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标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2014-09-11 02:26王红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目标教学方案设计

王红梅

摘要:贯彻目标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摆在眼前的问题,而科学、高效率的目标教学法的设计是目标教学成功的前提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编制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制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和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等全部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的作用,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关键词:目标教学;教学活动方案;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38-02

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以后,首先要提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下称教学目标)的构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个教学目标分别设计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方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笔者在实践中将此项设计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进行教学环节的酌定,二是将已酌定的教学环节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整体。

一、教学环节的酌定

(一)预习指导及预习的安排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高展示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已是较普遍的作法,但是其效果如何还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些学生几乎不能或不愿自己去进行预习。同时有些教师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去改变学生的不良预习状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信息的交流,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也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到“教其不足,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上。学生能否预习好,关系到师生之间是否具备共同合作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将课前的目标展示、预习指导、学生预习作为“课外”教学环节纳入教学活动中,使单一要求学生预习转变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通过为特定教学目标设计预习指导方法,利用课前目标展示指导学生预习等教学途径,提高学生预习的可靠度和自学能力。

(二)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酌定课内教学环节

以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的目标展示、诊断性评价、新课教学、信息反馈、矫正补救等教学活动要素作为教学环节选择的对象,是课内教学环节酌定的基本设想;针对特定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要素的取舍,是酌定教学环节的关键。做好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找出取舍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是酌定教学环节的两项基本任务。

1.预测学生预习达标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难度大小及学情分析,可将一次课要实施的若干个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即自达目标、助达目标、导达目标。①自达目标是指通过预习可以达成的目标;②助达目标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基本上能够达标,但可能有关键问题难以解决,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帮助才能达成的目标;③导达目标是指难度较大,预测学生在预习中疑点较多,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指导才能达成的目标。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既可作为酌定教学环节的根据,也可以作为某些教学环节选择或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据。

2.寻找根据,取舍控制要素。取舍教学活动要素必须寻找根据,特定教学目标及涉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学生条件、教学活动要素本身的作用等都是取舍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取舍某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可能是上述内容之一,也可能是上述内容的几个方面,只有找到根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目标展示的取舍。目标展示是为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控制作用,即通过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教学活动。目标展示的作用说明:目标展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手段,是三类目标实施时都应重复采用的教学环节。

(2)诊断性评价的取舍及“补偿教学”的安排。教学过程中采用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需的知识先决条件,并由此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教学”。当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知识先决条件时,要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性测试,并在学生不具备知识先决条件时进行相应的“教学补偿”,这是取舍诊断性评价并相应地进行“教学补偿”的根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此判断某一特定目标的达成是否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知识先决条件,从而确定诊断性评价的取舍,通过对诊断性测试结果的预测,进行“补偿教学”安排。

(3)信息反馈的取舍。没有信息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甚至是失控的,只要有教学活动就应该有信息反馈。因此,信息反馈是三类目标实施时都应采用的又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的信息反馈,包括形成性评价、教学在动态系统中的观察反馈及在目标控制作用下的“超短反馈”三种形式,后两种反馈形式很难作为教学环节纳入教学活动,但形成性评价可在三类目标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进行。

(4)“新课教学”矫正补救的取舍。“新课教学”是为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而安排的教学活动。矫正补救则用于进一步解决“新课教学”后仍存在的问题。因此,“新课教学”取舍的根据是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而矫正补救取舍的根据是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自达目标一般不安排“新课教学”;助达目标需要安排“新课教学”,但一般不安排矫正补救;导达目标既要安排“新课教学”,又要安排矫正补救。在教学活动中,这样安排“新课教学”或矫正补救,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和课内教学的整体功效。

二、教学环节的组合

1.教学环节组合的基础和重心。组合教学环节的首项工作,是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编排已酌定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只要把握了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教学活动要素的先后排列,并有机地结合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和灵活安排形成性评价,就不难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由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框架。由于框架中的教学环节,特别是“新课教学”等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去实施,所以,编排已酌定的教学环节的顺序只是教学环节组合中的基础工作,设计的重心应是进一步考虑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细节,即为各教学环节选择或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通过方法的选择或设计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相互协调,同时使教学活动框架相应转变成一个能发挥整体效应的方法群体。

2.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学活动框架中各教学环节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同一类别的教学目标可能有相同的教学活动框架,但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方法的选择或设计。

(2)教学活动框架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为各教学环节选择或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实现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

(3)重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衔接及协调,使选择或设计的各种方法融为一体,在控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能发挥整体的功效。(4)“新课教学”选择或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师生合作,能使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24-128.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0.

[3]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138-320.

[4]李立晖.目标教学过程和当前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2012,(6):44-46.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教学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战术导弹批检试验抽样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我做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目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