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12-01 06:16齐新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病史维生素高血压

齐新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伴随维生素D 受体以及转运蛋白的发现, 维生素D不仅具有对骨和矿物质的调节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人员往往是患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易感人群[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共100例, 其中男69例, 女31例,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71.7±5.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排除1型糖尿病, 所有患者未经降糖药物治疗, 近半年内未补充维生素D以及相关的钙制剂。另外随机选择1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年龄60~76岁, 平均年龄(71.2±5.6)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一般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 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测量患者的腰围、血压并记录。次日, 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将抽取后的样本于-80℃保存。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的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25(OH)D水平,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病史的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检查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检查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BMI(kg/m2) 24.70±3.79 21.32±2.07 SBP(mm Hg) 132.4±13.54 121.9±11.32 DBP(mm Hg) 84.64±8.39 75.28±11.39 TC(mmol/L) 5.1±0.10 4.91±0.61 HDL-C(mmol/L) 1.05±0.19 1.38±0.29 LDL-C(mmol/L) 2.69±0.61 1.44±0.38 TG(mmol/L) 2.63±1.68 1.47±0.39 UA(μmol/L) 267.6±86.49 261.6±51.69 Cr(μmol/L)80.00±37.12 78.39±19.99 PTH(Pgmol/mL)2.69±1.32 1.78±0.79 Ca(mmol/L)2.31±0.11 2.40±0.69 25(OH)D(nmol/L)42.89±17.12a 50.01±16.00 3

表2 血清25(OH)D水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病史的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po-A1)、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说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肥胖以及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体内血清, 血清25(OH)D水平降低更加显著。也有研究发现:肥胖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及体质量指数负相关, 可见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脂溶性维生素D主要贮存在脂肪组织, 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D含量较少, 加之血清中维生素D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加, 脂肪细胞内的钙浓度增加, 促进脂肪生成, 进一步导致肥胖。

综上所述,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 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病变的风险。

[1]黄水金, 赖晓阳.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江西医药, 2012, 47(10):939-942.

[2]陈雄, 龚小花, 陈恩德, 等.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江西医药, 2011, 33(10):1459-1462.

猜你喜欢
病史维生素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