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教育质量推进探索研究

2014-11-17 01:05郭书超江金龙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9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卓越计划教育质量

郭书超 江金龙

摘 要:在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中,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的验收指标。本文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进教学改革及各种教学质量的保障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卓越;教育质量;积极性;教学改革;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该计划将成为2020年前中国高等工程师培养和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成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指挥棒,促进大学教育从理论至上转向以应用主。其本身是工程师培养方式,是教学方式的一场重大改革,它涉及到教学理念、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卓越标准评判及教育国际化等一系列创新和变革。

教育部"卓越计划"阶段检查方案的思路是对本科专业的检查分为五个阶段:(1)论证专业培养方案;(2)检查课程整合情况;(3)检查教学方法改革情况;(4)检查企业学习阶段落实情况;(5)接收专业认证。按照阶段每年检查一个阶段,对教学环节质量成熟度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则进入下一个阶段。九江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进教学改革,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实现卓越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进行以下探索。

1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质量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主要包含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及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如年龄、先前知识和动机等),牵涉到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组织地处理等。而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对教学质量的定义为: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参与教学活动的许多环节,并能较好的反映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情景教学,激发兴趣

良好的情景设置,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应用环境,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心理暗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身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良性的学习环境又能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小组讨论,开放学习

合理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把一些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在讨论解决,能够有效避免学生不敢或不愿提问的问题。对组员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知识点讲解的不足,有针对的对共性问题一并解决。分组学习中各个组员的知识构成和来源的不同,使得每个成员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有所差异,在开放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评总结,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接收。

(3)动手体验,及时总结

作为工科类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就是动手能力,通过及时的实验和动手操作,既能实现学生实践的愿望,又能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进而更加有效的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动手实践。通过项目形式的实践培养,结合报告的书写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项目开发及实施环节,向卓越工程师更近一步。

2 推进教学改革

"卓越计划"阶段检查明确了教学方法改革情况,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卓越计划"实施小组,结合教育部阶段检查的各个环节,保障教学质量前提下,达成一致的教学理念:

(1)瞄准目标,统筹安排。彻底吃透"卓越计划"内涵,站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整体优化层面,按照"卓越计划"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及配套工作安排。

(2)转变观念,强化实践。"卓越计划"实行"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深入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校的培养学生与企业的目标不完全一致,采用的手段的也有较大的不同。学校学生的考核方式大多是试卷考核,理论内容的掌握便成了重点。企业人员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动手实践,动手能力就成了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由于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转变观念,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企业的动手能力强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结合实际,多元实现。为实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多元化。可以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教学文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的检查,实现对其质量的控制。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和信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评教,校园网的在线学习系统的加入形成对教学不足的补充。还可以通过微课、募课,甚至是部分内容由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又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每次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3 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卓越人才,教学质量的高下成了能否培养卓越人才的关键。具体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保障

为了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实际,科学设计各项制度,能为计划的实施起到有效的导向与保障作用。从"教"的角度,师资队伍建设,电子工程学院鼓励一线教师外出充电学习,从2012年6月至今,学院先后有10人参与了"嵌入式开发"、"安卓开发"和"Java程序开发"等各种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九江的《在职教师挂职锻炼》也为教师到企业一线提供了保障,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政策也为"卓越计划"的校企结合提供了师资保障。从"学"的角度,通过把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单独开班,单独进行教学管理、成绩考核、师资调配,调动资源,确保校企的所有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切实达到培养目标。

(2)经费保障

在学校层面的1:1经费配套政策原则上,稳步开展"卓越计划",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学院明确"卓越计划"专业的教学津贴系数按照1.5倍计算,并设立专项的培养培养者经费,强化师资的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教研教改及教材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师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费用:教师差旅费、学生往返交通费、接待费用通过预算预报审批报销。企业项目经费:导师劳务费、企业管理费及接待费用通过费用预算审批报销。所有费用须要有费用说明,保障经费应用到实处。

(3)机制保障

为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必要的保障机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员选取和管理:参与"卓越班"的教师和学生采用"政策激励、师生自愿、择优录用"的选拔原则,管理采用"定期考核、末位淘汰"去留原则。教学文件的制定审核:人才培养的标准、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教案严格实行制定、审核、修订的机制,确保教学文件的质量。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签订培养方案,确立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各方的特点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长期合作目标。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各级领导、教师和学生信息员的教学信息收集网,通过定期座谈,实现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和调整,保证教学秩序的有序和平稳开展。定时定量进入企业实习机制,每届学生在大二和大三的暑期定期参与企业的阶段培训,大四在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形成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企业学习阶段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与规范,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质量,予以合理的监管。通过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和企业指导教师交流、参与资格证书的考取等方式,实现培养质量的监控。

"卓越计划"是九江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突破口,想要顺利完成"卓越计划",须要每个参与者的认真执行每个环节,包括学校和企业环节。各种保障机制的落实也为计划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形成九江学院自己的培养特色,探索出一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 李曼丽, 胡欣.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

[3] 曾永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证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3).

基金项目:2012年度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JXJG-12-17-9):卓越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电子信息类课程为例。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卓越计划教育质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