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布衣

2014-09-17 08:19李旭光
美文 2014年5期
关键词:鲍叔牙布衣贞观

李旭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主席,松原文学院院长,松原辽帝春捺钵与松花江渔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会会刊》主编,著有《人生客栈》《逝水集》等多部作品,在《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不忘布衣

在古代,布衣,是平民百姓的代称,但这种代称,一般是指一个人在发展起步之初,在平步青云之前,刚刚站在立志的起点之际。其后,一个人发际、发达了,就会换掉布衣,改穿成什么别的衣服了。

古代的圣贤,许多人都出身低微,没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可资荫蔽承袭。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墨子,均出身布衣(见《吕氏春秋·不屈》)。对于这样的出身,孔子本人曾在《论语·子罕》中坦率地承认,“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由于出身贫贱,在年少窘迫时,学会很多生存本领,所以能干很多粗活。汉高祖刘邦也是布衣出身,在登基为皇帝时,曾假意一再推辞。各大诸侯及将相说,大王虽然“起于细微”,但“灭秦乱,威动海内”“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当皇帝理所当然(见《汉书·高祖下》)。刘邦自己也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见《史记·卷八》)。

诸葛亮在他那不朽的名篇《出师表》中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茅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对于上面列举的圣贤来说,“布衣”的出身,并没有掩盖其人性的光辉和才华的绝伦,反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阅历,为他们成就伟大的事业在知识经验和坚韧不屈的人格方面做了必要的准备。当然,这些圣贤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其不忘布衣出身的情结。

然而,也有一些人成功之后,却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权力、美色,以及作为介质的奸佞小人所困扰而不能自拔,而最终走向自我的异化和败落。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平定西域的高昌之后,召集文武百官,在两仪殿设宴庆贺。太宗在席间说,高昌的平定,反而使我增加了居安思危的意识,必须时时自我警醒。魏征说,当初,齐桓公与辅佐其成就霸业的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在一起宴饮,桓公对鲍叔牙说,何不站起来为我祝酒呢?鲍叔牙站起来祝酒说,我希望您不要忘记当初在吕国流亡的那段日子,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当初被囚禁在鲁国险些被杀的时候,使宁戚不要忘了喂牛的那段经历。太宗听了后说,我一定不敢忘记作为平民百姓时的那种日子,希望您也不要忘了鲍叔牙做人的准则呀!(“朕必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贞观政要·第六》)

唐太宗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其军事才华、政治才干,在历代君王中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在有名的贞观年间,太宗以民主议事方面的改革,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帝王本人的执政之失,从而出现了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最耀眼的“贞观之治”。如果我们分析“贞观之治”的原因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李世民为代表的统治集团,注意总结隋灭亡的教训,慎始克终,不骄不躁。贞观七年十二月(公元633年十二月),太宗曾对于志宁和杜正伦说,我18岁的时候,犹在民间,百姓的疾苦情伪,没有不知道的。就是这样,当了皇帝,在处理政务时仍免不了会有偏差。况且太子生长在深宫里,老百姓的艰难,连听到看到都没做到,怎么能不骄逸,你们看到这样的问题后一定要极谏(见《通鉴·唐纪十》)。贞观八年八月(公元634年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虚、危,太宗遍访群臣后对虞世南说:“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铲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见《新唐书·列传·虞世南》)

从上面材料来看,时时提醒自己要励精图治的太宗李世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布衣出身。

不忘布衣,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以及作为布衣出身所代表的百姓阶层的利益和追求,进而防止骄奢淫逸,背叛百姓,背叛自己的诺言。

不忘布衣,还在于不忘自己的志向。当所有的抱负还远未实现,而历史又给了自己以驾驭风云的机遇,就要为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奋斗,而不要为了感官的满足而失去理性,不要为了金钱、美色、权利丧失自己的良知,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毁掉自己、败坏事业、危害百姓。

不忘布衣,还体现为一个人的节操:“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在这里,布衣,还体现为质朴,廉洁,清贫,勤劳等。不忘布衣,就是不忘操守。反映在情义方面,如布衣之交,结发妻子;反映在权贵的高压、金钱的诱惑等方面,则要求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关于不忘布衣的碎片

不忘布衣,重要的是不能忘掉曾经经历的苦难的岁月。把苦难作为良师,从中体会到民间疾苦,体察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并使之升华为人生动力和执政的经验。

不忘布衣,重要的还在于不能忘记自己的志向。把布衣之际对苦难的思考,对弊政的认识,对改变老百姓生活的内心承诺,切实变为执政的行动,不骄、不堕、不贪、不馁,一步一步实现布衣的人生价值。

不忘布衣,重要的是不能忘记布衣的情结。身在逆境之中,为改变自身的命运,为维持最起码的人生需求,会得到同为天涯沦落人的理解、关心、呵护、支持、温暖。这种情感,纯洁无瑕,没有任何私利可图,不求任何回报。而一旦玷污了这种感情,无异是对自己历史的背叛。

不忘布衣,其本质,在于恪守自己的操守,保持君子之德,保持纯朴的感情,保持起码的良知;本质上是对既往经历的尊重、正视、珍视。同时,不忘布衣,既是情感结构的基础,亦是社会人生认知的基础,是人生的智慧。

“蓄积多少”与“百姓苦乐”

——兼略马周

猜你喜欢
鲍叔牙布衣贞观
管仲不荐鲍叔牙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布衣发明家毕昇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管鲍之交
“布衣”陈琮英
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