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研究

2014-10-27 03:30韩敏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小学数学

韩敏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之后,数学思维被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所重视,在教学中逐步改变为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教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在练习快速接受新知识,用相应原理解决一系列问题,并且进行知识的迁移。本文就从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体现入手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培养

通常人们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加减乘除的运算,仅仅看到了数学表面的计算结果,而忽略了在进行数学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对于思维的培养,更忽略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推理、总结概括、观察、想象等能力。而具备了这些能力,往往可以给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现实中某些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各方面的体现

1.1 数学思维体现在学生学习素质上

传授知识并不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传授如何学习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即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若在课堂的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不了解知识的原理等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并且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将来的高层次学习和工作技能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不了解本质的学习终究是表面的学习,不学会原理就无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公式,只会生搬硬套,问题稍有改变就无法解决。

1.2 数学思维体现在学生判断力、总结能力上

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学生的判断力和总结能力上。学生的判断力表现为学生是否敢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和老师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勇于质疑老师、质疑教材,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老师和教材教授的知识。学生的总结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体系的能力,也就是在老师讲完部分知识之后,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从而思维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得到提高。

2 培养小学生优秀数学思维的几点看法

2.1 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环境

古语有句话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示我们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方的忽略都对学生的培养有不利影响。而疑问常常是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设置疑问点,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进行大脑的思维活动。提问问题只是思维的一个起始点,它可以给学生思维的构建指明一个方向,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还要有与独立思考和同学探讨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独立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寻找相关的知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和同学进行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观点,然后对各种解题方案进行比较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定一个正确答案,而不是依赖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在课堂中通过创意性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思维状态,并且通过逻辑表述来阐发自己的观点。

2.2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数学也是一样。从心理学来说,如果能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其结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可以让大脑组织更加活跃,对发现的新要素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笔者的经验是,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智力因素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发现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内容。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运用都是以观察实践为基础,然后再进行总结和推理,对于事物的想象和创造也是依靠观察来实现的。有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且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但增加了数学课堂的乐趣,也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3 通过动手实践让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足以解决数学问题之前,一些直观的表述非常有利于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践的教学,让学生适当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去学习。很多事实案例都证明,动手能力的增强可以很好的促进思维的进步,很多科学发现也都来源于实践。比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授的千克、千米等质量和长度单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带学生走一段路程,让学生感知千米的距离,或者让学生动手称称一块砖、一本书的重量,大概知道公斤的概念。在教授立体几何的时候,让学生动手做出边长一厘米和一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或者用纸片剪裁出所学过的几何图形,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又比如说小学数学中的“牛吃草”问题,牛一边吃草,草一边长,对于小学生来说何时牛才能吃完草是一个非常难以计算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题目用实物具体化,用粉笔代替草,每次放入一根粉笔并且拿出两根粉笔,代表长草和吃草的速度,直到牛将草吃完,这样给学生直观展示“原来的草+新长的草=牛吃的草”这一动态平衡的原理,方便学生建立方程等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探索规律。

3 总结

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同学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问题,引发同学兴趣,让学生动脑思考和讨论,并且运用手边事物对题目进行直观的讲解,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学生一定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爱好数学,学好数学,并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贾晓虹.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启发方法[J]. 学周刊,2013,36:175.

[2]安振玺. 趣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22.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小学数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