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4-11-17 01:05熊瑛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测试

熊瑛

摘 要: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分析高职高专《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及模式。改革从课程标准的修订,理论及上机实践的课程设计,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将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融入到课程当中。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测试;教学模式探究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高级语言的诞生及发展壮大,软件测试行业以阶梯级的速度逐步发展。如今,软件测试行业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软件测试从业人员与开发比例可达到2:1,而在中国软件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截然相反,仅为1:6左右。从这两组数据来看,国内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有相当大的缺口。这个形势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谓是形势大好,是难得的机遇也是挑战。

1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的现状

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以及部分相关专业大多会开设软件测试课程。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软件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都开设了此课程,并且均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课程定位非常明确,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生扩宽就业口径。但目前通过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原因如下:

(1)课程学时不足,理论和上机分学时分配不合理。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该课程一般总课时为48到54学时左右。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编程、软件开发的基础,还应具备测试理论系统知识,编写脚本语言以及使用1-2种自动化测试软件的能力。鉴于该门课程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48-54课时远远不能达到课程目标所提及的能力要求。

(2)理论部分,文字表述性太强,学生没有耐心听。

选择教材方面有局限性。大多数教材用了80%左右的篇幅讲述测试的概念、理论等内容,忽视实际操作环节,并且实际案例不具有连贯性。学生学习完该课程还是不明确软件的测试流程。

(3)对于实践操作环节较难找到适合的测试环境。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较难找到能直接给每个学生测试的软件。如果给学生的测试的软件比较有限,学生的测试报告大面积雷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较难选择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学生亲自到实训基地实习对于临近毕业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真正用于解决现实问题。针对软件测试课程,一般企业几乎不会考虑没有毕业的学生去参与到测试项目组中。

2 课程标准及课程大纲的修订

课程标准及课程大纲的修订可着眼于总课时的适当增加,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和上机实践学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实践学时不一定拘泥于通常的1:1或是2:1这样的学时分配法则,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配。教材的选择,可由选取单一一本理论性很强的教材,扩展为选取多本有利于实践的教材。依据行业对软件测试的人才需求,甄选教学章节,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领会软件测试的理论部分,了解软件测试的行业流程,掌握人工测试的主要方法和使用自动测试软件的技能。学生通过到实训基地参加毕业实习环节,能够从课程学习到工作岗位做到无缝连接。

3 课程设计的探究

课程设计部分,采用项目制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己的一个实际项目贯穿始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设计:

(1)前期的基础理论部分。例如:软件测试的概述、软件测试的过程与策略、软件测试管理、软件测试职业等部分,分配少量课时系统讲解。可让学生通过企业、网络等资源,采用调查、调研的形式理解学习。

(2)人工测试方法部分。该部分内容是软件测试的精华部分,可分配较多学时学习。比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部分。重点放在能够让学生掌握行业上常用方法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方面不要仅局限于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重点放在学生操作的实际的项目当中。

(3)自动化测试部分。大多教材只是对若干款自动化软件做了个大概介绍,并没有详细的安装和使用教程。该部分教学,可先通过前期学生和教师分别到企业做行业使用自动化软件的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分析,选择行业使用较为广泛的1-2款自动化软件作为教学内容。实际操作部分仍然以学生的项目为主。

(4)脚本语言部分。学习自动化测试软件就需要增加脚本语言的教学部分。根据自动化软件教学的需求,给学生补充脚本语言的学习。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软件测试课程的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上机操作考试较少。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没有积极性,死记硬背。考核方式的改革可选择以项目制为导向的过程考核制。主要考核内容有:社会、企业调查分析报告、人工测试用例的设计、脚本语言的掌握、自动化测试软件的熟练程度、项目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等。每个过程给予一定比例的分值,注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身也参与到考核过程当中,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学生评分方式,教师根据作业和项目情况给予一定比例分值。多个部分组成最终成绩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增加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杜文洁.软件测试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光侠.软件测试[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测试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EXCEL和VBA实现软件测试记录管理
关于软件测试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电能表软件测试技术概述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