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014-09-26 03:42江玉兰康金福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行政管理国有企业

江玉兰+康金福

摘 要:行政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担负着企业管理工作的职能。它对国有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这是适应企业建制和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活力的提高。首先分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接着分析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合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行政管理;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016-02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从广义的角度,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在狭义上行政管理也可以指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的行政系统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依靠一定的国家法律、公司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时企业进行行政性管理的总和。企业行政管理一般具有管 、服务和协调三大功能。在管理上,处理日常事务,确保整个企业的企业系统运行平稳,此外还也需要全盘考虑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进而为高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在服务上,必须确保企业每个部门后勤无忧;在协调上,实现生产和营销的连通,确保企业各个管理部 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良好。因此,尽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小像企业其他部门一样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却依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一、行政管理在国营企业中的职能和重要性

行政管理是根据企业相关规定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具有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决定了其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

1.管理职能。行政管理系统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都要起到管理作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进行管理。

2.协调职能。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协调公司各部门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行政管理对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的协调,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并不能超越企业的内部分工。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插手业务,从而避免在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造成矛盾冲突,避免使企业的运转陷于混乱。行政管理对企业与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的协调,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

3.服务职能。与企业管理之中的财务系统、生产系统、营销系统等相比较,行政管理就是为这些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本身就是为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服务。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上企业行政管理职能,使企业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并且将其转化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去。这样,就能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简单来说就是成本很大而收益甚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行政机构庞大臃肿。中国部分国有企业行政组织形式过于庞大臃肿,设立大量没有必要的行政机构。(2)行政机构运转不灵,效率低下。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造成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往往因扯皮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3)行政人员素质不高。尤其是部分国有垄断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升降、淘汰和辞退等人事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

2.行政管理模式落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顾及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的的行政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搞形式主义,不讲时效,华而不实,死板僵化,脱离实际,造成大量浪费,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缺乏行政管理意识。许多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由于根本不熟知和不了解自己企业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推行的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与企业发展规划相背离,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协调作用,反而制造出不应有的混乱,导致企业员工反感并且排斥行政管理人员的指挥,发挥不了行政管理应具有的职责和作用。

三、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1.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管理手段创新。首先,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向着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以计算机、多媒体,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化传媒,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把各种有益的信息向全体职工传送,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管理水平;再次,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相对稳定的。随着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和依赖度越来越高,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从原来的非主导地位逐渐变为主导地位。endprint

2.实行和完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行政一把手(厂长或者经理)负责制,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一把手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其次必须保证行政一把手的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实施管道,再次,行政一把手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3.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干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一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制胜的法宝之一。一般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优秀的政治素质、强烈的创新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力结构包括以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咨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择优决断能力和以善于选择实施办法、用人知人善任、协调统筹全局、应变临阵不乱为内容的决策制定能力。知识结构则包括一般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三大方面。可以说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制胜的法宝之一。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实施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1)物资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利益固然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精神需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较物质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可以持久地起作用。因此,在提高员工的综合待遇时,要侧重他们工作方面的满足感,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鼓励创新和实现个人不同层次需求等内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除了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公司还应不同程度地满足大部分员工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需求。主要做法有:尽量满足员工的培训、娱乐、社交等要求;在项目部或机关给员工更多关怀,使员工受到信任和尊重,而不是一有错误就以批评为主;尽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畅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完整化的同时,加大工作时间的可伸缩性,并建立以团队友谊为重的企业风格和企业文化,使员工觉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从而在精神层面更好地激励员工。(2)薪酬制度为主,绩效为辅。当前应继续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努力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对内公平性、个体公平性等问题,逐步解决机关与基层员工收入分配的关系、基层单位承包指标的测算准确性、基本单位员工收入与单位效益挂钩等主要问题,提高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改变固有模式,实行弹性福利制度。现有的福利制度强调平均主义,成本很高,但效果不明显,所谓“弹性福利制度”是指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单位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思路是A+B模式,其中A是固定福利项目,如生活补贴、午餐补助、劳保用品,B则由员工在其他项目中自由选择,但得保证其折算成货币总额不能超过一定数额。尤其像住房等隐性福利涉及金额较大,如果显性化,则可以考虑给没分到房子的人员以适当的补贴。弹性福利制度虽然管理成本较高,但是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性化,从长期看是可以值得尝试的一种福利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0.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1999)[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73-87.

[3] 杨万铭.国有资产产权的二重性:困境与出路[J].经济体制改革,2001,(1):81.

[4] 杨蓉.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荣奎.成功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范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 张华.合同管理工作浅谈[J].理论界,2006,(9).

[7] 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行政管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