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研究

2014-11-21 04:26贾冠杰邓漪涟
当代外语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相似性学位

贾冠杰 邓漪涟

(苏州大学,苏州,215006;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215000)

1.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自交流产生以来就伴随着抄袭的现象,但是,新型信息技术以及便捷的网上资源获取途径的确使得抄袭变得更加简单更具诱惑(Sutherland-Smith 2008;Hu &Lei 2012)。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抄袭行为,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开展对我国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抄袭行为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研究生论文并不单单是基于具体理论和技能的写作,更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运用。“独立创新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学生科学研究的开端,也是学生展示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一次机会”。(程杰2004)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参考文献和引用,它就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学术特征,以及说服力;由于“参考文献是硕士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的引用行为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以及硕士论文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钟伟珍、黄国文1999)。写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式的表达思想的文献记录过程(Raihanah et al.2011),硕士毕业论文更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毕业论文应是他们倾注最多精力的学术作品。本文重点分析讨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抄袭行为,尝试通过相似性指数这一参数来深入研究自建硕士论文数据库中的文本,分析不同群体中抄袭现象的差异。以期让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抄袭有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抄袭行为的严重性;同时,本研究对学术写作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对“抄袭”的解读

“抄袭”不是“引用”,论文写作离不开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方法,正当引用(或规范引用)是写作必需和必要的,但是,不当引用极易导致抄袭。《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2011:1733)对“抄袭”(plagiarism)的定义是:“使用他人的话语、观点或者作品,并且冒充是自己的行为”。Pecorari(2008)通过对关于抄袭的53条定义的回顾,指出了这些定义的6个共同特征:客体、被施事者、从特定的来源、借来(偷来等)、引用而不标注、造成的有意或无意的欺骗。哈佛大学将学术不端界定为:剽窃,未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自我剽窃,作弊,花钱找代笔,或者翻译别人观点而未加注释,引用事实或观点而未加注释(马焕灵、赵连磊2012)。Harris(2001)总结了11种最常见的抄袭行为,并归为三大类:(1)无需花费精力,只需要花钱;(2)“复制”,从复制整篇文章到剪切粘贴改动些文字,这些都属于直接文本抄袭;(3)抄袭的人在试图使用自己的表达,并没有意识到这也算是抄袭。由于没有意识到抄袭严格的规定而导致的非有意抄袭被视为间接文本抄袭。

英语“plagiarism”被译为“抄袭”或“剽窃”(《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抄袭”即“剽窃”的观点,并对二者进行了区别(王燕平等2013)。有些学者不用“抄袭”二字,而用其他术语,如:“文本挪用”(Shi 2008)、“文本借用”(Shi 2004)、“未表注引用点”(王燕平等2013)、“复制比”(张军、赵清华2013)、“学术失范”(武晓峰等2012)、“学术不端行为”(方润生等2013)等;有的用“不当引用”、“不当复制”、“非诚信行为”等来代替“抄袭”。我国教育部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2012)的文件里用了“作假”二字,“作假”包括“抄袭”,比“抄袭”更全面。本文采用“抄袭”术语,以强调本行为的严重性,抄袭就是使用他人观点和语言而不加以完整准确的合理标注。由于观点比较抽象,不易被检测,因此本文所检测的抄袭仅包含文字的抄袭。我们关注的是文本抄袭,因为这类抄袭在使用中最普遍,最容易被识别。

3.相关研究

抄袭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Hughes等(转引自Usick 2004)做了一项网络调查,调查对象包含了11所加拿大的大学,调查结果显示24%的研究生参与者承认自己曾经从一些出版物来源中抄袭部分句子而不标注,22%参与者认为曾经抄袭网络来源,47%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在写作任务中出现抄袭的频率是经常或者很经常。Szabo和Underwood(2004)调查了一所英国高校不同年份中291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发现34%的学生有抄袭行为。Abasi和 Graves(转引自Flowerdew & Li 2007)对加拿大一所大学中的四名国际研究生进行访谈,以调查他们的行为如何受到学校文本抄袭政策的影响;Love和Simmons(1998)对英语研究生抄袭的因素进行了研究;Usick(2004)对研究生教育中的抄袭问题进行了研究。

国内关于硕士研究生论文的研究近年来也有少量的成果,如,钟伟珍和黄国文(1999)调查了广州地区几所大学英语专业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引用情况,重点分析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引用中英文参考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参考文献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改进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写作,并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指导老师的重视;程伟(2007)分析了10篇硕士论文,发现77.3%的内容不太恰当;杨明光(2007)分析了英语毕业论文写作引用资料问题和论文写作引用资料应遵循的原则,指出英语毕业论文写作引用资料的合理使用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滥用或抄袭资料违反著作权法。本篇论文没有说明具体哪个层次的论文,泛指英语论文。方润生等(2013)对320篇全日制和在职文理学科研究生硕士论文进行了复制比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复制比小于或等于30%的论文占全部被检论文的85.3%,复制比31-50%的占10.1%,大于50%的占4.6%。

过去的相关研究虽然对抄袭研究做出了贡献,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或是本科生的论文,专门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的研究成果很少。而针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抄袭行为的研究就更少。其次,之前的研究大多是综述类,少数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学生对抄袭的认识、自我评价以及态度,缺乏客观性等。有个别研究进行文本分析,但仅仅只是少量的人工分析。受先前研究启发,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的是英语作为外语的我国学生所写的论文,能够展现中国二语写作的部分真实情况。本研究运用在线检测工具——“Turnitin”开展研究,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

4.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材料

本研究随机收集了2006到2008年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500篇的正文部分,删除了论文的摘要、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这500篇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2006年167篇,2007年167篇,2008年166篇。为了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对比研究,我们选取了“985工程”学校161篇,“211工程”学校176篇,其他学校163篇;同时包括理论语言学126篇,应用语言学220篇,翻译87篇,文学67篇。

4.3 研究工具

目前,国内外有一些检测抄袭的软件。在国内用的最普遍的是CNKI的“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这个平台对中文文本的分析都较为专业。而英文文本的分析,全世界最著名、使用最广泛的是美国iPlagiarisms公司开发的Turnitin系统。“Turn it in意为检举(它)或告发(它)”(Posner 2010:96)。它使用广泛的网络资源,“就像如今数字文化时代中的其他事物一样,抄袭正在朝着网络的方向发展。Turnitin里面的‘原创性检验功能’通过与世界最精确的对比数据库比较,帮助教师检测学生作品中的不恰当引用以及潜在的抄袭”(Turnitin白皮书2012)。

与现存的其他工具相比,Turnitin作为研究工具的特殊性在于首先它使用全球领先的内文数据库,包含3亿份归档文稿,11万份以上的周刊和书籍,240亿字以上的网页数据。如此庞大的数据库使我们能够与尽可能多的现有作品进行比对。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原创性检验功能”中勾选选项,也就是“可以通过过滤掉加引号的和小范围相似的来选择希望出现在原创性报告中的内容”(Turnitin白皮书2012)。“美国和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所学校购买了使用该软件的许可。”(Posner 2010:96)

根据《Turnitin白皮书》(2012),有两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抄袭行为:作品是否是作者原创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如果不是,是否对前人的引用加了标注。Turnitin白皮书列举了10种Turnitin可以检测出的抄袭类型,这些类型根据严重程度从最大到小依次排列。这显示出Turnitin的有效性,它可以检测的范围很广,即使作者改动了中间的少许关键词,也同样能够检测出抄袭问题。也就是说,抄袭检测报告中所给出的相似性指数包含了这十种类型的抄袭,但是本研究中不再将其分别展开进行讨论。

笔者之所以采用在线工具来检测抄袭而不是人工操作,主要是由于本研究涵盖的文本数量较大,手动操作进行检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即便是没有这么大量的文本,人工操作也很难保证客观一致,如“在Jacoy和DiBiase的研究中,一门在线地理课程的作业通过反抄袭软件测出13%的抄袭率,但是人工操作同样的文章只测出了3%”(Lee 2011)。在本研究中,反抄袭软件主要被用来检测相似度,这可以帮助我们对抄袭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也可以比较不同群体中抄袭程度的严重性。

4.4 数据收集过程

为了研究硕士论文中的抄袭情况,笔者主要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自建了一个学术文本的语料库。该语料库包括500篇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包括理论语言学方向(25.2%)、应用语言学方向(44.0%)、翻译研究方向(17.4%)和文学方向(13.4%)。

不同年龄的行人与机动车在无信控路段的人行横道处的博弈行为,其穿越速度分布不同,一般行人的步行过街速度和人行横道道宽度、机动车的速度有关[4],某城市的平均过街速度分布如表2所示。[5]

收集好所有数据后,我们首先将不同格式的文本统一转换为可编辑的文本文档格式,然后删除前置内容、摘要、参考文献、致谢等。再将这些处理好的材料上传到在线抄袭检测工具Turnitin中。首先,将每篇文章上传到指定的文件夹,等待工具处理。几分钟后就会出来一份原创性报告。然后,我们得到四组数据,即相似指数、来源于网络的比例、来源于出版物的比例、来源于学生论文的比例。

4.5 数据分析

本研究结合我国9所高校(“985工程”学校、“211工程”学校和普通高校各3所)对研究生论文抄袭的具体规定,将收集到的数据分为三个等级:抄袭率低于30%的论文、抄袭率在31%-50%之间的论文和抄袭率在50%以上的论文。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 16.0并结合现有文献和作者的理解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

5.结果与讨论

5.1 抄袭的总体情况

本节根据抄袭的严重程度描述抄袭的总体分布情况,分析引用来源(网络、出版物和学生论文)。

(1)抄袭的程度

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都是从在线抄袭检测软件Turnitin中获得的,其表现形式称为“相似性指数”的百分数。因此,本文中提到“相似性指数”时,其概念是与“抄袭程度”一致的。

表1 相似性指数基本情况

通过SPSS的检测,发现每一篇文章都存在复制或抄袭现象。如表1所示,在全部500篇文章中,抄袭程度最低的为2%,最大的则为78%。不同的作者所写文章存在的抄袭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表2 不同抄袭程度的频率表

表2显示:在这500篇硕士论文中,79.6%的论文抄袭率低于30%,19.2%的论文抄袭率在31-50%之间,1.2%的论文抄袭率在50%以上。本研究的分类参考了我国9所高校的相关规定,对这三类抄袭行为的处理办法不完全一样,对第一类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如:北京某985高校规定:“对重复率在10%以下的学位论文,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列入答辩计划库。但是,答辩申请人应当做出适当修改”;上海某985高校规定:“检测结果低于15%,论文作者应参照检测报告单开展自查并进一步规范论文,论文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可提交答辩”;而广东某985高校规定:“复制比低于论文总字数的20%,认定不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可进行学位论文送审,送审结果合格,准予参加论文答辩”。山东某985高校规定小于30%(不含30%),由导师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相关情况,负责审查并认定。江苏某211高校规定:“全文文字复制比在25-49%之间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或由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性质进行认定,根据认定结果做出修改后答辩、毕业论文答辩或推迟答辩三者之一的具体处理意见”。广东某985高校规定:“复制比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0%,延期申请学位,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2)抄袭材料的来源

Turnitin平台将抄袭材料的来源分为三大类:网络、出版物和学生作品。不可避免,这三者之间会有重叠之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检测结果,因为本研究并不需要计算这些来源的总和,而是将这三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表3 不同抄袭材料来源的比较

如表3所示,500篇样本文章中,复制来源取自于网络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另外两种来源。其相似性范围的平均值是17.7%,位列第一。学生作品来源的平均数位列第二,为10.76%。然而,出版物来源作为最权威的来源,其平均值为9.04%,是三者中最少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能在短时间内从网络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而阅读出版物并将内容理解消化成自己想写的内容就比较费时费力了。

表4 不同来源相似性指数与总相似性指数的相关性

三种来源的相似性指数与总的相似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都很高,表4显示:网络来源为.891,出版物来源为.645,学生作品为.697,由此可以看出三种来源的相似性指数与总的抄袭程度密切相关。在这三种来源中,网络来源对总的抄袭程度影响最大。三组数据的显著性都是.000,小于.05,也就是说当Sig.=.000时,每组之间呈线性关系。

很多文章都指出网络资料是抄袭的一个重要来源。“互联网上日益涌现的大量信息,以及对于学生来说便捷的接触方式诱使学生直接从网页上下载材料,略作修改后便作为自己的成果上交了。”(Culwin&Lancaster 2001)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可以轻易复制黏贴网络材料或者别人的作品。尽管一直在强调网络剽窃是不当的行为,但是网络的不当使用作为研究和写作的一种手段正在匪夷所思地快速蔓延,这不仅仅是因为网络资源庞大,网络信息容易获取,也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网络上的资源是公共的(Lee 2011),大家都可以随意地引用。如此也就难怪网络来源占据如此大的份额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依赖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十年中,网络将持续为学习提供挑战和机遇,或者是更多形式的抄袭(Sutherland-Smith 2008)。

5.2 抄袭的具体分布情况

本节试图通过比较不同组别中的数据来更深入地分析抄袭现象,分别根据不同毕业年份、不同学校类型和不同研究方向区分出三组数据。同时,也分析了不同组别中的不同来源的分布。

(1)不同年份比较

为了探讨不同年份的抄袭趋势,我们将2006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

表5 不同年份相似性指数平均值

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相似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4.26%、22.32%和21.6%,呈现出轻微下降的趋势,显示出抄袭现象在2006到2008年间有所好转,但是并不显著。这仅仅是平均值的趋势,为了深入探讨,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三年间不同抄袭程度等级之间的关系。从相似性指数低于20%的数据来看,2006年中占12.8%,2007年占14.8%,2008年占17.0%,也就是说,抄袭20%以内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是超过20%的抄袭程度则呈下降趋势。总的来说,这三年中,英语专业硕士论文从原创性角度来讲有转好趋势。但是这种转变较为微小,仍然大量存在抄袭现象。因此,改善这一现状仍需很大努力。

(2)不同学校类型比较

首先对三类学校的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看它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类型学校相似性指数的平均值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每一种学校类别的平均秩次都在250左右,“985”院校和其他院校的略高于“211”院校。由于不同学校类型的相似性指数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决定分别探讨这几类学校的抄袭程度。为了比较不同类型学校的抄袭程度,而且每一类学校我们收集到的样本数目不同,我们选择了“可用百分比”这一项进行比较。相似性指数低于20%的,“985”院校和其他学校几乎是相同的。至于重复率超过50%的严重抄袭,其他学校的数量要比“985”院校和“211”院校更多。

总的来说,不同层次高校中,抄袭的比例不同,但是其差距还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哪一类高校,抄袭现象都存在于大部分学生中。抄袭在我国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3)不同专业方向比较

大多数院校的英语专业有四个学术型的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和文学。每个方向都有特定的课程和重点,这或许对学生的抄袭行为会造成影响,但这种猜想是否合理还有待考证。通过秩次和检验即Kruskal-Wallis检验可以看出这四个方向数据之间的关系。因为Asymp.Sig.=.011<.05,那么就说明这四组数据的方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7 不同专业方向的平均值

对比四个方向的相似性指数的平均值可以发现,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数据高于翻译研究和文学的数据。文学方向的标准差最高,这表明这个方向的数据内部的差异比其他方向的更加显著。

表8 不同专业方向文本的相似性指数

从表8可以看出,翻译研究方向论文的抄袭率低于30%的总百分比要比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文学研究方向的高,这部分的比例越大越好。而应用语言学方向抄袭率在31-50%的百分比却高于其他三个方向,说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论文在这一部分要差于其他研究方向的论文。对于重复率超过50%的论文来说,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数量都低于1%,其中翻译研究方向为零,而文学方向论文的比例却为4.5%。从以上数据来看,翻译研究方向的论文抄袭程度最低。当然,每一个研究方向的论文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3 抄袭的原因

结合Sutherland-Smith(2008)关于有意抄袭和无意抄袭的原因分类以及Pennycook(1996)的模型来探讨抄袭的原因,并对30名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将抄袭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八类:学生不清楚抄袭的概念;毕业的压力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处理毕业论文;抄袭的惩罚措施不明晰且惩罚力度轻;学生对研究的话题不感兴趣;受其他学生抄袭行为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自信;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学生懒惰,贪图省事。在这8条原因中,有7条涉及研究生本人的主观因素,应引起多方的高度重视。

6.结语

我们的主要研究发现将对教学产生如下启示:

首先,由于抄袭普遍存在的现状,需要对抄袭的概念加以指导并用抄袭的概念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引用,告诉学生什么是引用,什么情况下要引用,引用什么内容,怎样引用。其次,抄袭来源的分布显示,网络来源总是最多地被引用而出版物来源反而引用得最少。因此,学校应当提供更多方便学生接触阅读最新最权威出版物的机会。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纷繁复杂的网络来源。同时,研究生自身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如何合理复制并减少抄袭行为,学会创新,因为“创新是研究生论文的灵魂……”(连淑能2013:3)。其三,教育行政部分和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配套措施规范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2004年教育部曾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文件,2012年11月13日,教育部又正式颁布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但真正将文件内容落到实处,还需高校本身加大防范措施,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具体检测和监督办法,从而提高研究毕业论文的质量。Menager和Paulos(2009)列出了十二条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避免抄袭:写自己的文章,用自己的语言;预留充分的时间对作业主题进行调研;细心探究所用来源;认真记录;弄清是谁说的话;标注来源;正确引用来源;确切并保守地引用;释义并标注;切忌拼凑编造;使用概述;避免使用他人的文章或求助于论文代写机构。指导老师和研究生都应该遵循这些这些原则,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和水平。Harris(2001)认为,抄袭就是“学术体内的癌症”。要医治这种顽疾,任重而道远。

Culwin,F.& T.Lancaster.2001.Plagiarism issue for higher education[J].Vine(2):36-41.

Flowerdew,J.& Y.Y.Li.2007.Plagiarism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 an electronic age [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7):161-83.

Harris,R.A.2001.The Plagiarism Handbook: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Detecting,and Dealing with Plagiarism[M].Los Angeles:Pyrczak.

Hu,G.W.&J.Lei.2012.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plagiarism from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J].Language Learning(3):813-50.

Lee,Y.2011.Understanding anti-plagiarism software adoption:An extended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361-69.

Love,P.G.& J.Simmons.1998.Factors influencing cheating and plagiarism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in a college of education[J].College Student Journal(4):539-50.

Menager,R.& L.Paulos.2009.Quick Coach Guide to Avoiding Plagiarism [M].Boston:Wadsworth.

Pecorari,D.2008.Academic Writing and Plagiarism:A Linguistic Analysis[M].London:Continuum.

Pennycook,A.1996.Borrowing others’words:Text,ownership,memory,and plagiarism [J].TESOL Quarterly30:201-30.

Posner,R.2010.The Little Book of Plagiarism [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Raihanah,M.M.,et al.2011.Developing a critical response,avoiding plagiarism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18):517-21.

Shi.L.2004.Textual borrowing in second-language writing[J].Written Communication(21):171-200.

Shi.L.2008.Textual appropriation and citing bebaviors of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J].Applied Linguistics(1):1-24.

Sutherland-Smith,W.2008.Plagiarism,the Internet and Academic Writing:Improving Academic Integrity[M].London:Routledge.

Szabo A.&J.Underwood.2004.Cybercheats:I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uelling academic dishonesty[J].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180-99.

Turnitin白皮书[OL].2012.[2014-06-10].http:∥www.turnitin.com.

Usick,B.L.2004.Is Plagiarism an Issue in Graduate Education?An Examination of Two Graduate Programs[M].Winnipeg:University of Manitoba.

Menager,R.& L.Paulos.2009.Quick Coach Guide to Avoiding Plagiarism [M].Boston:Wadsworth.

程杰.2004.合理利用文献——谈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48-50.

程伟.2007.中国学生英语学术论文中文献引用情况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方润生、方冬、郭朋飞.201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18-22.

教育部.2004.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教育部.2012.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201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连淑能.2013.再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J].当代外语研究(3):1-7.

马焕灵、赵连磊.2012.美国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校园规制摭探[J].比较教育研究(9):18-22.

王燕平、刘冠、张文.2013.规范文献引用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23-25.

武晓峰、王磊、张颖.2012.我国研究生学术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18-23.

杨明光.2007.英语毕业论文写作引用资料的合理使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104.

张军、赵清华.2013.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问题、对策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38-41.

钟伟珍、黄国文.1999.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化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118-19.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相似性学位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