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甲等医院31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4-11-23 05:36
护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护士病人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即不在计划内发生的护理事件[1]。近年来,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攀升,护理不良事件已经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1月—6月通过无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共计31起。该医院护士总人数815人,31起不良事件涉及护理人员37人。职称:护士29人(78.4%),护师8人(21.6%)。最高学历:专科30人(81.1%),本科7人(18.9%)。年龄(27.4±4.9)岁,20岁~30岁33人(89.2%),30岁以上4人(10.8%)。护龄:2年以内18人(48.6%),2年~5年14人(37.8%),5年以上5人(13.5%)。

1.2 研究方法

1.2.1 分析方法 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对31起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发生时间、涉及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年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频数、百分比、统计图等方法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见表1)

表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n=31)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见表2)

表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n=31)

2.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见图1)

图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布图

2.4 不同年龄段护士发生不良事件频次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护士发生不良事件频次比较

3 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特点

3.1.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布 由图1可以发现,10:00~12:00及06:00~08:00两个时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更为明显。10:00~12:00不但是住院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的高峰期,而且也是新病人入院的高峰时段。06:00~08:00是夜班护士抽血、发药、测量生命体征、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段。几乎所有的住院病人都会在10:00~12:00进行药物或物理治疗,在病区经常会碰到同时几个床号的呼叫器响起,催促护士去更换输液瓶或是提供其他护理服务的现象,这个时段护士为了应付繁忙的工作,避免因更换输液药瓶不及时等引发的病人投诉,护士只有加快工作节奏予以应对,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得不大打折扣,不良事件就应运而生了。

3.1.2 30岁以下护士更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表明,30岁及以下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护士。30岁及以下护士都是“80后”或“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备受呵护。在工作中,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是需要得到帮助和照顾的人群,所以很多护士角色不能很好地从被照顾者转变为照顾者。另外,年轻护士的心理素质差、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强、组织纪律性差、护患沟通能力缺乏[2],这都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相反,30岁以上护士,工作年限相对较长,工作及社会经验相对丰富,操作技术相对较熟练,更容易赢得病人及家属信赖,多数病人及家属与其沟通较好,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3]。

3.1.3 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药物相关事件比例最高 本组药物相关事件11起,占35.5%,意外拔管、抽血错误、跌倒各3例。本组药物相关事件发生率与李香娥的报道的30.23%[4]大致一致。与药物相关事件主要有用药错误、发药错误、输液瓶悬挂错误以及输液引起的药物外渗等。有的护士抱着天天跟药物打交道不可能出错的态度忽视查对制度,最终酿成不良后果。临床上药物品种繁多,很多药名、药物外包装极其相似,这些也是引起用药错误的另一因素。

3.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3.2.1 风险意识不强,评估不足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病人有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5]。从37名相关人员的一般资料不难发现,年轻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20岁~30岁护士占89.2%,护龄短,2年以下的(48.6%),5年以上的仅占13.5%,低职称居多,护士29人(78.4%)。年轻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碰到类似事件少,加之风险意识不强,对病人评估不足,容易遗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6]。病人入院及住院期间护士关注更多的只是病人疾病,忽视护理安全隐患,如病人跌倒、坠床、走失、窒息、自杀等。其次,学校教育以及医院培训主要注重业务技术水平知识的学习及考核,而针对护理风险意识培训较少。

3.2.2 查对不严 虽然护理工作一再强调“三查八对一注意”但由于护理工作重复率较高,每天都在执行注射、发药、吸痰等相同的操作,从而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忽略查对制度的执行。另外,护士工作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来完成本班未处理完的事情,导致查对不到位。另外,许多护士觉得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过于繁琐,往往只执行其中一次或两次查对,存在侥幸心理,但是许多不良事件前期的发现就出现在未执行的那一次查对中。

3.2.3 沟通不良 沟通不良已经成为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1]。沟通不良主要包括:①健康宣教不到位,包括对病人以及家属的健康指导;②态度冷漠,不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病人提出疑问时聆听无耐心,解决问题不细心,一旦出现不良后果时病人不能谅解[7];③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导致病人不信任,引起投诉。

3.3 整改措施

3.3.1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培训 制定不同层级护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特别是年龄30岁以下的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病区每月召开科室内部的质量安全分析会,对不良事件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根本原因,集体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护理部每半年对所有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召开全院护理安全警示分析会,针对特殊严重的案例采用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品管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让每位护士掌握基本的不良事件分析方法,找到引起不良事件的近端原因,找到工作中被经常忽视的护理风险隐患,达到增强风险意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

3.3.2 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新进人员院内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分配到科室的新护士由资历较老的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真正做到“传帮带”。

3.3.3 业务学习 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院的业务学习,内容为护理经验交流分享、新技术项目学习、医院核心制度、护理操作培训、护理人文教育等。定期举办护理沙龙,为护理人员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营造一个宽松、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护士学会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知识及沟通能力,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3.3.4 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四心”服务 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四心”服务,不但为病人解除身体上的疾患,而且走进病人的内心,为病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从而从内心打动病人,减少因沟通或服务引发的医患纠纷。

3.3.5 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医院近两年陆续新增200余名护理人员,实行APN双班模式排班,保证每班有2人以上值班,部分科室增加06:00~08:00和10:00~12:00助班,辅助夜班和白班完成工作。

4 小结

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是医疗机构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保证病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追求的目标。护士护理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评估不足、查对不严和沟通不良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时段性,年轻护士更加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以加强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风险意识、沟通能力的培训,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必要措施。

[1]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2] 景燕华.90后护士性格特点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403.

[3] 杨月,邢立辉,高惠宁.高年资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52-53.

[4] 李香娥.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9-71.

[5] 黄典清,黄翠.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科,2013,8(3):329-330.

[6] 张继红,徐宇红.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2B):461-462.

[7] 盛素巧.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6-1987.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谁是病人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