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2014-09-09 22:05张钰爽薄建奎
商业会计 2014年16期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战略目标内部审计

张钰爽 薄建奎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正逐渐转变为以组织盈利为目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然而如何对我国内部审计进行绩效评价,成为企业发展内部审计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以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为基础,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内部审计,并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战略目标

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愈来愈繁杂。如果缺乏健康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转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内部审计对于改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举足轻重。但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无法直接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因为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间接效应。本文尝试在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中运用平衡计分卡,通过多维度的绩效评价达到引导内部审计的目的。

一、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只是例行公事,有些只是为了形式上的考核而评价,这不仅不能准确反映内部审计发挥的效用,反而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出现方向性错误。具体来说,首先,现行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缺乏战略性,没有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只是着眼于短期利益,无法发挥绩效评价对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引导作用。其次,当前的绩效评价缺乏动态性。由于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业务流程以及运营能力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当前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缺乏应变性,无法及时反应。最后,当前的绩效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只反映了关于短期绩效、财务指标等信息,无法全方位地反映内部审计的绩效,因此我们必须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院总裁诺顿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战略执行工具,以结果为导向来组织、落实和协调管理公司内部活动,将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以形成一种责任制,是一种良好的持续评价和改进绩效工具。平衡计分卡认为应该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这四个角度将企业的战略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这是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对内部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平衡计分卡具有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理念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要求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业务中心,它的职能要求多样化,需要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兼顾多方的平衡。而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恰好可以达到内部审计部门关于全方位平衡的目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将本部门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可以用指标进行量化的具体行动,不断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得以发展,从而间接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满足董事会、管理层及外部审计师的期望,实现公司保值增值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看,内部审计部门职能要求与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和表现完全吻合。

(二)通过平衡计分卡可以使企业目标与内部审计部门目标达成一致。作为一个化战略为行动的工具,平衡计分卡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有可行性、具体性的目标,将这些目标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行为连接起来,通过这些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继而使得二者的目标达成一致,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内部审计部门业绩的衡量单纯依靠财务指标难以有效准确的评价,就需要一种能够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果和过程等,且能够兼顾部门战略及组织战略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升其部门绩效。平衡计分卡克服了传统业绩评价方法注重财务指标的缺陷,克服了短期化行为,使各部门与组织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有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只要将本部门的战略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挂钩,就可使内部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组织的整体战略、部门的战略目标、部门工作计划、关键绩效指标以及自己的具体业务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组织整体的战略目标达成一致。

(三)平衡计分卡评价的准确性可以满足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要求。内部审计的投入与别的生产部门不同,衡量非常困难。平衡计分卡以企业的战略和使命为中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根据其特有的战略性设计指标,以达到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进行全方位评价的目的。通过战略目标的导向性,既能避免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例行性,例如为了评价而评价等,又能将战略变成具体的可行行为,增加评价行为的可行性,从而达到更好地引导内部审计的目的。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它是组织通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几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性行为与其具体行动联系起来,并将组织的战略层次分解,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随时感受到来自组织战略的压力,使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但是我们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并修正才能运用到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

(一)财务维度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内部审计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而无法衡量其对组织创造的直接价值,因此财务指标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减少的成本和创造的价值,包括内部审计成本的使用情况、经费的增长率以及通过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对企业经济损失的降低程度。但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指标的选择应该有所偏重,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内部审计的特征等。

(二)客户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内部审计部门的客户主要有审计委员会/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各部门负责人、外部审计师等。内部审计能够通过确认和咨询两项服务对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的治理进行评价和改进,进一步增加企业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这一维度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客户”对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对审计建议执行的比例及对风险的关注等。

猜你喜欢
平衡计分卡战略目标内部审计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