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

2014-09-09 21:38刘晓婕章爱文张荣艳李雪梅
商业会计 2014年16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会计准则

刘晓婕 章爱文 张荣艳 李雪梅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计量方面的趋同。本文从公允价值定义入手,以广西29家上市公司为例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上市公司 会计准则

政部于2006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最显著的变化是在计量标准中引入了公允价值,形成了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模式并存的局面。广西目前处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地位,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广西通过改制或新设的股份制企业已有一千多家,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只有29家。我们必须认识到广西上市公司与周边省份的差距,加强和完善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以更好更快地培育和发展广西上市公司,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见,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一致,均反映了现行经济环境下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评价,是理性的双方在交易时一致同意而形成的交易价格,一般采用市价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表示。

(二)公允价值的具体规定

在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年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政府补助、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二、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情况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施多年,但我国在公允价值运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那么,广西上市公司的情况又如何呢?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西共有A股上市公司29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1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17家,占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数的1.24%。本文以广西2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2011年的年度报表,对29家公司的公允价值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广西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运用提出一定的修改与完善意见,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数据来源于金融界、巨潮资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网站。

纵向来看,表1汇总的29家上市公司涉及到公允价值的具体项目有19项,仅有5项在广西上市公司运用得最为广泛,分别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具体来看,有26家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运用了公允价值,占广西所有上市公司的89.7%;长期股权投资运用的有23家,占比79.3%;金融负债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运用的都为21家,占比为72.4%;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运用的有17家,占比58.6%。而其他项目除了融资租赁有9家、政府补助有6家和无形资产有5家之外,一般都在3家以下,其中,投资性房地产仅1家,占比3%左右,债务重组业务仅有2家运用,占比6%左右。如图1所示。

横向来看,广西每家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核算的项目最多的是9项,包括*ST河化、桂林旅游、桂林三金和桂冠电力四个公司,运用最少的是百洋股份和柳化股份,即所有的公司业务都没有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一般的上市公司均在7项以下。如图2所示。

三、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汇总结果可以看出,广西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并不广泛,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在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唯一计量方式时,这些基本的信息质量特征都能得到满足,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四个原则能更好的体现,然而对于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这四个原则,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可靠性原则,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是公平交易,但现实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很多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交易的公平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就不如历史成本能体现出交易当时的公平价值。在广西29家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在19项业务中全部运用了公允价值,而且这些公司运用公允价值主要是为了增强财务报告的可看性、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很少是为了体现出价值的公平,很少真正去评估公允价值,未能合理地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再如可理解性,准则中规定的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并不具体,这样在运用中就有难度,同时计量的方法或模型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再有,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比性不强,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计量口径一致,各公司之间或各公司各期间均具有可比性,但是加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口径就不一致了,即使是公允价值计量下也有多种计量方法,这样公司之间或内部的数据很难进行比较和分析。所以,引入公允价值对传统会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缺乏可操作性或过于形式化

根据广西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分析,各公司(除了百洋股份和柳化股份以外)一般都有项目运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是多运用在金融资产负债、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项目上。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这些项目较容易使用市价法,可以利用收盘价等找到明确的公允价值。但从其他项目来看,广西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非公开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还不成熟,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信息。当市场价格信息少,难以运用市价法时,需要采用估价法,即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价值进行现值计量。然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需要会计人员主观估计,在操作上难度很大,还有计算现值的公式过于复杂,都成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易推广和运用的障碍之一。所以从广西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生的交易来看,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评估公允价值,有时直接以账面价值代替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样只是形式上的执行,并没有体现出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的真正意义。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容易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不仅能体现一定时点上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而且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清偿负债时要转移的资产价值,但目前我国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还不成熟,资产评估弹性很大,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准则中,虽然规定了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估值方法上并不统一,尤其是缺乏活跃市场时的估值方法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估计,这样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容易使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比如广西29家上市公司中有26家在金融资产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这是根据准则规定,而且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较易找到,然而每个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变动会影响本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影响本年利润,变动是变高还是变低,当选择不同的市场价格(收盘价、开盘价、平均价等)时,损益就可以人为的调节,这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层或者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估计,管理层很可能为了自身的需要,利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盈余,粉饰财务报告。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业务中,董事会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利润,一旦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就会影响市场的公允公正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广西地区,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当匮乏,会计理论功底以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经验也比较缺乏,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虽然会计人员具备实践经验,但对于公允价值这个新准则来说,仅有基本原则,却无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方法,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业务,即记录和报告,对于需要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却很生疏。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要素的确定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制约了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

四、对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问题的解决建议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广西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要从宏观市场环境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微观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完善市场环境,加强二级市场建设

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最常用的是市价法,即用市场价格来表示公允价值,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必须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要有一个统一、健全、活跃的竞争市场,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而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为此,要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开放、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债券、票据、外汇、黄金、期货等二级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数据库,让信息公开化、实时化,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直接、更经济。

(二)尽快出台公允价值准则解释指南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分布在各个会计准则中,没有统一性和可比性,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准则和框架体系。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关键概念,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的披露等,有利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解释指南,也还没有推广使用,实际运用中的统一性、可比性和可靠性还尚待观察研究,并且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时点公允价值的运用仍不相同,无法统一。

(三)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理解有难度

公允价值准则必须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公允价值运用中最难确定与运用的是计量方法。由于受我国当前环境的影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多数难以通过活跃市场来确定,这就要求必须根据资产或负债特性,制定适用不同情况下的计量方法,同时提供公允价值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目前新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了各资产、各时点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但是分成了几个章节,对于不同的资产、负债,给出了一些方法进行选择,但尚不具体,没有给出具体的公式,使用者难以理解或者不会使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运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职业操守外,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职业判断。所以应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后续教育中应切实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复杂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减少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弄虚作假的现象。

五、结语

虽然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从国际趋势和我国现实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价值计量主要属性的趋势。但由于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和修正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逐步走向成熟,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更具有用性、相关性。X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容易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不仅能体现一定时点上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而且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清偿负债时要转移的资产价值,但目前我国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还不成熟,资产评估弹性很大,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准则中,虽然规定了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估值方法上并不统一,尤其是缺乏活跃市场时的估值方法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估计,这样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容易使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比如广西29家上市公司中有26家在金融资产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这是根据准则规定,而且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较易找到,然而每个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变动会影响本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影响本年利润,变动是变高还是变低,当选择不同的市场价格(收盘价、开盘价、平均价等)时,损益就可以人为的调节,这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层或者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估计,管理层很可能为了自身的需要,利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盈余,粉饰财务报告。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业务中,董事会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利润,一旦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就会影响市场的公允公正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广西地区,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当匮乏,会计理论功底以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经验也比较缺乏,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虽然会计人员具备实践经验,但对于公允价值这个新准则来说,仅有基本原则,却无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方法,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业务,即记录和报告,对于需要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却很生疏。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要素的确定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制约了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

四、对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问题的解决建议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广西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要从宏观市场环境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微观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完善市场环境,加强二级市场建设

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最常用的是市价法,即用市场价格来表示公允价值,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必须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要有一个统一、健全、活跃的竞争市场,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而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为此,要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开放、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债券、票据、外汇、黄金、期货等二级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数据库,让信息公开化、实时化,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直接、更经济。

(二)尽快出台公允价值准则解释指南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分布在各个会计准则中,没有统一性和可比性,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准则和框架体系。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关键概念,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的披露等,有利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解释指南,也还没有推广使用,实际运用中的统一性、可比性和可靠性还尚待观察研究,并且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时点公允价值的运用仍不相同,无法统一。

(三)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理解有难度

公允价值准则必须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公允价值运用中最难确定与运用的是计量方法。由于受我国当前环境的影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多数难以通过活跃市场来确定,这就要求必须根据资产或负债特性,制定适用不同情况下的计量方法,同时提供公允价值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目前新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了各资产、各时点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但是分成了几个章节,对于不同的资产、负债,给出了一些方法进行选择,但尚不具体,没有给出具体的公式,使用者难以理解或者不会使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运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职业操守外,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职业判断。所以应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后续教育中应切实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复杂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减少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弄虚作假的现象。

五、结语

虽然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从国际趋势和我国现实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价值计量主要属性的趋势。但由于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和修正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逐步走向成熟,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更具有用性、相关性。X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容易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不仅能体现一定时点上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而且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清偿负债时要转移的资产价值,但目前我国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还不成熟,资产评估弹性很大,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准则中,虽然规定了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估值方法上并不统一,尤其是缺乏活跃市场时的估值方法充满了主观判断和估计,这样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容易使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比如广西29家上市公司中有26家在金融资产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这是根据准则规定,而且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较易找到,然而每个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变动会影响本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影响本年利润,变动是变高还是变低,当选择不同的市场价格(收盘价、开盘价、平均价等)时,损益就可以人为的调节,这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层或者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估计,管理层很可能为了自身的需要,利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盈余,粉饰财务报告。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业务中,董事会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利润,一旦公允价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就会影响市场的公允公正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广西地区,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当匮乏,会计理论功底以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经验也比较缺乏,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虽然会计人员具备实践经验,但对于公允价值这个新准则来说,仅有基本原则,却无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方法,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业务,即记录和报告,对于需要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却很生疏。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要素的确定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制约了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

四、对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问题的解决建议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广西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要从宏观市场环境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微观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完善市场环境,加强二级市场建设

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最常用的是市价法,即用市场价格来表示公允价值,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必须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要有一个统一、健全、活跃的竞争市场,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而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为此,要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开放、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债券、票据、外汇、黄金、期货等二级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数据库,让信息公开化、实时化,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直接、更经济。

(二)尽快出台公允价值准则解释指南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分布在各个会计准则中,没有统一性和可比性,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准则和框架体系。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关键概念,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的披露等,有利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解释指南,也还没有推广使用,实际运用中的统一性、可比性和可靠性还尚待观察研究,并且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时点公允价值的运用仍不相同,无法统一。

(三)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理解有难度

公允价值准则必须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公允价值运用中最难确定与运用的是计量方法。由于受我国当前环境的影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多数难以通过活跃市场来确定,这就要求必须根据资产或负债特性,制定适用不同情况下的计量方法,同时提供公允价值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目前新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了各资产、各时点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但是分成了几个章节,对于不同的资产、负债,给出了一些方法进行选择,但尚不具体,没有给出具体的公式,使用者难以理解或者不会使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运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职业操守外,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职业判断。所以应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后续教育中应切实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复杂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减少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弄虚作假的现象。

五、结语

虽然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从国际趋势和我国现实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价值计量主要属性的趋势。但由于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和修正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逐步走向成熟,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更具有用性、相关性。X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上市公司会计准则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