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差异研训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校本 教研有效性的研究

2014-10-31 05:25张玮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组研训校本

张玮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英美等国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兴起的。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校本教研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教研”已成为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人总是存在各种差异,老师亦是。教师是差异发展的人,教师的差异和差异发展是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我们尝试根据差异教育的理论设想出来的一种研训策略——差异研训。尊重教师个性差异是差异研训的立足点,也是差异研训区别于其他的关键之处。校本教研应做出多样化的选择,以适应教师个体差异的需要。差异研训就是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点,想方设法去满足差异性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开展在尊重教师个性差异的校本研训对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二、差异研训的内容界定

教师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之间生理、心理上具有的不同个体特征,这种差异称为个体间差异。二是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个体内因此又称为个体内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兴趣、能力间的不平衡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教研的核心目的是在尊重教师的个体间差异基础上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各种差异中,我们重点关注:

1、备课、上课、评课等执教能力的差异。通过关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进,加强课堂实践与研究,缩小科组内成员执教能力的差异。

2、应用理论改进教学能力的差异。通过运用科组内成员本身的教学差异,以强带弱,唤醒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有效提升各自的专业素养。

三、运用差异研训提高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策略

(一)运用差异,积极期待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传递积极期望,使人进步更快。因此,在科组开展校本教研时,应先充分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的差异性,正面鼓励教师,在聆听的同时给不同的老师设定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的任务、压不同的担子、赐相同的信任和鼓励。例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多上展示课、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另外,了解教师的差异,积极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途径,帮助教师走出发展的“瓶颈”。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二)运用差异,制定规划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使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寻找体现自己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必须事先做好规划,否则,可能导致盲目行动。首先,让教师了解发展规划的类型和了解发展规划的内容与文本设计,然后,要求每位教师分析自身的差异,结合自己年龄特征、身体状况、专业特点和发展愿景,具体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做好教师专业规划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使每位教师学会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运用差异,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每个教师在不同目标体系中都能获得相应层次的成功体验,从实现小目标开始,拾级而上,科组的整体目标也在此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并逐步实现。

(三)运用差异,合理竞争

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在学校内部挖掘或通过公招从外引进一些“新生活力”,通过同课异构、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校内解题比赛、同级组质量分析会等,创造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教师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同时,运用差异,因才设“岗”,细化科组教研的管理网络,将工作分解成若干组织,如:教材研究组、教法研究组、学情研究组、课件制作组等等,分别安排一位组长,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展所长。

(四)运用差异,抱团发展

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让大家感到,学校及学生的教育已无法由一个人来担当了,必须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团结协助来完成。所以教师越来越觉得需要全体力量的支撑。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学习、反思、创新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使个人与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协调地发展,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为了充分发挥差异研训策略在教研中的特殊功能,我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及教师教学实践的现状,选择科学先进的研究主题,结合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引入以课例为载体,以“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为特征,融合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动反省为一体的操作模式。(如图)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全员参与,互帮互助,各显其能。每一次学校的科组教研课、赛课、市区展示课,全科组老师都齐心协力,出谋划策,通力合作,出现一人展示“众人拾柴”的互助氛围,在合作中智慧共生。

总之,差异研训是在承认教师差异和差异发展客观性的前提下,研究教师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研训措施,在教师发展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教师发展中的差距;但更重要的要看到每个教师的长处与发展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机会,张扬教师的个性与特长,既能以长补短,又能各俱所长,从而实现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东】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英美等国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兴起的。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校本教研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教研”已成为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人总是存在各种差异,老师亦是。教师是差异发展的人,教师的差异和差异发展是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我们尝试根据差异教育的理论设想出来的一种研训策略——差异研训。尊重教师个性差异是差异研训的立足点,也是差异研训区别于其他的关键之处。校本教研应做出多样化的选择,以适应教师个体差异的需要。差异研训就是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点,想方设法去满足差异性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开展在尊重教师个性差异的校本研训对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二、差异研训的内容界定

教师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之间生理、心理上具有的不同个体特征,这种差异称为个体间差异。二是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个体内因此又称为个体内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兴趣、能力间的不平衡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教研的核心目的是在尊重教师的个体间差异基础上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各种差异中,我们重点关注:

1、备课、上课、评课等执教能力的差异。通过关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进,加强课堂实践与研究,缩小科组内成员执教能力的差异。

2、应用理论改进教学能力的差异。通过运用科组内成员本身的教学差异,以强带弱,唤醒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有效提升各自的专业素养。

三、运用差异研训提高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策略

(一)运用差异,积极期待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传递积极期望,使人进步更快。因此,在科组开展校本教研时,应先充分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的差异性,正面鼓励教师,在聆听的同时给不同的老师设定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的任务、压不同的担子、赐相同的信任和鼓励。例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多上展示课、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另外,了解教师的差异,积极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途径,帮助教师走出发展的“瓶颈”。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二)运用差异,制定规划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使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寻找体现自己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必须事先做好规划,否则,可能导致盲目行动。首先,让教师了解发展规划的类型和了解发展规划的内容与文本设计,然后,要求每位教师分析自身的差异,结合自己年龄特征、身体状况、专业特点和发展愿景,具体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做好教师专业规划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使每位教师学会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运用差异,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每个教师在不同目标体系中都能获得相应层次的成功体验,从实现小目标开始,拾级而上,科组的整体目标也在此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并逐步实现。

(三)运用差异,合理竞争

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在学校内部挖掘或通过公招从外引进一些“新生活力”,通过同课异构、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校内解题比赛、同级组质量分析会等,创造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教师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同时,运用差异,因才设“岗”,细化科组教研的管理网络,将工作分解成若干组织,如:教材研究组、教法研究组、学情研究组、课件制作组等等,分别安排一位组长,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展所长。

(四)运用差异,抱团发展

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让大家感到,学校及学生的教育已无法由一个人来担当了,必须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团结协助来完成。所以教师越来越觉得需要全体力量的支撑。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学习、反思、创新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使个人与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协调地发展,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为了充分发挥差异研训策略在教研中的特殊功能,我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及教师教学实践的现状,选择科学先进的研究主题,结合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引入以课例为载体,以“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为特征,融合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动反省为一体的操作模式。(如图)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全员参与,互帮互助,各显其能。每一次学校的科组教研课、赛课、市区展示课,全科组老师都齐心协力,出谋划策,通力合作,出现一人展示“众人拾柴”的互助氛围,在合作中智慧共生。

总之,差异研训是在承认教师差异和差异发展客观性的前提下,研究教师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研训措施,在教师发展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教师发展中的差距;但更重要的要看到每个教师的长处与发展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机会,张扬教师的个性与特长,既能以长补短,又能各俱所长,从而实现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东】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英美等国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兴起的。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校本教研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教研”已成为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人总是存在各种差异,老师亦是。教师是差异发展的人,教师的差异和差异发展是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我们尝试根据差异教育的理论设想出来的一种研训策略——差异研训。尊重教师个性差异是差异研训的立足点,也是差异研训区别于其他的关键之处。校本教研应做出多样化的选择,以适应教师个体差异的需要。差异研训就是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点,想方设法去满足差异性的需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开展在尊重教师个性差异的校本研训对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二、差异研训的内容界定

教师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之间生理、心理上具有的不同个体特征,这种差异称为个体间差异。二是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个体内因此又称为个体内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兴趣、能力间的不平衡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教研的核心目的是在尊重教师的个体间差异基础上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各种差异中,我们重点关注:

1、备课、上课、评课等执教能力的差异。通过关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进,加强课堂实践与研究,缩小科组内成员执教能力的差异。

2、应用理论改进教学能力的差异。通过运用科组内成员本身的教学差异,以强带弱,唤醒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有效提升各自的专业素养。

三、运用差异研训提高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策略

(一)运用差异,积极期待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传递积极期望,使人进步更快。因此,在科组开展校本教研时,应先充分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的差异性,正面鼓励教师,在聆听的同时给不同的老师设定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的任务、压不同的担子、赐相同的信任和鼓励。例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多上展示课、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另外,了解教师的差异,积极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途径,帮助教师走出发展的“瓶颈”。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二)运用差异,制定规划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使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寻找体现自己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必须事先做好规划,否则,可能导致盲目行动。首先,让教师了解发展规划的类型和了解发展规划的内容与文本设计,然后,要求每位教师分析自身的差异,结合自己年龄特征、身体状况、专业特点和发展愿景,具体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做好教师专业规划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使每位教师学会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运用差异,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每个教师在不同目标体系中都能获得相应层次的成功体验,从实现小目标开始,拾级而上,科组的整体目标也在此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并逐步实现。

(三)运用差异,合理竞争

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在学校内部挖掘或通过公招从外引进一些“新生活力”,通过同课异构、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校内解题比赛、同级组质量分析会等,创造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教师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同时,运用差异,因才设“岗”,细化科组教研的管理网络,将工作分解成若干组织,如:教材研究组、教法研究组、学情研究组、课件制作组等等,分别安排一位组长,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展所长。

(四)运用差异,抱团发展

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让大家感到,学校及学生的教育已无法由一个人来担当了,必须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团结协助来完成。所以教师越来越觉得需要全体力量的支撑。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学习、反思、创新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使个人与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协调地发展,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为了充分发挥差异研训策略在教研中的特殊功能,我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及教师教学实践的现状,选择科学先进的研究主题,结合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引入以课例为载体,以“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为特征,融合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动反省为一体的操作模式。(如图)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全员参与,互帮互助,各显其能。每一次学校的科组教研课、赛课、市区展示课,全科组老师都齐心协力,出谋划策,通力合作,出现一人展示“众人拾柴”的互助氛围,在合作中智慧共生。

总之,差异研训是在承认教师差异和差异发展客观性的前提下,研究教师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研训措施,在教师发展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教师发展中的差距;但更重要的要看到每个教师的长处与发展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机会,张扬教师的个性与特长,既能以长补短,又能各俱所长,从而实现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广东】

猜你喜欢
科组研训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基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策略——以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组稿之三 例说2018年全国卷“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方式与教学启示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组稿之一 历史解释的两种考查类型及教学培养策略——基于2016年以来全国卷高考题的探讨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教研活动掠影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