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2014-10-31 06:01沈红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思想品德

沈红英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实践中的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尝试体验中,我深深认识到品德课堂“融入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才能使品德课堂真正“融入生活”?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联系生活,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二、关注生活,享受生活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

三、体验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联合街道社区开展了保护身边的“朋友”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被破坏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破坏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保护公共设施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领悟生活,融入生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这天我班体育课,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小型竞赛。看得出孩子们兴致很高,叫我感动的并非精彩的比赛场面,而是有一组同学赛完后时,非常真诚地、由衷地对下一位同学说:“加油!加油!”这完全是他们自发的,没有教师刻意地教他们这么去做,也没有人引导或者提醒他们,他们就这么做了。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做作或矫情。

这令我又想到了课堂上他们给予进步同学鼓励的掌声。那也是他们自发的,我没有规定或说要求他们鼓掌,他们就这么做了。我欣慰,我骄傲!因为这是我们班的孩子。也许他们不是很聪明伶俐,也许因为家境的缘故,他们很多地方都不如优越家庭出来的孩子:不如他们见多识广,不如他们灵牙利齿,不如他们乖巧世故……但我可以骄傲地说:他们的纯真善良,是最值得我骄傲的!

在这个飞速发展又浮躁的社会,这样的感动曾经被人们忽略甚至抛弃,当人们再次回头来寻时,是多么迷惘。忽略它容易,寻回它难哪!我们的孩子们从小也缺乏这种关注和感动,在成人的竞争中,他们也学会了竞争。竞争固然重要,但是,是否还有像学会为他人加油这样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求?

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思想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