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2014-11-26 11:10尚姗姗韦企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阴虚证神经炎气滞

尚姗姗 韦企平

自从l860年von Graefe和1884年Nettleship最早〔1〕描述了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的临床症状,一个多世纪以来ON已成为眼科医生常规惯用的诊断术语〔2〕。

中医眼科自古并无视神经炎这一专门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和发展而将其主要归属于“暴盲”、“视瞻昏渺”、“青盲”〔3-6〕等范畴。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7〕将本病归属于“目系暴盲”的范畴,使得中医传统的病名更接近于现代的疾病名称。ON的中医证候学研究多属个人经验总结,存在中医辨证分型多、辨证标准不统一及缺乏临床系统调查等不足。中医对ON的认识亟待丰富,对于其证候特征、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尤其是对于在临床调查基础上的中医证候客观化描述,对于深入研究ON的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以证候学研究为核心,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方法,收集固定时间段内ON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对ON所涉及的常见中医症状、证型的分布特征给予客观描述,为阐明ON证候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年龄、性别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等提供客观依据,以期进一步明确ON的辨证要点,为探索其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以下将ON统称为目系暴盲)。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急诊和住院的患者。研究对象的来源包括病例回顾61例(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 31日)和病例监测48例(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 31日)两部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信息。分为两种方式:对于病例回顾的患者,在医院病案室摘抄患者的信息,进行病历过录;对于新募集的患者,采用病历过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以及中医四诊信息。向患者说明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调查问卷获取信息。使用EpiData3.1数据录入和管理软件,根据《视神经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文本格式编写自定义文件,然后运用EpiData3.1所建立的.REC数据库进行纸质版原始数据的平行双向录入。对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进行分析。

中医证候标准〔8-9〕主要参考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和韦企平、魏世辉主编的《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表 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与证型、年龄与证型的关联性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目系暴盲患者109例,男47例,女62例,年龄6~65岁,按前述中医证侯标准进行辨证,具体见表2。

2.2 性别与证候类型的关系

男、女患者的各证型构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31<0.05,Fisher精确检验)(表 2)。 横向比较,男患者以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最为多见,女患者以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血两虚证最为多见;纵向比较,在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血两虚证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而在肝经实热证和阴虚火旺证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总体上,女性患者的证型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血两虚证,男性患者的证型分布则比较分散。

表1 目系暴盲中医证侯标准

表2 109例目系暴盲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总体分布情况(单位:例数)

2.3 年龄与证候类型的关系

所有109例患者中,构成比例最高的是29~40岁的肝郁气滞证(14/109,12.8%),其次为 29~40 岁以及41~65岁年龄段的肝肾阴虚证(12/109,11.0%;11/109,10.1%);所占比例最低的 2种情况是 6~17岁和 29~40 岁的肝经实热证(0/109,0.0%;1/109,0.9%)(表 2)。

各年龄段的证型分布排序如下。①6~17岁,气血两虚证(7.3%)>肝郁气滞证(5.5%)>肝肾阴虚证(1.8%)=阴虚火旺证(1.8%)>肝经实热证(0.0%)。②18~28 岁,肝肾阴虚证(8.3%)=气血两虚证(8.3%)=肝郁气滞证(8.3%)>阴虚火旺证(2.8%)=肝经实热证(2.8%)。③29~40 岁,肝郁气滞证(12.8%)>肝肾阴虚证(11.0%)>气血两虚证(4.6%)>阴虚火旺证(1.8%)>肝经实热证(0.9%)。 ④41~65 岁,肝肾阴虚证(10.1%)>肝郁气滞证(2.8%)>肝经实热证(3.7%)=气血两虚证(2.8%)=阴虚火旺证(2.8%)(表 2)。

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目系暴盲患者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5,Fisher精确检验),与临床上常见的“不同年龄段ON患者的证型分布应有差异”的观点不相符,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的样本量较少,尤其是分配到各个年龄段与证型上的样本量更少,有些数值甚至为0有关。

3 讨论

本课题研究前,经文献检索,暂未发现有关视神经炎中医证候学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视神经炎流行病学研究”方案的基础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作为参与其研究的全国唯一一所中医院,根据中医医院眼科患者群的流行病特点,同时补充上视神经炎的中医证候学内容,这在国内的视神经炎流行病学研究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新意。

本次调查资料显示目系暴盲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与性别分布存在关联,证型分布与年龄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未获得统计学检验的支持。总体上看,女性患者的证型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血两虚证,男性患者的证型分布则比较分散,以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最为多见,且肝经实热证和阴虚火旺证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①本课题拘泥于现有的目系暴盲的证型,未能对证型进行开放统计,且对患者的中医症状未能进行量化统计,仅靠首诊医生的诊断记录。②受时间所限,本课题的病例观察时间较短且观察病例数较少,中医症状的量化方法和辨证的合理性也未经验证,目系暴盲的中医证候的准确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再研究。③本研究结论仅反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目系暴盲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难以概括北京地区人群的总体情况。

下一步拟开放证型统计,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量化评分后进行分型,以便更为客观地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继续进行病例收集以及已有病例的长期随访,对目系暴盲流行病学以及中医证候学变化做进一步的观察。

[1]Nicholas J Volpe.Optic Neuritis:Historical Aspects[J].Journal of Neuro-Ophthalmology,2001,21(4):302-309.

[2]卢成戎,魏世辉.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的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08,8(2):372-374.

[3]黄叔仁.中医眼科史網[J].安医学报,1963,6(4):12.

[4]陆南山.中医眼科的文献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9;37-38.

[5]庄曾渊,金明.今日中医眼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杨运高,胡竹平.眼科病证妙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7]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9]韦企平,魏世辉.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3-63.

猜你喜欢
阴虚证神经炎气滞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视神经炎的悖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