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总结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2014-11-01 21:36黄巧玲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面部轮廓颞部注射器

郭 亮, 徐 凯, 桂 思, 黄巧玲, 章 鑫, 叶 丽

临床总结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郭 亮, 徐 凯, 桂 思, 黄巧玲, 章 鑫, 叶 丽

自体脂肪移植; 颗粒脂肪; 面部年轻化

自体脂肪因具有供源充足、容易获取、组织相容性良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整形美容医师的青睐[1-3]。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进行面部美容,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5例患者。男性23例,年龄21~45岁;女性72例,年龄21~58岁。患者填充部位、例数及年龄范围等见表1。部分患者同时进行多部位填充治疗。

2 方法

2.1 自体脂肪的制备 采用标准自体脂肪注射器负压吸引法,自体脂肪供区选择皮肤弹性较好、脂肪颗粒较丰富的大腿内侧、臀部或腹部,常规充注肿胀液,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进行低负压抽吸,将吸出的脂肪颗粒用无菌盐水反复冲洗后静置,双层纱布过滤,将纯化的脂肪通过注射器对接口转移到多个1 ml注射器中备用。

表1 患者临床资料及填充剂量

2.2 自体脂肪颗粒的移植 患者采取站立位或坐位,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标记出面部术区位置,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就近原则,一般选择在比较隐蔽的发际内、眉部、口角或口腔黏膜、耳垂后等部位进针,用10 ml注射器针头做皮肤穿刺,16或22 G的单侧孔针头沿穿刺点进入皮肤,多层、多隧道地注射脂肪,适当按摩填充区,使脂肪分布均匀。根据术前估计量填入脂肪,皱纹填入量为2.0~6.5 ml;隆鼻、隆颏、丰唇的填入量为3.0~4.0 ml;凹陷的填充,根据其凹陷程度,一次注射量为2.5~28.0 ml。常规应用抗生素2 d,预防感染。

3 结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67例患者经1次填充,即取得预期的临床效果;28例经2、3次手术填充,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这部分患者主要进行较为凹陷的颞部及鼻唇沟填充治疗。3例患者于术后4~6 d,出现局部硬结,经按摩、热敷后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脂肪液化、纤维囊性化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皱纹及凹陷变浅或消失,面形圆润、丰满,面部轮廓得到明显改善(图1)。

图1 中面部及泪沟自体脂肪注射前后对比 a.术前 b.术后3个月

4 讨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面部皱纹的填充、面部轮廓的调整、面部凹陷的矫正等。对额部、眉间、鼻唇沟、鱼尾纹等进行脂肪填充后,皱纹能明显变浅[4-6];自体脂肪颗粒如用于隆鼻、隆颏,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无需填充太多脂肪量,可重复注射,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避免了人工置入体填充术后常见的假体轮廓。颏部填充适用于下颏短小、方平缺陷者,但不适用于较严重的小颏畸形[7];颞部、面颊部及上眼睑的凹陷,也是衰老的表现。我们将自体颗粒脂肪注射于颞部、上睑、颊部的生理性凹陷区,在矫正凹陷的同时,使面部轮廓饱满柔和,有效地改善了面部皮下脂肪萎缩引起的老化症状[8]。

自体脂肪移植的主要问题是,因移植后脂肪的过度吸收而无法保证手术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脂肪移植后的存留率,减少移植后的吸收,成为该项技术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①选大腿上内侧或者上外侧作为供区,因大腿处脂肪颗粒较腹部等其他部位纯度高,脂蛋白酶的活性也高于其他部位,纤维组织等含量较少,术后易成活;②肿胀液中不加碳酸氢钠, 防止因脂肪细胞的破坏及皂化而导致成活率降低;③使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进行低负压脂肪抽吸,有效地避免了取材与注射过程中脂肪颗粒的损伤,这与之前的文献报道相符[9];④以平衡盐溶液洗涤脂肪颗粒,因其渗透压和主要离子水平较生理盐水更接近人体血清,有利于保护脂肪颗粒的活性;采用静置及双层纱布过滤方法进行脂肪纯化,可避免离心对脂肪细胞造成损伤,提高移植存活率;⑤使用1 ml的注射器,并连接内径16 G或22 G单侧孔钝头针,在穿刺后退针的同时注入脂肪颗粒,在形成隧道的同时将脂肪颗粒定位于受植床内部,采用多层次、多间隙的均匀分散注入法,增加了移植组织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而且有利于再血管化获得成活,减少吸收;⑥除上眼睑外,其他部位可以超量30%注射,远期效果满意;⑦各部位的脂肪吸收率有一定的差别,鼻唇沟、面颊部位的脂肪移植后吸收率略高,通常需要3次甚至更多次的脂肪填充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与该部位表情活动较多有关,而中面部、鼻部、上睑及颞部等部位脂肪移植后,存活率较高,一般2次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每次手术间隔3~6个月。

自体脂肪细胞在填充时,有液化、坏死的可能,具有发生血肿、感染、硬块、脂肪液化、局部高低不平和囊肿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脂肪注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脂肪栓塞,国外曾有报道称,1例眉间区脂肪移植的患者术后出现失明。但是,只要标准操作,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本组95例患者,无上述并发症出现。

因此,对于面部老化、软组织下垂不明显的患者,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避免传统面部除皱术的较大创伤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并充分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随着组织工程脂肪干细胞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深入,以及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整形美容外科必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袁继龙, 单 磊, 姚佳栋.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0,21(4):240-243.

[2] Lamb J. Volume rejuvenation of the face [J]. Mo Med, 2010, 107(3):198-202.

[3] 杨柠泽, 王 滨, 马 岩, 等. 成人面中下部衰老特征及评分量表的研究[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0,21(7):416-419.

[4] Pu LL. Towards more rationalized approach to autologous fat grafting [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2,65(4):413-419.

[5] 卢 玲, 梁 杰, 吴志远, 等.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额颞部凹陷畸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16):2583-2584.

[6] 孟宪勇, 徐晓宇, 陈 伟, 等.自体脂肪填充术在面部轮廓年轻化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267-268.

[7] 陈建军, 卢家灵, 岺德宁, 等.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4):419-422.

[8] 于 波, 杜太超, 邵 祯, 等.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改善面部容貌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19(4):249-251.

[9] 杨家富, 宋 瑜, 侯 帅, 等. 医用注射器抽吸压力的测定[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0, 21(12):734-736.

2014-10-2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FFB06808)

430070 湖北 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整形外科

郭 亮(1979-),男,江西南昌人,主治医师,博士.

10.3969/j.issn.1673-7040.2014.02.021

猜你喜欢
面部轮廓颞部注射器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聊一聊颞部自体脂肪填充方法那些事
颜面部吸脂术联合脂肪移植术对改善面部轮廓的效果观察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应用透明质酸颏部填充联合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重塑面部下1/3轮廓的效果观察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颧骨颧弓内推及下颌角截骨同时隆颏一次性面部轮廓整形术临床研究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