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动物模型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2014-12-02 04:36曹明芳张婧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彩照造模叙利亚

曹明芳 ,林 翔 ,江 蕊 ,程 良 ,张婧文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 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22)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出现了死亡率下降,而失明率逐渐增高的矛盾现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导致糖尿病失明的最常见、最严重且治疗最为棘手的疾病。本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实验动物的视网膜病变,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8w龄叙利亚金黄地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2%STZ溶液:预先灭菌,使用前临时配制,配制后0.5h内注射完毕;血糖仪,0.5%美多丽-P滴眼液,20%荧光素钠(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FVC-45眼底荧光血管摄像机,STRATUSOCT扫描仪,GF-JY-01型直接检影镜。

1.2 实验方法

1.2.1 分组与造模 叙利亚金黄地鼠20只,(18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动物。正常对照组适应性喂养1w后,予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测血糖,称重。模型组适应性喂养1w后,禁食12h,按50mg/kg的用量腹腔内注射2%链脲佐菌素,连续3d;72h后取尾静脉血测血糖,第5天时重复检测血糖,确定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血糖高于13.5mmol/L即算成功)。观察两组动物一般状态,每2w测血糖、体质量,视血糖维持状态决定是否进行2次造模。

1.2.2 眼底彩照及FFA检查方法 造模后,每日观察两组地鼠眼底,每2w行眼底彩照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 angiography,FFA)检查,0.5%美多丽-P滴眼液双眼散瞳后,将20%荧光素钠(0.01g/kg)自尾静脉注入,2s~4s内推注完毕,同时拍摄眼底像。

1.2.3 OCT检查方法 造模后,每2w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0.5%美多丽-P滴眼液双眼散瞳后,模型组行眼底有病变处扫描,正常对照组行相应视网膜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状态变化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体毛呈棕黄色,柔软顺亮,皮肤丰满有弹性,眼睛有神,活泼灵敏,食欲正常。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自模型建立1w后开始饮水量、进食量和尿量逐渐增多,4w后逐渐出现体毛枯黄稀疏、皮肤松弛、躁动,8w后体重减轻,16w后体毛枯黄部分脱落,体重明显减轻,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皮下组织明显减少。

2.2 血糖变化

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血糖水平分别为(6.1340±0.0559)mmol/L、(26.1500±0.6888)mmol/L;实验结束时两组血糖水平分别为(6.0400±0.0870)mmol/L、(28.8000±0.2534)mmol/L。造模后和实验结束时,模型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眼底彩照的变化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视网膜颜色红,眼底色素不太均匀,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视网膜血管以视盘为中心放射状分布(图1)。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于造模后4w视网膜开始出现散在分布的点片状黄白色病灶及少量红色点状病灶。造模后8w视网膜点片状黄白色病灶增多,红色点状病灶无明显变化。造模后16w视网膜点片状黄白色病灶明显增多,呈弥漫性分布,红色点状病灶无明显变化(图2)。

2.4 FFA检查结果

图1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眼底彩照

图2 造模16w后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眼底彩照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视盘及视网膜血管充盈完全,无异常荧光表现(图3)。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于造模后4w开始出现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延迟,可见点状及小片状高荧光灶,一直持续到造模后 16w(图 4)。

图3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FFA

图4 造模16w后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FFA

2.5 OCT检查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OCT表现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清晰(图5)。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于造模后4w OCT图像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间可见颗粒样强反射,一直持续到造模后16w(图6)。

图5 正常对照组叙利亚金黄地鼠OCT

图6 造模16w后模型组叙利亚金黄地鼠OCT

3 讨论

STZ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所用化学诱导剂,其组织毒性相对较小,动物存活率高,致糖尿病的作用稳定[1-3],腹腔注射成模率高[4]。本实验模型组10只动物1只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追加注射。模型组动物均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眼底检查可见黄白色点状病灶及小片状红色病灶,FFA检查出现了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延迟和视网膜点状及小片状高荧光灶的改变,OCT检查可见神经上皮层间的颗粒样强反射,这些改变均与人类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十分相似,考虑该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DR的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途径。

[1]Szkudelski T.The mechanism of alloxan and streptozotocin action in B cells of the rat pancreas[J].Physiol Res,2001,50(6):537-546.

[2]高玉,吴晋晖,柳林.链脲佐菌素诱发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10):1053.

[3]Li Cairui,Sun Shuguang.Spontaneous rodent models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J].Int J Ophthalmol,2010,10(3):417-420.

[4]黄波,刘学政,庞东渤.不同途径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1):19-21.

猜你喜欢
彩照造模叙利亚
鲁欣畅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评定标准研究进展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第一张彩照
美军撤离预示着新的叙利亚
为什么彩色照片时间久了会褪色?
俄罗斯撤军叙利亚
萌宠乐园