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建设及合作学习实施案例分析

2014-10-27 03:30任莉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分组同伴设计

任莉

一、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1.有效分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这种合作比较牵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1)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3)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

为了避免如上问题,有些合作实验中尝试用同质分组。即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相近的进行分组。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如“整式的乘除” 这一节课,涉及了11个问题,教师让全班小组合作了11次,每次小组都不知道要合作什么内容,而且都是如闪电般几秒后就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使学生无所适从,一堂课中是教师主导下的小组活动。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明确小组的任务,并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考查,那么就会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创造合作的机会——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1.问题情境设计

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由于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具有多种答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与沟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体现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同的解决策略。

2.教学方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验、实践并尝试发现,亲历知识的形成。数学实验、尝试发现、社会实践等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一课题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什么情况下,无盖正方体的体积会较大时,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分工合作、讨论研究,通过理性地计算、直觉地判断,归纳出初步结论。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又如:学完扇形统计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生活垃圾、消费结构、校园绿化”等专题。将学生按异质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也可以组织小组编制数学报,办报过程就是学生收集加工信息、交流讨论、创新的合作过程,在这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数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个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

3.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效率

一节课老师在引入时设计的问题引起了组内的分歧,使讨论显得必要,首先必须达成组内的意见一致;然后学生们的答案与老师的期望产生了矛盾,激起学生们的疑惑和找出产生矛盾的原因的欲望,教师再次把握住了这个合作的时机。当然这些时机和机会大多需要老师事先设计好,使得合作讨论自然而又必要,而不是生硬的插进来的。

三、对学生的指导

1.根据合作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一般需要讨论的问题或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都是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所以教师应估计好所需的时间,让讨论和合作尽量充分,达到一定效果,不然就有变成了走形式。

2.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合作的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和收集信息

教师在巡视时不要停留于形式,随意地与学生交流几句,而应利用这段空隙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给予指导,比如可以帮个别小组再次明确任务、强调合作规范,或者在小组内出现障碍而无法继续时给予一些提示,或者帮助学生精炼语言等等,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另外,教师在巡视时还应尽可能掌握每个小组的情况,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等可以在小结时提出,再比如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都得到了哪些不同的结论,避免在提问或展示时的重复。

所以在对小组进行指导时,可以通过抽查了解目标达成的情况和困难之处,使教师能对后面学生的回答作出预见,更有效地解决,如果没出现可作为补充。

四、建立同伴间良好的依赖关系

社会心理和应用行为的研究表明,合作关系增强了组员间的相互协作,人们在合作环境中比在竞争的和个体化的环境中有更多的相互帮助行为。在大卫·约翰逊等所著的《合作学习的原理》[2]一书中对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有这样的描述:

(1)无论学生间的第一印象和态度如何,合作学习的学生比竞争或个人学习的学生会发展建立更多的彼此承诺和关怀。合作学习班级的学生更喜爱老师,觉得老师在学术和跟人方面更支持和接受他们。(2)个体与同伴相互作用时,他们可从对方身上直接学到一些从成年人身上学不到的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在他们互相作用中,个体认同朋友所具有的令人羡慕的能力并模仿彼此的行为。(3)个体常常缺乏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忍耐力。同伴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期望、指导和强化。(4)学生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学会以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和问题。(5)同伴比任何其他社会因素更能影响学生对教育的渴望。在教学中,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可使同伴的关系成为有意义的互依。合作学习时,学生体验到归属感、接纳、支持和关怀,学习并实践保持互依关系所需的社会技巧和社会角色。(6)达成共同目标的共同努力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而且组员心理越健康,他们就越能致力于共同努力,也就越能创造、建立和维持包括关心和承诺在内的关系。

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甚至比合作结果更重要。

五、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合作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一种是小组合作完后的及时评价。

另一种是长期的过程性评价,如富阳永兴中学的孙迪如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20年的合作学习教学探索,他围绕学好数学所需的一些基本方法和途径设计了一套全方位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的评价表,使得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组织形式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有一定的评价机制作保障和推动,从而使学生从捆绑式的不自觉的合作行为走向了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分组同伴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分组
有种设计叫而专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落地
设计之味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