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2014-12-01 06:16任国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骨骼磁共振

任国星

在临床疾病中, 骨肿瘤是指在骨骼神经、骨髓、骨骼血管、骨骼等附属组织中形成的一种肿瘤疾病, 主要分为转移性骨肿瘤和原发性骨肿瘤, 其中原发性骨肿瘤主要是按照发病性质进行分类, 例如骨髓、纤维类、软骨、骨骼等, 通常是按照患者的肿瘤组织特征、骨膜反应模式、骨改变模式、病变部位、年龄等进行诊断。骨肿瘤和其他肿瘤一样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然而恶性肿瘤由于病情的发展较快,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骨肿瘤在发病前期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 通常会被漏诊, 所以进行影像、扫描等诊断技术可以尽早的发现早期骨肿瘤疾病。本文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骨肿瘤患者54例, 其中男31例, 女23例, 最小年龄18岁, 最大年龄76岁, 平均年龄(51.6±3.6)岁。5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为骨软骨瘤, 有9例患者为骨样骨瘤, 有18例患者为骨肉瘤, 有21例患者为骨巨细胞瘤。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组27例与磁共振组2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组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处理技术进行诊断。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Somatom sensation 16多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诊断, 电流为250 mAs, 电压120 kV, 扫描时间1 s, 层厚2~3 mm, 层间距1 mm。立体显示值上限在2000~2048范围内, 下限在140~300范围内,三维重建间隔2~5 mm。扫描范围为患者的骨肿瘤远端10 cm、近端10 cm。将扫描的数据输入到软件中, 利用计算机工作台的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按照骨重建算法开展三维重建后处理措施。

磁共振组患者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Tnoves1.5超导磁共振技术进行扫描诊断。使用SE序列的STIR、T2WI、T1WI扫描患者的体线圈、腰线圈、颈线圈, 层间距0.5~1 mm, 层厚5~8 mm, 之后进行轴、矢、冠状成像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骨肿瘤患者的诊断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96.30%, 磁共振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88.89%,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磁共振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骨肿瘤患者的诊断结果[n (%), %]

3 讨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型检查手段, 使用计算机对生物结果生产的连续影像进行处理的方法, 得到扫描对象的三维图像, 将所得到的灰阶数据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得到X、Y、Z三轴组成的立体图像, 对图像进行三个方向的选择可以对图像进行立体的观察研究。由于骨骼中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性能, 可以将不同组织间的密度作为放射诊断的标准, 所以在骨肿瘤诊断中使用放射性诊断技术是十分重要的[2]。目前在临床的诊断方法中, 主要以平片和CT为主, 单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虽然对骨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效果, 然而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梯样伪影,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辐射小、扫描薄层范围广、图像清晰等优点, 得到医疗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在临床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刘树荣, 李宁宁, 刘金录, 等.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9):533-534.

[2]何伟.SPECT/CT、MRI 及 X 线对原发性骨肿瘤诊断效能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骨骼磁共振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