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数学课堂的智慧评价

2014-10-31 21:02王俭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反例长方形正方形

王俭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口语技巧、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亲切、生动、恰当、到位、富有感召力的评价语言,能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追求规范性和科学性,而或多或少忽视了评价性,从而造成一些教学的缺憾:如因为不够准确而导致错误引导、因为不够激励而导致缺乏效能、因为不够幽默而导致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在“智慧”中教学。

一、智中融慧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在一次愉快的野餐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军和小红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师: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要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呢?

生1:4个苹果,小军分到两个,小红也分两个,他们就满意了。

生2:两瓶矿泉水,小军一瓶,小红一瓶,他们也很满意。

还有学生在下面嘀咕:蛋糕每人半个。

……

也许这些回答让老师措手不及,老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料学生开始讨论起蛋糕了。如果就此乱了阵脚,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老师不妨抓住时机,设计有效评价,适当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不错。

抓住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并适当引导学生理性回归知识要点“平均分”,课堂效果达到了,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二、智中有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理性领域。新课程背景下,历来被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宽容学生的个性,通过充满爱和智慧的课堂语言来激励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困难,并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灵气。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课前布置了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作业: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每次摆的情况填在下表里。

思考:

(1)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分别可以摆( )、( )、( )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分别是( )、( )、( )平方厘米。

(2)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分别可以摆( )、( )、(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分别摆( )、( )、( )排。

(3)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请观察这张表格,想想小正方形排列的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1: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面积相等。

生2:小正方形每一排的个数和排数相乘的积就是和面积相等。

师:你的回答已经很完美了,只要把某些地方稍作修改,那就更完美了,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愿意再试一试吗?

针对第2个学生已经基本发现了规律,笔者试着用这样充满爱的评价语言可以鼓励孩子说得更好——最后得出结论: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排数就是长方形的宽,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课堂上往往遇到孩子一时回答不出的情况,我们不妨这样来评价:“我想你一定还在思考,让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认真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

是啊,课堂中少了批评的话语,满满的都是积极鼓励,充满爱的评价,孩子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课堂。我们何不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暂时先放下你心中的不快,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个有“爱”的智慧老师。

三、智中幽默

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形式。 (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07页)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巧妙地、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消除紧张和疲劳,在形象的比方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对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比如,可以用举反例的方法,即将错就错,用同样的错误例子启发别人认识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意模拟举出一个类似的错例,鲜明地暴露出其错误甚至荒唐的一面,让学生从这个反例中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行纠正。

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盘桃有4个,猴妈妈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但当问到分数1/4中的“4”表示什么时,不少学生认为“4”表示4个桃子。面对学生的错误,笔者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如果这盘桃有8个,那么这4只猴就分得这盘桃的1/8啦。”

这个鲜明的反例一出,不少同学马上发现了自己原来的错误,有的站起来说:“这个‘4不是表示桃子的个数,而是表示分的份数。”通过这个反例,学生摆脱了具体实物的“个数”对平均分的“份数”的干扰,比较深刻地掌握了“份数”与“个数”的区别,正确地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不少学生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干扰,错误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等于相邻两条边相乘的积。有位老师没有立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故意画出一个边长长度不变、高变短的平行四边形,然后风趣地说:“照你的算法,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大家看看图,相等吗?再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鲜明对比的反例,使学生恍然大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否定了自己原来的算法,而且直观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正确的猜想和方法。

当然,幽默的手法有这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有替换、错位等等。教学中运用幽默手法,常常可以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这样教学效果更好。不论运用哪种幽默手法,都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具有教育性。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手法,绝不能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也不能庸俗低级,给学生带来不健康的东西,更不能讽刺、挖苦、侮辱、打击、伤害学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口语技巧、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亲切、生动、恰当、到位、富有感召力的评价语言,能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追求规范性和科学性,而或多或少忽视了评价性,从而造成一些教学的缺憾:如因为不够准确而导致错误引导、因为不够激励而导致缺乏效能、因为不够幽默而导致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在“智慧”中教学。

一、智中融慧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在一次愉快的野餐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军和小红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师: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要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呢?

生1:4个苹果,小军分到两个,小红也分两个,他们就满意了。

生2:两瓶矿泉水,小军一瓶,小红一瓶,他们也很满意。

还有学生在下面嘀咕:蛋糕每人半个。

……

也许这些回答让老师措手不及,老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料学生开始讨论起蛋糕了。如果就此乱了阵脚,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老师不妨抓住时机,设计有效评价,适当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不错。

抓住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并适当引导学生理性回归知识要点“平均分”,课堂效果达到了,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二、智中有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理性领域。新课程背景下,历来被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宽容学生的个性,通过充满爱和智慧的课堂语言来激励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困难,并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灵气。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课前布置了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作业: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每次摆的情况填在下表里。

思考:

(1)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分别可以摆( )、( )、( )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分别是( )、( )、( )平方厘米。

(2)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分别可以摆( )、( )、(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分别摆( )、( )、( )排。

(3)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请观察这张表格,想想小正方形排列的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1: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面积相等。

生2:小正方形每一排的个数和排数相乘的积就是和面积相等。

师:你的回答已经很完美了,只要把某些地方稍作修改,那就更完美了,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愿意再试一试吗?

针对第2个学生已经基本发现了规律,笔者试着用这样充满爱的评价语言可以鼓励孩子说得更好——最后得出结论: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排数就是长方形的宽,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课堂上往往遇到孩子一时回答不出的情况,我们不妨这样来评价:“我想你一定还在思考,让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认真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

是啊,课堂中少了批评的话语,满满的都是积极鼓励,充满爱的评价,孩子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课堂。我们何不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暂时先放下你心中的不快,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个有“爱”的智慧老师。

三、智中幽默

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形式。 (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07页)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巧妙地、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消除紧张和疲劳,在形象的比方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对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比如,可以用举反例的方法,即将错就错,用同样的错误例子启发别人认识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意模拟举出一个类似的错例,鲜明地暴露出其错误甚至荒唐的一面,让学生从这个反例中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行纠正。

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盘桃有4个,猴妈妈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但当问到分数1/4中的“4”表示什么时,不少学生认为“4”表示4个桃子。面对学生的错误,笔者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如果这盘桃有8个,那么这4只猴就分得这盘桃的1/8啦。”

这个鲜明的反例一出,不少同学马上发现了自己原来的错误,有的站起来说:“这个‘4不是表示桃子的个数,而是表示分的份数。”通过这个反例,学生摆脱了具体实物的“个数”对平均分的“份数”的干扰,比较深刻地掌握了“份数”与“个数”的区别,正确地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不少学生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干扰,错误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等于相邻两条边相乘的积。有位老师没有立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故意画出一个边长长度不变、高变短的平行四边形,然后风趣地说:“照你的算法,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大家看看图,相等吗?再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鲜明对比的反例,使学生恍然大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否定了自己原来的算法,而且直观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正确的猜想和方法。

当然,幽默的手法有这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有替换、错位等等。教学中运用幽默手法,常常可以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这样教学效果更好。不论运用哪种幽默手法,都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具有教育性。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手法,绝不能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也不能庸俗低级,给学生带来不健康的东西,更不能讽刺、挖苦、侮辱、打击、伤害学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口语技巧、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亲切、生动、恰当、到位、富有感召力的评价语言,能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追求规范性和科学性,而或多或少忽视了评价性,从而造成一些教学的缺憾:如因为不够准确而导致错误引导、因为不够激励而导致缺乏效能、因为不够幽默而导致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在“智慧”中教学。

一、智中融慧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在一次愉快的野餐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军和小红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师: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要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呢?

生1:4个苹果,小军分到两个,小红也分两个,他们就满意了。

生2:两瓶矿泉水,小军一瓶,小红一瓶,他们也很满意。

还有学生在下面嘀咕:蛋糕每人半个。

……

也许这些回答让老师措手不及,老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料学生开始讨论起蛋糕了。如果就此乱了阵脚,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老师不妨抓住时机,设计有效评价,适当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不错。

抓住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并适当引导学生理性回归知识要点“平均分”,课堂效果达到了,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二、智中有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理性领域。新课程背景下,历来被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宽容学生的个性,通过充满爱和智慧的课堂语言来激励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困难,并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灵气。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课前布置了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作业: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每次摆的情况填在下表里。

思考:

(1)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分别可以摆( )、( )、( )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分别是( )、( )、( )平方厘米。

(2)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分别可以摆( )、( )、(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分别摆( )、( )、( )排。

(3)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请观察这张表格,想想小正方形排列的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1: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面积相等。

生2:小正方形每一排的个数和排数相乘的积就是和面积相等。

师:你的回答已经很完美了,只要把某些地方稍作修改,那就更完美了,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愿意再试一试吗?

针对第2个学生已经基本发现了规律,笔者试着用这样充满爱的评价语言可以鼓励孩子说得更好——最后得出结论: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排数就是长方形的宽,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课堂上往往遇到孩子一时回答不出的情况,我们不妨这样来评价:“我想你一定还在思考,让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认真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

是啊,课堂中少了批评的话语,满满的都是积极鼓励,充满爱的评价,孩子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课堂。我们何不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暂时先放下你心中的不快,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个有“爱”的智慧老师。

三、智中幽默

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形式。 (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07页)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巧妙地、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消除紧张和疲劳,在形象的比方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对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比如,可以用举反例的方法,即将错就错,用同样的错误例子启发别人认识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意模拟举出一个类似的错例,鲜明地暴露出其错误甚至荒唐的一面,让学生从这个反例中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行纠正。

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盘桃有4个,猴妈妈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但当问到分数1/4中的“4”表示什么时,不少学生认为“4”表示4个桃子。面对学生的错误,笔者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如果这盘桃有8个,那么这4只猴就分得这盘桃的1/8啦。”

这个鲜明的反例一出,不少同学马上发现了自己原来的错误,有的站起来说:“这个‘4不是表示桃子的个数,而是表示分的份数。”通过这个反例,学生摆脱了具体实物的“个数”对平均分的“份数”的干扰,比较深刻地掌握了“份数”与“个数”的区别,正确地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不少学生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干扰,错误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等于相邻两条边相乘的积。有位老师没有立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故意画出一个边长长度不变、高变短的平行四边形,然后风趣地说:“照你的算法,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大家看看图,相等吗?再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鲜明对比的反例,使学生恍然大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否定了自己原来的算法,而且直观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正确的猜想和方法。

当然,幽默的手法有这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有替换、错位等等。教学中运用幽默手法,常常可以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这样教学效果更好。不论运用哪种幽默手法,都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具有教育性。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手法,绝不能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也不能庸俗低级,给学生带来不健康的东西,更不能讽刺、挖苦、侮辱、打击、伤害学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反例长方形正方形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对称不等式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