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职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2014-09-22 03:03王洪丽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职校政治课德育

王洪丽

(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德育教研组,辽宁 沈阳 110000)

发挥中职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王洪丽

(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德育教研组,辽宁 沈阳 110000)

思想政治课在高中阶段既承载着经济、政治、哲学等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承载着德育的功能。因此,充分利用政治课的教学载体形式,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展示政治课的德育魅力。

中职思想政治课 德育 作用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用与完善,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社会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但一定程度上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存在思想错位。现以职校学生为例,我就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看法。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学生甚至家长对德育的忽略与轻视。入读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落榜生。相对而言,他们的文化素质、认知水平较低,道德修养还有欠缺。对部分职校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来讲,进入职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认为到职校仅仅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将来顺利就业。既然有了这样的心理定势,其德育心理往往是消极的。

二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导致对德育有意无意地抵制。职校学生正值心理学上讲的“断乳期”、“危险期”。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约束,寻求独立和平等,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意志品格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情绪不稳,容易产生偏激和逆反心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应该从以下方面强化其德育功能。

一、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职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念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利用高二《哲学常识》中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这三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你办事能否成功,也关系到你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

现在某些中学生之所以痴迷网吧、武侠小说等,而不愿坐在教室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人生的目标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讲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通过自己身边和社会上的一些先进人物事例,如 “感动中国”中洪战辉、丛飞、郭明义等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有了自己的理想,学生就会为之努力、奋斗。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案例,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一位教师在人生观的教学中,采用了两个视频案例,一个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潘清安的残疾人的故事,他失去了双手,却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能自理生活,能干家务和多种繁重的农活,还能用光秃秃的双臂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的脸上始终充满自信的笑容。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连连称奇,对主人翁佩服有加。另一个案例展示的是一个贫困的女大学生如何克服生活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过程,令学生感动不已。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有的眼里泛起泪花。观后进行了热烈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面对逆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进取的理念自然从学生嘴里说了出来,深入学生心中。这种渗透收到了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唤起学生的良知、同情心和羞耻感,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还能协调人际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沿着和谐、有序、健康、文明的轨道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中的有关“职业道德”、“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注重对学生一日养成行为规范教育、讲文明话、做文明事、爱集体、关心同学等教育。一方面,强化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律意思。另一方面,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重人情、轻规范的心态,强化规则意识和守纪、守法意识,消除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影响。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包括如下内容:

1.职业道德教育。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敬业爱岗。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

2.社会公德教育。其包括教育学生了解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帮助他人,尊敬教师、尊敬长辈;增强自尊自重意识;学会文明交往,等等。

3.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这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两性交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避免早恋、早婚现象的发生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父母子女关系等。

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政治课教学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增强民主意识,养成发扬民主的习惯;同时经常开展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依法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目的是实现人民自主,实质就是强调法律为治国最具权威的标准,确立法高与人、法大于权的基本原则。德育教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

五、自尊、自信、自强意识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动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自信,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学生就认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穿插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夺冠的故事、航天精神、上海申博、北京申奥成功的事例,对学生讲,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思。同时,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有所作为,要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也必须有自尊、自信、自强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要摆在首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无论是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还是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人人都应是德育工作者。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构建高效的德育教育体系,需要每一位任课老师付出辛苦劳动。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职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1]中学德育大纲.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

[4]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晓瑞.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职校政治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我的职校我的梦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