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建设对策

2014-11-17 22:19郜萍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9期
关键词:一体化培养

郜萍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技能型人才也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而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正努力培养适合生产一线需要,掌握机械等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体化人才。这也是将技能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体系进行结合,对人才培养不仅局限于课本中,进行工程建设的培养,在实训基地等地方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育。本文主要是对机械人才一体化的培养工程建设进行分析,并探究人才培养方案,让专业建设在目标上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工程建设,培养机械学生成为有岗位能力的特色人才。

关键词: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

0 引言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机械专业人才一体化的培养,更符合用人单位的发展要求,一体化人才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设备运行效率,还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综合应用,这样可以促进人类资源的优化。在各高校也正进行选拨综合素质高、可塑性强的学生来进行一体化人才的重点培养,这也能够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社会、公司的软实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 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建设的要求

(1)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建设的岗位技术要求

在能源厂、冷轧厂等生产一线上,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极为迫切的,以武钢公司为例,其把生产一线上的岗位需要才是对机械原理、机械基础、机械检修工艺等基础知识有着一定的掌握,并能够正确使用大型的工机具,懂得轴承按照工艺原理等基本技能。

(2)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建设的理论培养要求

对于安装工、机械产品操作工或设备安装工等较为核心的岗位而言,其主要是拥有过硬的操作技术。就比如装配钳工,这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准确的操作,并能够使用工具、工装等,可以将成品进行组合装配等。对于技术的掌握,需要在对人才培养中进行实训项目的合理安排,并与教学讲解相结合,来不断适应社会生产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

(3)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建设的实践培养要求

建立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和校内的实训基地,在教学中让实训与综合训练进行完美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方面,实训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模块,这可以将实训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让学生的各项应用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校内基础技能实训中,可以进行制图测绘、钳工实训及机械加工实训等项目的开设,让学生从基础的划线、锉削、钻孔等做起,规范动作,再逐步进行高层次的操作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心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操作姿势规范,为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外基础和核心技能实训,是较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其主要是夯实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提高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来让校内的学习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对工程建设提出新的看法,并根据企业中生产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扩大思维的宽度。

2 机械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建设具体对策

(1)在教学计划中要与课程计划进行完善

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人才一体化培养中要注意多领域的发展,在课程上可进行模块的划分,如英语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实践操作模块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考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教学内容也是不同的,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课程的职业性和实用性,进行人工智能、创新设计等课程的增加,让专业教学更为职业化、科学化和尖端化。

(2)设立丰富经验的技术指导委员会

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机械人才一体化需要专业的培养,由此设立丰富经验的技术指导委员会,其主要是进行人才目标的专业培养,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上要有正确的把握,制定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计划的论证,让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得到加强,并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为提供一个培养一体化人才的平台而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新。

(3)师资队伍要更具凝聚力和专业水准,教学手段更为现代化

学校要实现机械人才一体化就要有专门的建设师资队伍,这也是重要的基础。在教学手段上要更为先进,多媒体教学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也为传统的教育向现代化教学转变的重要阶段,就比如机械制图、数控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课程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来展现出其具体的形象,并结构系统更为明了,在教学难度上要因人而异,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适应机械人才一体化的发展需要,要求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从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的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从而在教学中不断的深入专业文化,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并强调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执行内外结合、校企合作,并打造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品质和效益,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让学生拥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一体化人才需要具备高素质,动手能力强,这样才会更适应社会的需求,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这也有助于国家工程建设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肖龙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2007(10):143-145.

[2]贺振旗.培养创新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田[J].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3):96-9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培养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