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创新型优化策略

2014-10-24 16:51钟小鹤
新课程·中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钟小鹤

摘 要:在新课改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在逐日地更新和优化。新课标在指出传统教学问题的同时,还为初中历史开辟出了另一番天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教师必须深入探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课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取得新进步、新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新课标下,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观念、课堂“填鸭式”和学生完完全全充当“听众”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它们将原本较有吸引力的历史变得枯燥而乏味。教师以量求质,要求学生大量记忆知识,学生勉强着自己死记硬背,导致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遭到扼杀。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肩负起责任,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学知识,促进初中历史的进一步优化和改革。

一、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应试心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历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加强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考试。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轻描淡写和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反而成了学生难以感受历史深意,无法正视历史教学意义的最直接原因。另外,在初中学习阶段,历史不是学生的“主课”,成绩的优劣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在呼吁取消初中历史的教学任务,声称借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实这种极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家长、学生甚至学校对历史学科的漠视,他们看不到历史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2.理论脱离实际

“以史为鉴”告诉我们,历史不仅是在重现过去,它更是要与今天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换言之,历史教学不可以脱离实际。因为教学一旦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便会疲于学习,甚至产生“历史学习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热情。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死记硬背,主要目的是得高分,他们认为历史是一门难学而又无用的学科,所以常常会出现花费大把时间记忆但隔天就忘知识的情况。在单纯应试心理的指引下,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难以具备历史素养和人文科学品质。比如,学生在看新闻或读报纸时,看到一些社会问题,但却没有足够的分析透视能力,完全不知其所云,这就是历史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结果。

3.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首先组织教学,然后复习上一课知识,接着教师开始讲述新课,学生巩固新课,最后再布置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着,不掺杂任何改变和创新。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知识记忆要求,也许学生可以得到暂时的优秀成绩,但长远来看,这实际上却降低了历史的实际价值,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因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变,否则历史永远无法发挥功效,也始终达不到新课标要求。

二、创新型初中历史教学

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标的提出是我国教学观念的转折点,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曾经的应试心理变成人文教育情怀,让学生学会以人为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看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比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知识点时,我并不是从上课讲到下课,而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让他们对本课中的基本人物、事件主体、具体时间进行归纳,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先前准备好的该时期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视频影音中全面地了解历史经过,对清朝衰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巧妙设置情景,让学生假想自己身处清朝,想一想面对该时期社会上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应付、怎样改革。解绑学生思维,让他们自由畅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这节课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归功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即改变以往单方面知识输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发现、探索和总结的主体,在思考中提高人文科学素养。

2.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生本理念,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由互动,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收获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注重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创设。最后,在教学中必须注入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学知识和想法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大胆假设和创新。具体创新型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

(1)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团体协作性。在合作学习模式之下,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顺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先将任一历史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对该知识点进行探究、总结和归纳,每个小组由代表展示探讨结果,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便于知识巩固。

(2)设问探究。教学内容可以经过整合,以问题的形式串联在一起,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分析提示下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脉络。

(3)情境教学。历史知识发生在过去,仅靠文本信息和插图是无法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要点的,所以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进而更清晰的感知问题,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意义深重,以史为镜,可以明是非,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新课标为教学准则,不断创新和优化历史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琼.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吴丽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

[3]付秀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