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梆子戏的表演艺术

2014-11-21 04:15张守雷
剧影月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梆子包拯太后

■张守雷

浅谈梆子戏的表演艺术

■张守雷

梆子戏艺术历史悠久,上演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传统戏最多,都以反映帝王、将相、民族之间的政治斗争生活为主,被观众概括为袍带戏多、黑红脸戏多、武打戏多。

为生动反映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梆子戏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角色行当体制及严谨规范的表演动作。同时出现了许多表演艺术精湛、功夫精深的演员,创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还具有感情真实、火爆泼辣、动作粗犷、节奏感强烈的艺术风格。

梆子戏在表演感情的处理上有独到之处,真挚淳朴,如《包青天》中万岁连下三道圣旨,命令包拯快放驸马陈世美,包拯怀着内疚的心情取出纹银三百两,劝秦香莲速速回家。然后迈着沉重步子,在一声长叹中回到后堂,而太后见包拯未立即放出附马,命婢女抢夺秦香莲儿女,秦香莲抢夺不过,愤怒拿起鼓槌,二次击鼓喊冤,太后的无理,秦香莲的哀怨,使包拯坐立不安。为表达内心的激愤在包拯造型上也作了变化。在原脸谱上用中指从左到右抹出一条空白再用铅粉涂上,中间填上一条红线,将长髯挑起一缕挂在耳边,并将右袖脱下,赤右臂乘“紧急风”锣鼓声快步上场,直奔秦香莲,问清情由后转向太后,太后令其放驸马才放秦香莲的儿女。包拯“啊”的一声吼叫,手捋长髯冲向太后。在太后的淫威下,强压怒火,双手抓袖,慢慢后退,忍气答应三天内放回驸马。秦香莲听此言气得双手抖动,浑身颤抖,手指包拯骂道:“枉你是个包青天,果真是官官相护不虚传”。一席话说得包拯如雷轰顶,屈辱和恼怒交织在一起,他双手遮面,羞愧难当,猛将乌纱帽一扭,帽翅一前一后,上下颤动,一手夺下秦香莲的状纸,命王朝击鼓二审陈世美。

《包青天》剧情的处理,最后一场也是整个戏重中之重的激情戏,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包拯将陈世美当场推上虎头铡,立即开铡问斩。太后虽然胆战心惊,仍仗势相逼,捋起袖子将凤爪伸进铡内,要挟包拯,这一动作将矛盾推向顶点,包拯见此情大怒,决意以死相拼。他脱掉滚龙胞,脱掉乌纱帽,将头也伸进铡内,要三人同归于尽。太后见包拯如此,又胆怯起来,将手缩回。包拯趁机按铡,将陈世美铡死。太后、公主、秦香莲三人先是一惊,然后都昏倒在地,观众也随之大震,动作表演打动了观众。

再如传统剧目《两狼山》刻画英雄人物杨七郎的形象,通过厮杀搏斗,表现强悍勇猛的性格,抒发英雄豪情,从交战到牺牲,打一次勾一次脸,与韩昌第一次交战时,眉上各画一条红线,其必胜信心,现于脸上。他给韩昌当头一鞭,把韩昌打下马来,哈哈大笑,口称赚了一鞭。首战告捷,潘仁美下令不让杨家父子进城,令其再战,杨七郎怒气冲天,眉宇间画一条红线,掏出了弓箭,一箭射死旗牌,城上立即扔下滚木擂石,为救父枪挑滚木,鞭打擂石,将头盔与甲胄扔于城上,杨家父子被困七天七夜,父兄被敌冲散,七郎心急火燎,两颊变成红色,不戴头盔,不穿甲胄,赤脊背头上只有一个小歪辨,左手提枪,右手扬鞭,冲入敌群一场血战,为追杀韩昌,第一次上阵未寻见,急得搓手跺脚。第二次上阵还未见,急得哇哇乱叫,并狠狠将枪刺在树上,又以鞭击石,横蹉步跺双脚,脸谱屡变,最后死在潘仁美的乱箭之下,脸全部变成红色,通过这些武打动作把英雄豪杰表现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梆子包拯太后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黄太后”驾到
新时代视域下沂蒙地区溜山梆子的发展与传承
包拯智擒偷锅贼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
看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