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对五四启蒙现代性的自反性叙事

2014-11-17 08:57张惠玲
山花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文学革命新文学现代性

张惠玲

五四新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重要的历史性产物,在响应五四启蒙运动的号召下,作为思想启蒙的工具而不断完善。它对现代性的追求,充满着浓厚的启蒙意义,确定了构建新文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范式。其思想价值观的核心,在于对现代文明、个性主义的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文学内部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文学主题,主要涉及对五四核心价值的质疑思想和叙事,无论当时文人秉承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各自不同的作品中都多少呈现出对五四主要思想,包括个性主义的质疑,并清晰地表达对这种问题的看法和进行重新的价值估计,新文学呈现的这些自反性叙事,为以后新文学的现代化转变做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工作,为今后人们重新认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学的历史意义,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自反性是指研究者自身对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直固定地被人们认为是五四文学思潮的主要性质,而现代文学作家也大多对这种定义产生质疑,认为五四文学思潮的本质是启蒙主义,而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对五四文学思潮的认定上,一定要结合现代性的元素和角度,深入考察五四文学的历史性意义,考察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表现的精神品质。研究结果证明,在五四时期和后来的一段时间,五四运动和文学革命下萌芽的新文学,在内部思想上流露出对五四思想价值不同角度的质疑和不同程度的否定态度,总体表现出一种“自反性叙事”。

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特点

自反性,是一种涉及现代化领域研究范围的社会学知识,超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束缚,对现代工业社会形态进行抽离,并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中国的五四文化思想启蒙属于正统现代化的范畴领域,自反性主要是针对在运动之后萌发的另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进行描述。通过对五四思想启蒙运动里收获的文化形式和文学手法,进行科学总结和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写作形式和特征,展开了另一个新兴思想领域的论述。其中包含对美学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也包括解放美学现代性的限制,开拓另一片现代性的浩瀚星河。这些行为都是以自反性、现代性为基础,力图彻底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在质疑和否定五四思想文学的现代性的同时,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现代性诉求,多个文学巨匠的不同个性的彰显,共同构成了现代新文学的反传统意识的自反性系统。

1,在文学革命热潮中寻找思想启蒙的手段

五四新文化倡导者对写实主义、文学的抒情手法也比较看重,主张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性,不过,由于强大的启蒙现代性话语的强势压迫,使得这种审美现代性诉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也正是这个原因,造就了五四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性。通过具体考察五四文学革命所处的历史情境,深刻探究当时思潮的主要倾向,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的性质的确定,意义重大。

当时的文学中心以文化批判为主要行文途径和思路,通过文化批判者的立场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的出发点,都来自新旧文化的冲突,以反封建为主。五四文学革命的这一主题思想,是贯穿整个启蒙运动的基本依据,这主要是由于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唤起文学革新。那个时候的新文化人主张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启蒙手段,表达文艺和思想不可分割的联系作用,一方面有效地记录了欧洲文化思想的进步,另一方面强调文学对时代思想的影响作用。因此,文学家通过发布文学作品,试图总结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各个文学爱好者的认识,巩固这一革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胡适,作为那个年代文学改良的优秀领导者,主张以白话行文,体现了启蒙运动在现代性方面的强烈诉求;陈独秀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以及通俗的明了的社会文学”。虽然这只是一个固定的原则要求,但却得到了广大从事文艺事业人的认同,这一举措大大地修正了凌乱的、陈旧的古板行文思路,开拓了文章构建的自由性,并适应了未来现代化文学的新要求。

2,五四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的弊端之处

五四启蒙运动之后,不少文学作家仍沉醉在思想启蒙下的绝对化、理想化的自我价值,这样的愿望,面对现实的考验,必然会导致幻想破灭,并带来绝望。丁玲的小说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记录了知性青年在痛苦和矛盾中的绝望哀号。只盲目停留在启蒙思想意识形态之中,不懂得以浪漫冒险的态度去投身在革命事业中,带来的结果必定是差强人意的。这些提倡文学改革的作家,己伴随时代的脚步沦落到无路可走的地步。这些陈旧的作品中,的确展现了一定的现实色彩,却也以个人悲剧的真实写照展现社会与时代的症候。这些青年不同的命运遭遇,在现实中体会到与理想的落差,使得不少文学作家开始对五四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质疑,在时光的积淀下,转变成了一种文学化的批判与质疑五四思想的热潮。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过于理想化、乐观化、完美化的思想主旨宣传,使得大多数人忽略了个人认知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局限性。涉及具体的民主、科学意识的形态等没有做到理性的、具体的描述,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大多数以自我意识的宣扬为主,因此局限性相当明显,这一定会使得启蒙思想运动的意识形态存在一定的空泛性。其中,相对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青年,无法做到对个性主义的启蒙思想的价值作用的有效分析,只能盲目地跟随大众,并将这种思想奉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不思进取,自己的真正思想意识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并失去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过分强调对传统的绝对叛逆,忽视了现实中家庭、社会、道德构成的合理意义,盲目鼓励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虽然做了一定的价值性和合法性叙述,但忽视了个人主义的负面作用。由于过分地宣扬个性,使得家庭、社会、道德等相关的好的传统观念被丢在一边,严重影响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和交流,一切行为全部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趋势,会造成自身与社会文化的隔离,使得周围的人无法接受,造就自己孤独终老的一生。正是由于盲目信任,才造成了对这一现象的忽视,所以当现实的大山压过来时,自己己手足无措,只能发出痛苦的哀号。另外,中国五四启蒙运动的领导者们,尚不具备专业、系统的价值理念意识,在思想工具的理性运用上极度贫乏。伴随着文学主流的激流勇进,很多文学思想家己无法顾及其可行性,而盲目地接受顺从,并深刻地陶醉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对真理的认知己严重地脱离现实的衡量标准,使得他们只能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在现实的应对方案上却无计可施,加深了自身的困惑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革命新文学现代性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五四”文学革命与《红楼梦》的经典化阐释
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传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