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误区的原因及对策

2014-11-17 01:05潘军明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误区对策

潘军明

摘 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随之越来越严峻。此情况的出现固然有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但毕业生自身择业观念走入误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帮助大学生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固然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每一位大学生个人主观方面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误区;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看紧。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到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27万,10年间毕业生数量增加近两倍。根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70%。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能适应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较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择业观念扭曲而不能顺利就业。对此,党中央、教育部非常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几百万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些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由于其重要,本文从探析就业观念扭曲的原因着手研究探讨一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办法和对策。

1 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走入误区的原因剖析

导致毕业生就业观念走入误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就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择业观念。

(1)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就业观念的正确树立

很多大学生从思想上认为大学毕业后有一份让人羡慕理想而体面的工作。如,大城市、高工资、高福利,铁饭碗等,而到西部、基层,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甚至去干个体,去创业,以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等,那只是口号,而不能真正体现之大学生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说到底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它显然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观。

(2)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有些毕业生对扩招后,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及大学生已由天子之骄变为寻常百姓的状况缺乏了解和认识,盲目乐观,理想和现实陷入了严重的冲突和矛盾之中。

(3)就业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些毕业生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他们认为自己十几年寒窗,受过高等教育,又有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所找的工作,就应该是理想的大城市,低风险,高收入,高福利,清闲而稳定的工作。从而区别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有专长和文化的农民工。他们所确定的择业目标脱离社会,脱离现实,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影响了就业,窒息了发展。

(4)一些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强调个性发展,很少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他们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过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因而在社会上很难找到环境、条件、工资、福利条件符合他们心愿的理想工作,不能成功就业。他们没有树立服务人民的择业观,忘记了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了他们。他们应当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贡献社会。

2 探索大学毕业生走出择业误区的对策

(1)重视加强"三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认为"学历文凭=分配工作""上大学=就业",总认为上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工作、有工资、有铁饭碗等。针对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陈旧的就业观念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从大学入学开始,就要利用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学生择业观又决定择业理想、择业目标,决定他们是否顺利就业,决定他们的价值取向,甚至决定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2)转变高校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从目前看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授课方式陈旧等,各高校没有自己的办学优势、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

因此,高等学校要深化改革,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能力。在培养中应该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及时把握社会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的消除结构性失业。

(3)适应形势、准确定位,选择适合的择业目标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并逐步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就业。在如何选择未来职业的问题上,大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大学生切忌在选择职业时过于理想化,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认真的思考、切合实际的思考,不能好高骛远。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正确的做法应是:首先认真想一想,你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长,你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可以做什么工作,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在你的素质、能力与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搭起一座或几座"桥梁",使你择路而行,在当代会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找到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综上所述,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在校期间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全力打造"就业力"。择业时,科学的评价自己,立足发展,转变择业观念,确立适合自身的择业目标,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部、基层去,敢于竞争,勇于创业,迈好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1).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误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冬季洗澡的误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