能需求、规范及舒适性条件下,控制纵坡坡度,尽可能缩短隧道长度,节约造价。隧道竖向设计应考虑在道路与隧道敞口段相接处设置“驼峰”反坡形式,减少隧道汇水面积,对于不能设置时,考虑加强道路排水措施。

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隧道内最大纵坡不宜大于3 %,困难时不应大于5 %。根据实际经验,针对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需考虑行车舒适性、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纵坡宜取4.5 %左右,但受到限制条件时,可以取5 %。

2.4 结构设计

挡墙结构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在基坑两侧设置挡土墙形成隧道敞口段,该种形式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快、易于维护的特点,因此应用广泛。但对于降雨量大,地下水位高、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需慎重考虑,易出现挡墙侧壁漏水,路基路面病害较多等问题。

U形船槽结构也是普遍采用的另外一种形式,通常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浇筑U型船槽结构,底部及侧面均放置防水材料。该结构常应用与地下水丰富、地质情况较差的地区,能完全阻隔地下水的侵入,经久耐用、结构可靠性高,当然该种结构投资较大,施工相对较复杂,必须考虑抗浮问题。

敞口段结构形式应对用地、投资、地质、水文、景观等情况综合考虑,通常采用挡墙和U型船槽组合结构形式,在常水位以上采用普通挡墙并加强排水,以下采用U型船槽结构。用地条件允许,起点段可局部结合绿化采用基坑放坡形式,例如中山市博爱路与兴中路交叉口下穿隧道。

城市道路下穿隧道框架段一般采用箱体结构,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抗浮问题。

隧道框架段和U型船槽段结构宜结合道路横坡、超高设置,减少调平层混凝土量。U型船槽与挡墙路基衔接处应进行加固设计,设置搭板和过渡板,各层沥青混凝土中铺设玻纤格栅,缓解路面反射裂缝。隧道坡道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混合料应添加抗车辙剂。对于中、长及特长隧道,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时,应添加阻燃剂,例如成都市红星路南延线下穿隧道,长2 115 m,上面层掺加5 %~8 %改性沥青重量的阻燃剂,并要求阻燃改性沥青氧指数OI≥23%。

2.5 排水系统

下穿隧道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收集系统、集水系统、泵站、出水管道等组成。近年,时常发生城市下穿隧道淹水情况,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因此排水设计是隧道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由于城市下穿隧道周围用地紧张,部分隧道将泵房布置于地下,日常维护通过隧道检修道进出,虽然表面上有效地解决了用地问题,但当遇到特大暴雨及突发事件时,隧道一旦淹水,势必造成泵站机房进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例如广东沿海某下穿隧道,遭遇强降暴雨,外围排水出口不畅,造成隧道及泵房均进水无法运行,排水出口疏通后,仍需其它抽水设备降水后才能对隧道水泵进行维修。

因此,根据成都市近年来建设、管理部门经验,下穿隧道雨水重现期按P≥30年计取,通常采用地下设置集水池、地面设置泵房形式,泵站出水需建设独立的雨水系统进入市政雨水干管、沟渠,保证出水通畅。

2.6 附属设施设计

城市下穿隧道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需考虑其内外 建筑装饰,与周边环境协调,敞口段常采用花岗石贴面、浮雕贴面、油漆刷面等;框架段可采用防火漆顶、秀壁板内墙装饰等。另外,隧道内照明、通风、监控、消防可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布置,建议相关机电设备与排水泵房结合设置,便于维护管理。

3 结束语

如今城市道路交叉口建设中,下穿隧道应用日益广泛,也是应对城市交通的良好选择之一。下穿隧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全面、慎重对待,前期调查要详细,在重视“结构”设计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功能需求,做好“平、纵、横”、交通组织和排水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处理,设计中要进行充分的方案比较,应尽量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带来交通功能不足以及隧道相关病害出现。

[1] 刘新民.城市汽车地下通道设计的几点体会[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2)

[2] 苏功军.浅析城市下穿地道排水系统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3)

[3]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横断面交叉口检修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
检修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种植修复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2014年某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茂名式大修
中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