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失灵的影响

2014-09-26 00:14柳玉琪王洋洋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1期

柳玉琪+王洋洋

摘 要:当今社会,特殊利益集团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对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或者通过某些方式直接导致了政府失灵的形成。或者当某些地方政府本身就是特殊利益集团的一员时,又怎样影响了政府失灵的发生?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政策决策者在面对政策制定时,特殊利益集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特殊利益集团;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001-02

一、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等人创立的一种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新公共经济理论,其突出的特点是把政治决策的分析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根据布坎南的总结,公共选择理论有三个要点组成: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经济人”假说、经济学的交换模式。

布坎南在《同意的计算》中指出,集体行动必定由个人行动组成的。由此,个人被认为是决定私人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唯一终极抉择。个人主义坚持个人同意是政治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个人同意就意味着自愿交换,这实际上是主张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维护个人自由。

关于“经济人”假说,布坎南和塔洛克认为,无论实在经济市场还是政治市场中,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以经济人假设为分析依据,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性刻画,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活动中一系列相当广泛的问题。基于“经济人”这一假定,布坎南进一步提出,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要把经济市场中的个人选择行为与政治市场中的公共选择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模式,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凯恩斯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治活动交换的本质,其目的是通过政治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来保证人们的自由。政治领域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方式与市场不同,政治是人们相互之间一种复杂的交易结构,通过这个结构,人们达到个人的各自目标。

二、奥尔森定义下的特殊利益集团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明确的对特殊利益集团做出针对性的分析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他在《国家的兴衰》中创立了特殊利益集团理论,他笔下的特殊利益集团是服务于成员利益而重新分配社会收入,在“馅饼”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享更大的份额使其成员获益。特殊利益集团为提高成员收入而不惜降低社会效率或产量所采用的一种明显方式,就是游说立法者来影响政治政策。特殊利益集团将政府官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通过各种途径使得政府制定有利于他们的公共政策。而特殊利益集团的这种行为为政府解决非市场失灵带来阻力,有时还能直接导致政府失灵现象的发生。

三、政府的失灵及其表现

根据“经济人”的分析模式,布坎南的政府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灵问题。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问题。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员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能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

四、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失灵的影响

首先,奥尔森曾在《国家的兴衰》中指出,特殊利益集团为达到它们的目标,采用最为明显的方式就是影响政府政策。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凭借自己庞大的财力来为政府官员创造寻租的机会。再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讲,政府失灵由于内部性的产生,内部性是指政府部门和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沃尔夫指出,就像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外部性,非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内部性,政府也是由经济人构成,它有可能追求自身的利益而非公共利益,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内部性意味着政府组织的“私人”成本和利益很可能支配了他们的公共决策行为,并能够在很大程度左右意志薄弱的政府官员,而这种现象随着去年开始的“打虎”行动的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来自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各种贿赂使政府官员“理性”的想法得以实现,诱使其行为偏离服务的宗旨,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去贪婪地追逐私人利益。在迈克切斯内发表的《管制的经济理论中的抽租与创租》中把政治家作为提出他们自身需求的独立行为人来加以考察,该文认为,在寻租社会中,政治家不仅是对私人竞争性的需求进行财富再分配的经纪人,政治家自己也有需求,为满足这种需求,他们一方面进行创组,另一方面利用各种途径向私人或利益集团进行抽租。 特殊利益集团通过游说、政治献金、扶植专家代言人、个人社会关系网等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政治家的这种需求的出现也是因为有特殊利益集团相应的提供。通过这种双方在政治市场交换使得双方受益。这种通过参与政策制定方式,特殊利益集团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政府失灵。

其次,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主要是通过国企尤其是央企这些特殊利益集团体现出来的。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垄断,却产生了新的垄断,即“国家垄断”。一些企业的经济活动被人为地置于各级政府的保护之下,阻碍了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不同产业自由的流动与合理的分配,并给特殊利益集团带来好处。同时,国家和地方赋予央企和重要的地方国企的政治特权、经济特权与金融特权,特殊利益集团利用自身的特权反过来绑架经济,并且获取政治租金及超额利润。某些利益集团还利用重要的战略资源绑架国家政策,不断使政策向自身倾斜。正是由于凡此种种的行为,使得政府一次次陷入政府失灵的诟病。试想如果没有特殊利益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带来的特权,对于政府失灵的治理和解决也不会如此棘手。

第三,地方政府本身作为特殊利益集团的重要角色。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房地产行业当中,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房地产业既是消费品,生活必需品,又是投资品,因此拴在房地产这条利益链上就会涉及多个阶层,包括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购房者,房屋中介公司等。而在这个特殊链条中,房地产发展的先决条件便是土地,它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最重要最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而土地的获得便不得不提到土地的供给者,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实行的是一种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也一直作为预算外收入构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地方政府为获得为了“形象”和“政绩”的需要,大搞所谓“城市经营”、“开发区”和“工业园”建设,更有人指出了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而土地财政作为财政收入为地方政府增加自己的GDP提供了可能。有学者指出,政府公共政策是按要素贡献分配,即谁能为政府创造更多财政收入,谁就能在公共政策导致的“分配结果”中享受得更多。在政府理性的假设下,它们的政策更愿意向能够为其带来收入的方面倾斜,使得政策不平衡,不能够正确发挥政策带来的影响,为政府失灵现象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五、结语

总之,众学者所指出政府失灵的原因及现象极多,然而这和特殊利益集团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在研究政府失灵的问题中,不妨将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这一因素去掉,那么政府失灵的影响会不会就小一些?治理政府失灵也会在少了这些特殊利益集团的行贿时没有这么棘手?而如果将特殊利益集团的作用与影响放大,它可以完全左右政府的决策,那么笔者认为,这就不仅仅带来的是政府失灵的问题。因此,对于特殊利益集团所带来的的问题,有待更深一步调查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曼瑟·奥尔森.国家的兴衰[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臧传琴.从经济人假设到政府失灵[J].江汉论坛,2007,(2).

[5] 杨帆,卢周来.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决策[J].管理世界,2010,(6).

[6] 王彩波,刘丽霞.中国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