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2014-11-10 23:22祁爱儒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激活剖析

祁爱儒

摘要: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关键词:经典实验素材;激活;剖析;诱发;创造想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常给人一种敬畏、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觉。若能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深刻的剖析,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重新创新与设计,则会将其中蕴涵的科学规律通俗易懂地凸现出来。当然,实现这种转化必须要诱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象。

一、让知识升华为智慧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如图1做了研究空气成分的著名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1/5的氧气。这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1节“空气”的一个实验活动内容。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个实验装置时敬而生畏,第一感觉很复杂,学生一时不能理清其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再加之教材过度强调“知道”和“现实”,而忽视“理解”过程中所蕴涵的智慧,在此种情景下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就非常有限。若教师对该实验素材进行深度开发,引导学生进行亲历体验,则很容易产生对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操作等内容的创新与想象。

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将会创造性地把“待学知识内容”与“化学实验”有机地联系起来,融入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创新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最终创造性地用实验室常见仪器或自制的简易装置来完成这个经典实验,从而实现了知识升华为智慧的教育内涵。例如让学生在遵从原经典实验原理的前提下,从全新的角度对该实验进行创新与设计:

取适量白磷放入烧烧匙并塞紧橡胶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让其在密闭的集气瓶里燃烧,可以看到集气瓶里烟雾翻腾,最后火焰慢慢熄灭,直观地看到集气瓶里的水面上升约占容积的五分之一。

可见,在创设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而真实地感受到空气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烧的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药品的创新,使用白磷,降低了着火点,容易点燃。从实验药品的选择中凸显了实验背后蕴含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保证学生对化学实验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在经典实验素材活化的过程中,让知识升华为智慧同时而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二、让验证者成为创造者

从实验验证者到实验创造者是体验实验创新设计技术的过程。创新技术设计的核心是技术创造。技术创造是技术改进与创造的核心内容。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教具、仪器的改进和创造,是诱发学生实验技术创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针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所进行的一些创新实验装置,如下图3和图4等。

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上述图2、图3和图4这三套实验创新装置,就会发现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操作过程中三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图2装置显然克服了图3和图4装置的不足之处,即图2装置避免了图3和图4装置实验操作中会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高和少量P2O5颗粒对空气的污染,也克服了图3中部分水充满导管而引起实验结果的偏低等现象。

可见,创新设计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素材的挖掘中适时地引入科学技术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想象灵感,从而促使新科技产品的问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素材的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诱发学生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罗伯特·伯恩斯坦著. 李国庆译.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要: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关键词:经典实验素材;激活;剖析;诱发;创造想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常给人一种敬畏、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觉。若能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深刻的剖析,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重新创新与设计,则会将其中蕴涵的科学规律通俗易懂地凸现出来。当然,实现这种转化必须要诱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象。

一、让知识升华为智慧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如图1做了研究空气成分的著名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1/5的氧气。这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1节“空气”的一个实验活动内容。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个实验装置时敬而生畏,第一感觉很复杂,学生一时不能理清其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再加之教材过度强调“知道”和“现实”,而忽视“理解”过程中所蕴涵的智慧,在此种情景下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就非常有限。若教师对该实验素材进行深度开发,引导学生进行亲历体验,则很容易产生对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操作等内容的创新与想象。

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将会创造性地把“待学知识内容”与“化学实验”有机地联系起来,融入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创新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最终创造性地用实验室常见仪器或自制的简易装置来完成这个经典实验,从而实现了知识升华为智慧的教育内涵。例如让学生在遵从原经典实验原理的前提下,从全新的角度对该实验进行创新与设计:

取适量白磷放入烧烧匙并塞紧橡胶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让其在密闭的集气瓶里燃烧,可以看到集气瓶里烟雾翻腾,最后火焰慢慢熄灭,直观地看到集气瓶里的水面上升约占容积的五分之一。

可见,在创设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而真实地感受到空气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烧的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药品的创新,使用白磷,降低了着火点,容易点燃。从实验药品的选择中凸显了实验背后蕴含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保证学生对化学实验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在经典实验素材活化的过程中,让知识升华为智慧同时而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二、让验证者成为创造者

从实验验证者到实验创造者是体验实验创新设计技术的过程。创新技术设计的核心是技术创造。技术创造是技术改进与创造的核心内容。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教具、仪器的改进和创造,是诱发学生实验技术创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针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所进行的一些创新实验装置,如下图3和图4等。

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上述图2、图3和图4这三套实验创新装置,就会发现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操作过程中三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图2装置显然克服了图3和图4装置的不足之处,即图2装置避免了图3和图4装置实验操作中会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高和少量P2O5颗粒对空气的污染,也克服了图3中部分水充满导管而引起实验结果的偏低等现象。

可见,创新设计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素材的挖掘中适时地引入科学技术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想象灵感,从而促使新科技产品的问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素材的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诱发学生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罗伯特·伯恩斯坦著. 李国庆译.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要: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关键词:经典实验素材;激活;剖析;诱发;创造想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常给人一种敬畏、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觉。若能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深刻的剖析,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重新创新与设计,则会将其中蕴涵的科学规律通俗易懂地凸现出来。当然,实现这种转化必须要诱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象。

一、让知识升华为智慧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如图1做了研究空气成分的著名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1/5的氧气。这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1节“空气”的一个实验活动内容。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个实验装置时敬而生畏,第一感觉很复杂,学生一时不能理清其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再加之教材过度强调“知道”和“现实”,而忽视“理解”过程中所蕴涵的智慧,在此种情景下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就非常有限。若教师对该实验素材进行深度开发,引导学生进行亲历体验,则很容易产生对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操作等内容的创新与想象。

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将会创造性地把“待学知识内容”与“化学实验”有机地联系起来,融入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创新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最终创造性地用实验室常见仪器或自制的简易装置来完成这个经典实验,从而实现了知识升华为智慧的教育内涵。例如让学生在遵从原经典实验原理的前提下,从全新的角度对该实验进行创新与设计:

取适量白磷放入烧烧匙并塞紧橡胶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让其在密闭的集气瓶里燃烧,可以看到集气瓶里烟雾翻腾,最后火焰慢慢熄灭,直观地看到集气瓶里的水面上升约占容积的五分之一。

可见,在创设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而真实地感受到空气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烧的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药品的创新,使用白磷,降低了着火点,容易点燃。从实验药品的选择中凸显了实验背后蕴含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保证学生对化学实验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在经典实验素材活化的过程中,让知识升华为智慧同时而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二、让验证者成为创造者

从实验验证者到实验创造者是体验实验创新设计技术的过程。创新技术设计的核心是技术创造。技术创造是技术改进与创造的核心内容。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教具、仪器的改进和创造,是诱发学生实验技术创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针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所进行的一些创新实验装置,如下图3和图4等。

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上述图2、图3和图4这三套实验创新装置,就会发现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操作过程中三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图2装置显然克服了图3和图4装置的不足之处,即图2装置避免了图3和图4装置实验操作中会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高和少量P2O5颗粒对空气的污染,也克服了图3中部分水充满导管而引起实验结果的偏低等现象。

可见,创新设计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素材的挖掘中适时地引入科学技术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想象灵感,从而促使新科技产品的问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素材的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诱发学生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罗伯特·伯恩斯坦著. 李国庆译.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活剖析
创作剖析
三角函数易错题剖析
绝对值不等式题型剖析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英语课堂中激活快乐因子研究
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