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影视鉴赏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效能

2014-10-27 03:30徐迅刘静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菲尔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徐迅 刘静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我也想过很多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懒惰”,用了做为一个老师可以想到的方法都用到了,可是效果就像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过段时间学生们又回归原点,上课又会出现各种开小差,几乎就没有那节课不需要整理纪律的,难得的几节安静的课堂,是因为个个都是昏昏欲睡,任老师在讲台上独自表演,“让他(她)成为一个没有观众的演员”。

如果是个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那就另当别论。如何激励学生自觉地踊跃地举手发言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那种积极发言的课堂对我来说是个奢望,再实现这个奢望之前,还是要想想怎么抓住学生的心和眼。

学校里教学设备更新,开始有了多媒体器材,在时下信息爆发的电子时代,能不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这样是不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主动思考、发言、讨论呢?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也曾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教育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可是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教育形式有着诸多的“排异”反应,再三考量之后,决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尝试,用电影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语文课的兴趣,在播映之前我先设置问题:有关电影里的角色的名字,针对相关情节提问。

有一次选了部影片《偷天情缘》,曾获得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男主角菲尔是个气象播报员,每年的2月2日他还要前往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菲尔对这工作感到很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报导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搁了。第2天醒来后,菲尔意外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

针对这一情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像菲尔一样,只能活在某一天,应该怎么活,下面我们来看看主人公是怎么活的?

于是开始播放影片,看完之后,学生们开始思考有关情节的问题,并陆续有学生举手,有位同学的答案是:主人公开始的时候感到恐惧,因为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小镇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但是不久又发现自己实际上成了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可以为所欲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享受物质的生活,但是却不能得到正真的爱情,主人公又开始感到厌倦,陷入迷茫、无聊、绝望的痛苦之中;当主人公开始放弃自私的行为,开始帮助他人,开始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时候,他不仅成为小镇上人人喜爱的人,获得了爱情,而且还迎来了新的一天2月3日。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又將问题引向有关人生价值的思考:

(师)为自己而活着最终会……

(众人)陷入绝望、没有出路

(师)为他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

(众人)获得尊重,获得快乐,得到爱情,收获幸福

(师)不断学习会……

(众人沉默,教师自答)歌德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认清自己,完善自我;拉曾说:“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只有学习才会明白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无助的时候,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学习,会让人重新获得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课程结束后,有些同学“意犹未尽”,来到我面前对故事的一些情节不断的提问。评价课程的好坏,仅仅看教学的方式是不够的,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开发出了很多的教学形式,诸如:分组讨论、小组文化、自主学习、学生教老师评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怎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问题上是不是更应该被关注呢?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起来了,学生自认会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下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不是也可以“登堂入室”,成为课程教材的选材范畴?望有心于教育事业的学者专家们在此问题上再行商榷。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菲尔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